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述
老關鎮位於
江西省西部邊緣,
自然資源豐富,植被類型多樣,植被覆蓋率達75%以上。浙
贛鐵路、
320國道過境。轄老關、關里、登官、紅星、前進、仁村、三角池、渡口、二里、檀梓、油塘11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水泥、塑膠、包裝袋、
陶瓷、機械、建材、電極糊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古為吳、楚要衝,曾設關,現尚存遺蹟2006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9.2億元,完成財政收入23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07元。主導產業有化工、建材、機械、包裝、
鞭炮等。
歷史沿革
老關鎮地處
贛西邊界,相傳自
春秋設關卡在此,明
嘉靖年間(1522—1566)年
知縣楊自治在老關建營房,置關樓,現關卡雖毀,城牆遺蹟尚存,故稱老關。老關歷史悠久,明清時期,自
康熙22年(1683年)起,老關有“歸對鄉,懷信里,
萍鄉縣第五區昭信鄉,萍鄉市第四區昭信鄉,萍鄉縣美昭鄉,老關公社,老關鄉”等稱號,1993年7月1日正式撤鄉建鎮,被稱為老關鎮。
區位優勢
老關區位優越,古為吳楚要塞,今為
湘贛通衢,素有“江西西大門”之稱,東距萍鄉市區32公里,西距醴陵市12公里,西距
株洲市50公里,西北距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100公里,是承接“長、株、潭”經濟的第一站,位於
洞庭湖和
鄱陽湖兩大農業生產基地中心區域。境內交通便捷,鎮村運輸網路發達,東連滬瑞高速公路,西接蓮易高速公路,浙贛電氣化鐵路橫穿東西,國家一級公路320國道貫穿南北,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老關山水環繞,風光旖麗,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東南北三面地勢高,西部較低平,以丘陵為主,丘壟相間,平均海拔90米左右,最低點為西北部紅星村肖家灣綠水,河床底海拔59米,最高點為南部,黃崗嶺五峰頂海拔289.8米,跨越老關、下埠兩鎮。
經濟建設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工業強鎮,農業重鎮,三產活鎮”的主體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載體建設,大力招商引資,全力打造東以焦化、陶瓷為主,西以水泥、化工為主,南以包裝為主,北以生態休閒農業為主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以碳素、機械、建材、陶瓷、包裝等支柱產業已形成規模,農村城鎮化、企業民營化、農業產業化,三產規模化步伐快速前進。2004年實現全鎮工業總產值完成55200萬元,同比增長23.4%,農業總產值完成9978萬元,同比增長3%,其中生豬出欄6.3萬頭,同比增長7%,水產品產量1248噸,同比增長2.7%,農民純收入3198元,同比增長6.5%.
自古以來,老關就是贛湘邊際貿易重鎮,商賈雲集,商貿流通極其發達,老關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狠抓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1999年老關鎮已被列入江西省200家重點小城鎮開發鄉鎮和萍鄉市16個小城鎮發展重鎮。經省市規劃設計院編制出了《老關鎮總體規劃》、《老關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使經濟發展、城鎮建設由鬆散走向現代化。城鎮人口近6千人,城鎮功能不斷完善,影響範圍逐步擴大,輻射效應不斷增強。為了進一步擴大鎮區範圍,擬將廢棄的浙贛鐵路複線納入新的鎮區規劃,全力打造吳楚文化一條街,打造邊關重鎮文化,掀起新的一輪發展熱潮,使城鎮規劃面積達到2000餘畝,占地面積30畝的老關邊貿市場融居住、商鋪、貿易為一體,致力於建設贛西最大的物流交易中心。繁華招商的購物服務區,環境怡人的文教,整齊的行政區,布局合理,井然有序。
在主攻工業、小城鎮建設的同時,老關注重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不斷加快農業產業調整步伐,使農業有了長遠的進步。堅持以工業化理念經營農業,在鞏固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重點搞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步形成了“基地示範,產業帶動,全民參與”的全新發展模式。仁村無公害蔬菜基地、二里花卉苗木基地等八大產業基地示範作用凸顯,擁有農產品加工企業2家。以老關生豬合作社為農業龍頭企業的規模效應明顯,該社擁有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的大型工廠化養殖基地7個,年出欄生豬300頭以上的入社專業戶29戶,年出欄生豬30頭以上的入社農戶512戶,帶動小型生豬養殖農戶1600餘戶,使入社農戶年增收390萬元。總投資1.26億元,占地面積5240畝橫跨贛湘兩省的明鑫農場擬建成一個發展型規劃、綜合型養殖、環境型設施、生態型休閒、人性化管理的省龍頭企業,該場投入使用後,年出欄菜牛7000頭,生豬50000頭,山羊10000頭,禽類20萬羽,水產1300噸,產值超2億元,成為全省最大的農業產業化基地之一。由於仁村林場的蜜桔脆嫩、甘甜,每逢成熟期,前來觀光採摘的人絡繹不絕,老關塘多魚美,假日之餘,垂釣魚山水之間,漫步在蒼松翠柏之間,縱情於鮮花綠草叢中,品著農家菜,飲一杯地道的農家酒,定會心曠神怡。
工業發展
按照“工業強鎮”的總體要求,抓住國家產業政策
巨觀調控的有利時機,變老關的區位優勢為經濟優勢,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和新、擴、改項目建設,擴大工業總量,提高工業運行
質量、增強工業發展後勁,推動全鎮工業健康、快速發展。2007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8.6億元,同比增長21.5%。進一步拓寬招商渠道。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700萬元,新引進企業11家,即泓源煤化工、亮雅化工、三虎顏料、騰龍矽沙、綠源家具、建國陶瓷、升華引線廠、明鑫農場茶園、大坪果業、心連心藥材基地和仁村內衣廠。工業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化工、陶瓷、建材、鞭炮、包裝、乳白膠為主的產業格局。為把老關建設成為承接長株潭經濟圈的“橋頭堡”,認真抓好工業載體建設,將工業園西區規劃為化工小區,為工業發展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承載平台;另一方面狠抓環境的最佳化,制定了入園企業優惠政策,落實班子成員聯繫企業制度,實行全程跟蹤服務,及時為企業化解各類矛盾和糾紛,為企業搭建了一個寬鬆和諧的發展平台。
