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病變為咽、喉部黏膜充血腫脹、壞死和滲出,形成本病特有的不易剝脫的灰白色假膜,以及由白喉桿菌外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狀。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可通過塵埃以及染菌的手巾、食具、玩具、書報等傳播。白喉常見於秋冬和春季期間,多發生於10歲以下兒童,以2~5歲發病率最高。由於生活條件的改善及廣泛地進行預防接種,該病發病率已顯著下降,目前已很少見。
疾病概述,病因病機,症狀體徵,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耳白喉,病理生理,治療方案,疾病治療,
疾病概述
白喉桿菌所產生的外毒素為致病的主要因素。臨床特徵為咽痛,咽、喉、鼻等處假膜形
成及發熱、乏力、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假膜範圍大時,頜下淋巴結及頸部軟組織腫脹致頸部呈牛頸狀;嚴重者可引起心肌炎和周圍神經麻痹等。急性期病人應臥床休息、對症治療及隔離;早期、足量套用抗毒素治療有特效;抗菌藥殺滅或抑制細菌生長,可阻止毒素的產生。本病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亦可經玩具、衣服、用具等間接傳播。發病以冬春季節為多見,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而兒童易感性最高。本病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尤多見於溫帶地區,目前,不少先進國家及地區已基本控制了本病的發生,中國尚有散發病例。對易感者預防接種白喉類毒素是控制白喉的根本措施;及時隔離和積極治療患者、集體兒童機構內的接觸者留觀7天並作咽拭子培養等,可避免疾病的蔓延。
病因病機
分析白喉病屬溫病範疇,中醫學文獻中的“喉痹”、“喉風”、“鎖喉風”、“ 白蟻瘡”、“白纏喉”、“白喉風”等包括有本病。鄭梅澗《重樓玉鑰》說:“白喉乃由熱毒蘊結肺胃二經,復由腸寒,下焦凝滯,胃氣不能下行,而上灼於肺,咽喉一線三地,上當其行,終日蒸騰,無有休息,以致腫且滯,潰見閉矣……”。
中醫學認為,白喉的病因為溫疫癘氣或疫毒燥熱時邪,當素體肺腎陰虛加之乾燥氣候的影響,如秋冬久晴不雨,則邪易從口鼻而入,直犯肺胃,釀成陰虛陽熱而發病。《重樓玉鑰》還提到“……或多服辛熱之物,感能而發”的飲食因素。咽喉為肺胃之通道,外感疫病之毒,直犯肺胃,流過經絡。疫毒與氣血相搏,故紅腫熱痛,腐爛而成偽膜,以致氣道不和或梗塞。熱毒內陷心腎,耗陰傷氣,以致釀成陰虛陽微之候(約相當於白喉性心肌炎)。熱毒流注,陰損絡傷,故致麻痹。邪毒痰濁,窒於喉間氣管,使肺氣的升降清肅功能發生障礙,輕者出現發熱喘咳,乾咳如吠,聲音嘶啞等的痰濁窒盛證候;重者出現面色蒼白,痰鳴唇紺,吸氣困難等喉部梗阻證候。有的學者認為白喉發病多見於秋末春初,應屬於伏氣溫病或伏溫外加新感觸發的範疇。白喉發病,其本在於手太陰肺經,其標在於手少陰心、足少陽膽經,累及他經者,是火毒瀰漫,傳變五臟六腑的過程。如果肺中燥火久郁不解,三經本證未罷,更導致五臟俱虛。故可將白喉整個發病過程劃分為邪盛與正虛兩個階段,前兩型為邪盛,後二型為正虛。近年來,白喉症候趨於輕化,
症狀體徵
臨床表現
潛伏期1~7天,多數為2~4天。
咽白喉
為白喉中最常見者,按症狀輕重,可分2種類型。(1)局限型:全身症狀可能有發熱、乏力、不適等
2.輕型:咽部輕痛及紅腫。假膜局限於扁桃體,其一側或兩側有點狀或小片狀假膜。全身症狀有低熱、乏力。
