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之死(聖經故事)

耶穌之死(聖經故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耶穌被釘於十字架而死。據四福音書記載,耶穌被捉拿後交給羅馬巡撫彼拉多,猶太祭司長及長老挑唆民眾,要求將他釘十字架,彼拉多怕出亂子而表示同意。耶穌被帶到各各他(意謂骷髏地),釘在十字架上,大聲喊叫後斷氣而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耶穌之死
  • 外文名:Death of Jesus
  • 性質:聖經故事
內容解讀,重要思想,

內容解讀

耶穌帶門徒進入耶路撒冷後,因宗教見解不同,與猶太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發生尖銳衝突。自稱是彌賽亞,是上帝的兒子,擁有赦罪的權柄;無視摩西律法關於恪守安息日的信條;同情“罪人”和下層民眾,這些都使他與祭司階層的矛盾激化。祭司貴族買通十二門徒之一的加略人猶大,一起謀害他。在“最後的晚餐”上,他分餅給門徒喻指自己的身體,舉杯宣稱葡萄汁是自己的血(教會後據此設立“聖餐“儀式)。宴罷至客西馬尼園禱告,被猶大以親吻為信號出賣。被捉拿後由大祭司該亞法審問,耶穌承認自己是上帝的兒子基督。後被移交羅馬巡撫彼拉多,耶穌宣稱自己的國“不屬於這世界”。逾越節時,猶太人受大祭司唆使,要求彼拉多釘死耶穌。耶穌被羅馬士兵戲弄後背負十字架前往“各各他“。被釘上十字架後將母親託付給門徒約翰,而後大聲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太27:46;可15:34)“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路24:46),遂死。第二天被亞利馬太人約瑟和尼哥底母以細麻布、沒藥和沉香包裹安葬。受難後第三天清早復活,此後多次向門徒顯現。40天后在耶路撒冷城東伯大尼對面向門徒祝福後乘雲升天。受難後第五十天差遣聖靈降臨。
福音書和若干非基督教文獻,如約瑟弗斯的《猶太古事記》《猶太戰爭史》,塔西佗的《編年史》以及猶太拉比文獻,都顯示歷史上確有耶穌其人。據學者推證,耶穌降生當在公元前7—前4年,因希律死於前4年。

重要思想

耶穌較重要的思想有“上帝為父”、“上帝的國”、“愛神愛人”等。他以浪子回頭受到父親盛情寬待為喻,說明上帝對世人的憐愛。“上帝的國”或“天國”當指“上帝統治的國度”,猶太人強調在此國度中猶太民族從異族壓迫下的解放。耶穌理想中的天國之民不限於猶太人,而遍及全人類;上帝的國不屬物質,乃是一種精神境界。耶穌將自己的使命總結為“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在上帝為父”宗教觀的基礎上提出其倫理觀,即“愛人如己”。主張人人皆為兄弟姐妹,人們除“盡心、盡性、盡意”愛上帝外,還應彼此相愛。信徒不但要自我完善,還要寬恕別人,表現為“愛兄弟”、“愛仇敵”、“勿與惡人作對”等。他宣稱“愛上帝”和“愛人如己”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又以自己的受難把“愛人如己”發展成“舍己愛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