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制,凡考選翰林院庶吉士,由二甲、三甲進士參加考試,命王公大臣公同驗閱,引見欽授,並於大臣內簡選滿漢教習各一人。三年期滿,考試散館,欽定甲乙,引見。留翰林院者,二甲進士授編修,三甲進士授檢討,其餘分別授官。
清制,凡考選翰林院庶吉士,由二甲、三甲進士參加考試,命王公大臣公同驗閱,引見欽授,並於大臣內簡選滿漢教習各一人。三年期滿,考試散館,欽定甲乙,引見。留翰林...
清制,翰林院庶吉士經一定年限舉行甄別考試之稱。進士經殿試後,除一甲三名授修撰、編修外,其餘一部分選為庶吉士,由特派的翰林官教習,三年後經考試優等,原二甲...
26.《明代各科庶吉士數量、姓名、甲第、地理分布及其特點考述》《文史》2007年,第1 期。27.《明代科舉各級考試的規模及其錄取率》,《史學月刊》2006年,第12 ...
何忠禮《科舉制起源辨析——兼論進士科首創於唐》否認隋代有進士和進士科之說,...其餘諸進士再參加朝考,考論詔奏議詩賦,選擅長文學書法的為庶吉士,其餘分別授主...
在隋朝以前,中國古代官吏選拔制度各代不同,但薦舉任官制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魏晉...其餘諸進士再參加朝考,考論詔奏議詩賦,選擅長文學書法的為庶吉士,其餘分別授主...
縣試,中式者稱鄉薦)、府試(中式者稱府解)、省試(禮部試),亦嘗用殿試之制...二、三甲考選庶吉士者,皆為翰林官。其他或授給事、御史、主事、中書、行人...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蔣冕考中進士,併入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制度在明成祖永樂年間確立,永樂以後得到發展、完善。在明代形成“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