3.重型:普通型未及時治療,假膜迅速擴大,由扁桃體擴展至懸雍垂、軟齶、咽後壁、鼻咽部和喉部。假膜厚,邊界清楚,呈灰黃色或黑色,周圍黏膜紅腫明顯。扁桃體明顯腫大。頸淋巴結腫大、壓痛,周圍組織可有水腫。全身症狀嚴重,有高熱、面色蒼白、高度乏力等。常並發心肌炎和周圍神經麻痹。4.極重型:起病急。假膜範圍廣泛,多因出血而呈黑色。扁桃體和咽部高度腫脹,阻塞咽門,影響呼吸,或因有壞死形成潰瘍,有腐臭氣息。頸淋巴結腫大,軟組織水腫明顯,形如“牛頸”。全身中毒症狀極重,有高熱、面色蒼白、呼吸困難、脈細速、血壓下降、皮膚黏膜出血。可出現心臟擴大、心律失常、奔馬律等。
喉白喉
喉白喉多由咽白喉向下蔓延至喉所致,但也有原發於喉腔者,病變侵入喉腔後,出現咳嗽和聲嘶,當喉黏膜腫脹或有假膜阻塞聲門時,可引起吸氣性呼吸困難和喉喘鳴。病情持續發展,出現三凹症,如不及時解除阻塞,將窒息致死,喉部假膜有時可向下擴延至氣管支氣管,引起下呼吸道阻塞。
鼻白喉
較少見,也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二類,前者為白喉桿菌直接傳染於鼻腔而發病,全身中毒症狀輕微,後者則由咽白喉蔓延而來,全身症狀和中毒情況都較重,症狀和普通鼻炎同、鼻塞、流涕、但鼻涕中常
帶血,檢查可見鼻前庭和上唇皮膚潮紅,糜爛,鼻腔黏膜表面蓋有灰白色假膜,尤其常見於鼻中隔上,除去假膜留下出血潰瘍。
耳白喉
病理生理
白喉桿菌傳染後所發生的病理變化,可分局部與全身兩種。
1、局部病變
白喉桿菌侵入人體組織後產生一種外酶素,損害黏膜上皮細胞,發生壞死,纖維素及白細胞滲出,纖維素凝固後,形成一層假膜,白喉桿菌在假膜下繁殖滋長,產生更多外黴素,所致病損擴大,假膜向四周蔓延,喉部假膜附著較松,有時可咳出。
2、全身病變
治療方案
1、患兒應嚴格隔離,注意口腔及鼻部護理。
2、注射白喉抗毒素及青黴素,抗毒素的劑量應根據病情輕重和假膜範圍而定,一般可用2萬—4
萬單位,重者6萬—10萬單位,必要時可重複注射一次,青黴素有消滅白喉桿菌和防止繼發感染的效果,宜及早足量使用。3、有呼吸困難和喉阻塞症狀者,應及時施行氣管切開術。
4、密切注意心臟情況,如有心肌損害,患兒應臥床休息3—6周,並請兒科醫師協同處理。
5、對白喉桿菌帶菌者,應先予青黴素或紅黴素治療,如細菌培養持續陽性,可考慮切除扁桃體。
疾病治療
1.對白喉患者,應嚴格隔離,注意口腔與鼻腔衛生護理。一旦疑及病似白喉,應抓緊注射白喉抗毒素及青黴素。抗毒素的劑量,應根據病情輕重和假膜範圍而定,一般可用2萬~4萬單位,重者6萬~10萬單位,必要時可重複注射一次。青黴素有消滅白喉桿菌和防止繼發感染的效果,宜及早足量使用,如 每次640萬~800萬單位,靜脈滴注資料來源:醫學教育網。對有呼吸困難和喉阻塞症狀者,應及時施行氣管切開術。要加強心臟監護,如有心肌損害,患者應臥床休息3~6周。對白喉桿菌帶菌者,應先予青黴素或紅黴素治療。青黴素每天120萬~240萬單位,分次肌肉注射,療程5~7天;紅黴素多用於青黴素過敏或治療無效的患者,特別是咽部帶菌者,成人每天量0.8~1.2g,小兒20~30mg/kg/日,分4次口服,療程為5~7天。
2.中醫藥治療
(1)風熱疫毒:初起惡寒發熱,伴見頭痛,咽痛,全身不適,有汗或無汗,咽部多見紅腫,附有點狀假膜,不易拭去,吞咽困難,舌質紅、苔薄白,脈浮數。
治法:清熱解毒,肅肺利咽。
(2)陰虛燥熱:咽部紅腫,喉間乾燥,發熱口乾,口氣臭穢,咳如犬吠,喉部有條狀假膜,顏色灰白或灰黃,甚則侵及懸雍垂和上齶部,飲水則嗆咳,舌質紅絳少津、苔黃或少,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肺,泄熱解毒。
(3)疫毒攻喉:身熱目亦,咽痛明顯,假膜迅速蔓延,可波及咽喉深部,呼吸急促,煩躁不安,甚則吸氣困難,喉間痰多如拽鋸,胸高脅陷,面唇青紫,舌質深絳或紫暗、苔黃燥或灰而乾,脈滑數。
治法:瀉火解毒,滌痰通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