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草(桔梗目菊科植物)

老頭草(桔梗目菊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老頭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黃白火絨草Leontopodium ochroleucum Beauv.的全草。分布於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具有清熱涼血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咽喉炎,腎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老頭草
  • 別稱:火絨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桔梗目
  • :菊科
  • :火絨草屬
  • :黃白火絨草
  • 分布區域: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量:內服:煎湯,9-15g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性味,入藥部位,功效,用法用量,採集加工,相關論述,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短或長達10厘米,有平臥至多少直立的分枝,被有密集的枯葉鞘,有多數蓮座狀葉叢和花莖密集成高達15厘米的植叢,或有時花莖單生或與蓮座狀葉叢簇生。莖直立或斜升,極短或高5-15厘米,稀達20厘米或更高,有時無莖,不分枝,纖細,稀稍粗,稍屈曲、草質,被白色或上部被帶黃色長柔毛或茸毛,下部常稍脫毛,常有疏生近等距的葉;節間長1-2厘米,有時上部達3-5厘米;較高的莖有時達15個葉,低矮的莖只有1-2個葉。蓮座狀與莖部葉同形,常較長,下部漸狹,長達6厘米,常脫毛,有寬長的鞘部;莖基部葉在花期生存;中部葉多少直立或稍開展,舌形,長圓形,或匙形,頂端鈍,或線狀披針形,頂端稍尖,通常長1-5厘米,寬0.2-0.4厘米,邊緣平,向基部稍狹,無柄,下部葉有長鞘,草質,有時褶合,兩面被密或疏生的灰白色稀稍綠色的長柔毛,有時毛呈絮狀而部分脫毛,有時上部葉被較密的黃或白柔毛。苞葉較少數,較莖上部葉短,常較寬,橢圓形或長圓披針形,頂端圓形或稍尖,兩面被稍黃色密柔毛或茸毛,稀被灰白色疏毛或近無毛,與花序同長或較長2倍,開展成徑約15-25毫米的整齊密集的苞葉群。頭狀花序徑5-7毫米,通常少數至15個密集,稀1個。總苞長4-5毫米,被疏或密的長柔毛;總苞片約3層,披針形,頂端尖,無毛,褐色或深褐色,露出毛茸之上。小花異型,有時在外的頭狀花序雌性,或雌雄異株。花冠長3-4毫米;雄花花冠管狀,上部三分之二狹漏斗狀,有卵圓形尖裂片;雌花花冠細管狀。冠毛白色,基部黃色或稍褐色,常較花冠稍長;雄花冠毛稍粗,有鋸齒或短毛,上端多少粗厚;雌花冠毛細,有微齒。不育的子房無毛;瘦果無毛或有乳頭狀突起或短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300-4500m的高山和亞高山濕潤或乾燥草地、沙地、石礫地或雪線附近的岩石上。分布於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主要價值

感冒發熱,咽喉炎,腎炎。
相關配伍
1、治感冒發燒,咽喉腫痛:火絨草15g,青蒿、牛蒡子各9g。水煎服。(《新疆中草藥》)
2、治急性腎炎,血尿:火絨草15g,車前草、桑白皮、一支蒿各9g。水煎服。(《新疆中草藥》)
3、治扁桃體炎,咽喉炎:火絨草、紫菀各9g,唇香草3g,馬藺根1.5g。水煎服。(《新疆中草藥》)

性味

味苦,性寒。

入藥部位

全草。

功效

清熱涼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洗淨,晾乾。

相關論述

《新疆中草藥》:“清熱涼血,消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