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葉黑柴胡

耳葉黑柴胡

耳葉黑柴胡(學名:Bupleurum smithii var. auriculatum)是傘形科柴胡屬的變種。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山西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至2,4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草地和河灘旁陽光照射的地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本變種葉質薄而特寬,可達2.6厘米,莖中、上部的葉基成深心形或深耳形抱莖。
黑柴胡
多年生草本,常叢生,高25-60厘米,根黑褐色,質松,多分枝。植株變異較大。數莖直立或斜升,粗壯,有顯著的縱槽紋,上部有時有少數短分枝。葉多,質較厚,基部葉叢生,狹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1-2厘米,頂端鈍或急尖,有小突尖,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寬狹變化很大,長短也不一致,葉基帶紫紅色,擴大抱莖,葉脈7-9,葉緣白色,膜質;中部的莖生葉狹長圓形或倒披針形,下部較窄成短柄或無柄,頂端短漸尖,基部抱莖,葉脈11-15;序托葉長卵形,長1.5-7.5厘米,最寬處10-17毫米,基部擴大,有時有耳,頂端長漸尖,葉脈21-31;總苞片1-2或無;傘輻4-9,挺直,不等長,長0.5-4厘米,有明顯的棱;小總苞片6-9,卵形至闊卵形,很少披針形,頂端有小短尖頭,長6-10毫米,寬3-5毫米,5-7脈,黃綠色,長過小傘形花序半倍至一倍;小傘花序直徑1-2厘米,花柄長1.5-2.5毫米;花瓣黃色,有時背面帶淡紫紅色;花柱基幹燥時紫褐色。果棕色,卵形,長3.5-4毫米,寬2-2.5毫米,棱薄,狹翼狀;每棱槽內油管3,合生面3-4。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1500—2400米的山坡草地或河灘旁陽光照射的地方。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山西寧武縣。模式標本采自山西寧武縣,海拔2100—2400米的東寨馬家莊後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