《耶穌》,是馬丁·斯科塞2024年導演的電影。2024年1月劇本已完成,計畫片長80分鐘。影片改編自遠藤周作著作《耶穌的一生》,以當代作為故事背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耶穌
- 導演:馬丁·斯科塞
- 原作品:《耶穌的一生》
製作背景
職員表
導演 |
---|
馬丁·斯科塞 |
《耶穌》,是馬丁·斯科塞2024年導演的電影。2024年1月劇本已完成,計畫片長80分鐘。影片改編自遠藤周作著作《耶穌的一生》,以當代作為故事背景。
導演 |
---|
馬丁·斯科塞 |
耶穌,基督教的崇拜對象。按照《聖經》記載,童貞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在伯利恒生下耶穌。他三十歲開始傳教,宣揚福音。後被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經猶太行省的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審判,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復活,然後升天。基督徒...
救世主是基督教徒對耶穌的稱呼。基督教認為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降生為人,是為了拯救世人。後對於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的時代英雄,人們往往也稱之為救世主。無論疾苦悲傷,他都肩負著拯救人類的重任。發生背景 公元前一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的人民在羅馬帝國的黑暗統治下,過著悲慘的生活。他們多次舉行暴動、起義,但都...
耶穌(Jesus),《新約》福音書中最常出現的名字。又稱基督耶穌或耶穌基督。據《福音書》記載,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由聖靈感孕童貞女馬利亞,取肉身降世成人的救世主。歷史上對耶穌記載不詳,曾有人懷疑是否實有其人。公元1世紀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弗斯(Josephus)在《猶太古史》中曾稱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雅各是“那被...
基督教信仰的救世主,基督教的創始人。其稱號基督為希伯來文彌賽亞(意為受膏者,原指上帝派來拯救以色列的救世主)之希臘文譯音。根據《新約》四福音書的記載,耶穌是上帝之子,由童貞女瑪麗亞受聖靈感孕,生於伯利恆城客店的馬廄之中。作品簡介 名稱:耶穌JESUS 地區:日本 狀態:已完結 類型:少年漫畫 內容概述 ...
耶穌降生的事跡記載在新約聖經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據信完成最早的馬可福音沒有記載相關情況。[1]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記載耶穌是瑪利亞所生的兒子,當時瑪利亞已經與大衛家族的約瑟訂婚,卻奇蹟般地由聖靈的能力懷孕,約瑟並非耶穌真正的父親。天使向一群牧羊人宣告耶穌的降生,至少40天之後來自東方的三個占星術士...
【耶穌的品德】(Jesus’ moral character)按福音書所記,作為聖子的耶穌是至善的化身,其品德可歸納為:1、為聖道熱心,始終不渝(約2:17)。2、蠻有憐憫的心。3、性情溫柔和平(林後10:1;彼前2:21,22)。4、蠻有勇氣和毅力。5、充滿愛心(約15:13)。1、為聖道熱心,始終不渝(約2:17)。還是小...
《耶穌一生(Toledot Yeshu)》是一本中世紀記錄下來的耶穌生世的猶太亞拉姆文文獻。內容是2世紀以來歐洲和中亞口頭流傳的耶穌生平。寫為希伯來文並且還被翻譯為波斯語、阿拉伯語和意第緒語等。這些內容最早出現在2世紀科爾蘇斯的《真言(Λόγος 'AληΘής)》和普菲力歐斯的《駁基督徒(κατά...
耶穌被釘於十字架而死。據四福音書記載,耶穌被捉拿後交給羅馬巡撫彼拉多,猶太祭司長及長老挑唆民眾,要求將他釘十字架,彼拉多怕出亂子而表示同意。耶穌被帶到各各他(意謂骷髏地),釘在十字架上,大聲喊叫後斷氣而死。內容解讀 耶穌帶門徒進入耶路撒冷後,因宗教見解不同,與猶太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發生尖銳...
《耶穌像》(The image of Christ)是1915年沈壽的刺繡作品。基本介紹 1915年,在巴拿馬世博會上,一幅耶穌肖像作品引起了西方人的注目。那不是西方人熟悉的油畫肖像,卻有著油畫擅長呈現的透視與凹凸感,而肖像中所透出的絲絲細膩與獨特的神秘感又是油畫所不能賦予的。這是一幅刺繡《耶穌像》,作者叫沈壽(原名...
耶穌生平是一部由喬治·史蒂文斯執導,馬克斯·馮·賽多,卡羅爾·貝克等人主演的一部傳記片。影片講述了耶穌生平故事。內容簡介 耶穌是基督教的核心人物。在基督教中,也稱為耶穌基督 在他的時代別人習慣稱為拿撒勒人耶穌。基督教認為他是聖靈借著童貞女馬里亞,降生為人,並被民眾出賣,釘死於十字架上,以最羞辱的...
耶穌升天節亦稱“耶穌升天瞻禮”、“主升天節”。基督教紀念耶穌“升天”的節日。據《新約聖經》載,耶穌於“復活”後第40日“升天”。教會規定復活節後第40日(5月1日和6月4日之間)為此節。傳說起源於耶路撒冷教會,約4世紀時始舉行。由於曆法不同,在具體日期上,西部教會使用格列歷後,節期與公曆相同;...
耶穌的受難(Passion of Jesus)基督教教義之一。基督教相信耶穌是天父的愛子,他降世為人,為了救贖世人脫離罪惡與死亡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的死”指聖子為世人而受死刑的苦難。保羅在《羅馬書》中說:“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5:8)。”相關故事 耶路撒冷...
1856年教皇庇護九世宣布設立耶穌聖心節,時為聖靈降臨節後第三周的星期五。主要紀念活動是祝福和敬拜聖心像。聖心像中部為帶傷痕的心臟形肖像,四周飾以荊冠,光芒四射。節日起源 最初純屬於私人性或個人性的敬禮,但自十二世紀開始,到第十三、十四世紀時候逐漸盛行,直到教宗比約九世在1856年才正式把耶穌聖心節推廣...
本主日是常年期第三十四主日,也就是常年期最後的主日。依照現行的教會禮儀,在這一天普世教會慶祝耶穌基督君王節。彌撒中的兩篇讀經和福音,分別取自撒慕爾紀下第5章第1到3節,聖保祿宗徒致哥羅森人書第1章第12到20節,聖路加福音第23章第35到43節;先後涉及耶穌基督的王權在舊約中的預像,它的無始之始的...
《耶穌》,是馬丁·斯科塞2024年導演的電影。2024年1月劇本已完成,計畫片長80分鐘。影片改編自遠藤周作著作《耶穌的一生》,以當代作為故事背景。製作背景 斯科塞斯表示,他想找到一種新方式,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宗教,並消除與有組織宗教相關的負面影響。 馬丁·斯科塞斯2023年訪問了梵蒂岡,教皇弗朗西斯告訴他要在銀幕...
耶穌受洗(Baptism of Jesus)指施洗約翰為耶穌洗禮時有鴿子降臨,天上有聲音傳出。據《馬太福音》第3章記載,施洗約翰在猶太的曠野傳道,在約旦河裡為眾人施洗。耶穌從加利利趕來,要受他的洗。他阻止耶穌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耶穌回答:“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約翰...
《耶穌的復活》是拉斐爾應紅衣主教朱利奧·美第奇邀請為法國納博納教堂繪製的祭壇畫,也是拉斐爾臨終前的最後一幅傑作。內容取材於馬太福音: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突然間就在他們的面前變了形象,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忽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並同耶穌說話。現藏倫敦國立美術館 。...
《耶穌是什麼東西》是朱執信所著作品,出自於《朱執信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是什麼一個東西,這不能一概答覆,先要把他分疏一下子。一、歷史的耶穌 歷史的耶穌,是由現在所傳的以外,可信的記載和想像得來的事實裡頭表現出來的。這個耶穌不過是一個私生子,反抗當時的祭司,被人拿去殺了的一個...
彌賽亞,耶穌基督的另一稱謂。彌賽亞一詞源於希伯來語māshīah,原意為“受膏者”,希臘文把它翻成christos,由此引出“基督”(Christ),因此“彌賽亞”就是“基督”。基督教指耶穌為“基督”,在《新約》中將其等同於“彌賽亞”。 古代猶太君王和祭司在受封立時,額上被敷膏油而稱彌賽亞。但當時的彌賽亞觀念...
【基督】(Christ)希臘文" Cbristos "的音譯,轉譯自希伯來文" mashiah "(彌賽亞,意謂"受膏者")。指上帝敷以聖膏而派其降世的救主。本為尊稱。基督教產生後特指耶穌,並常與耶穌連稱。內容解讀 耶穌兩千多年前出生於巴勒斯坦的伯利恆,30歲左右開始傳天國的福音,在總督彼拉多執政時受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歷史上的耶穌出生於猶太的伯利恆,成長於加利利的拿撒勒城,為馬利亞所生,受洗於施洗約翰,在猶太人中間傳播基督教的信仰,後來受到迫害,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在宣道的過程中招收12個門徒(十二門徒),日後大都成為使徒,為教會的奠基人。根據使徒及其他門徒的見證,耶穌死後第三天復活,復活後第四十天升天,於第...
基利斯督 基利斯督是“基督”一詞的詳寫,為天主教的稱呼,是希臘文“CHRISTOS”(英CHRIST)的音譯。 基利斯督由猶太人的“默西亞(彌賽亞)”“messiah”一詞意譯而來,是現今基督徒對耶穌的尊敬稱呼。
受難節亦稱“耶穌受難瞻禮”,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受難”的節日。據《新約聖經》載,耶穌於復活前第三天被釘於十字架而死。據此教會稱該日在猶太教安息日的前一日,而規定於復活節前的星期五守此節。天主教、東正教以及新教聖公會、信義會和其他一些派別都有禮拜儀式。有些地方的不同宗派在這一天聯合舉行禮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