農業發展
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培育龍頭
企業為重點,以
農民增收為目標,不斷落實中央惠農政策,加大農業的科技開發力度,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利用,有力地推進農業產業化。現全鎮已發展年出欄生豬1萬頭以上的大型工廠化養殖基地1個,年出欄1000頭以上9個,年出欄300頭以上的專業戶29戶,帶動小型生豬養殖農戶1600餘戶,2007年銷售生豬4.3萬頭, 銷售收入達5964萬元,老關生豬合作社還被國家人事部授予全國先進合作社稱號。萍鄉市明鑫農場是我鎮農業產業化的另一亮點,農場總投資1.2億元,規劃面積5200畝,擬建成集養殖、休閒、生態、觀光為一體的農業龍頭企業,第二期工程正在籌劃建設中。新落戶的綠洲鴕鳥基地,同時兼顧觀光休閒,總投資達300萬元,占地面積100餘畝,以鴕鳥的飼養繁殖、加工利用為主,走生態農業綜合開發之路。仁村無公害蔬菜基地及柑桔園、三角池藥材基地、二里苗木基地及高產油茶基地、紅星林果業、關里百果園和明鑫茶葉基地等也有力地促進了該鎮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程。與此同時,我們積極落實中央的惠農政策,確保糧食生產保持穩定。2007年共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資金74.5萬元,實現全年糧食總播面3.1萬畝,經濟作物近0.35萬畝。針對我鎮人多耕地少的現狀,我們嚴格執行國家的耕地保護制度,組織好土地承包的合理流轉,杜絕拋荒,有效地提高了耕地的綜合利用水平;調優水稻品種和品質結構,大力推廣良種良法,為來年選配當家品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斷強化農業服務,帶領部分農戶到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沼氣知識學習、林木管理、水庫安全管理等培訓達120餘人次,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社會事業
基本上保持了每年啟動一項以上社會公益事業。現有中國小校13所,其中國中2所,國小11所,全鎮義務教育普及率100%,有鎮醫院一所,有村級衛生所11所,衛生普及率100%,敬老院一所,實現了水泥公路村村通,社會治安環境良好,人民民眾安居樂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人民民眾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鎮村面貌明顯改觀
按照《老關鎮區總體規劃》,高起點、高標準搞好鎮區五期工程規劃建設,不斷加快
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鎮區功能。2007年共修建鄉村水泥公路15條約15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標;累計投資135萬元新建老關敬老院,基本改變了集中供養五保老人的居住環境;投資達120萬元的老關衛生院住院大樓已投入使用。鎮區供水工程在遭遇此次冰災之後,已在進行全面的維修和改造升級中,仁村渡口公路橋、110KV變電場等項目也已經啟動建設。同時,我們大力加強鎮區管理,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及時清運生活垃圾,保持街道整潔乾淨。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全面搞好宣傳和思想發動工作,充分調動民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全面啟動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我鎮7個省級試點自然村均成立理事會,完善了各種制度,搞好了總體規劃,全鎮共投入資金300萬餘元,積極提升人居環境品位,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和“七改三普及”工作,農村面貌明顯改觀,其中前進李湯、仁村夏家灣兩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榮獲2007年
湘東區“十佳魅力鄉村”的稱號。
財政增收能力明顯好轉
財政是經濟的綜合反映,是政府正常運轉和社會事業發展的物質保證,關係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大局穩定。為改善財政質量,一是挖潛培源,科學組織財政收入,提高財政融資能力,做活新引進企業,做強新擴改企業,壯大支柱產業,引進納稅大戶,千方百計增加可用財力,提高財政保障能力。2007年財政總收入完成3082.9萬元,占任務的116%,占任務的114%,占任務的118%,確保正常運轉。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先保教育、衛生、退休退養人員的工資發放,先保社會保障和穩定工作的需要,實現機構正常運轉和機關內部的正常開支,在確保各項重大開支的基礎上,還老欠170萬元。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隨著我鎮工業化進程加快,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農村稅費改革不斷深化,農民負擔明顯減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人民收入持續增長。在收入增長的同時,人民消費支出也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消費需求、消費結構、資金支出都有了新的變化。居住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電視、電話基本普及,手機、機車走進了千家萬戶,不少家庭還擁有電腦、小車等高檔消費品。集市的建設推動了商貿的繁榮,市場商品基本能夠滿足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需求,村村通公共汽車使人民生活更加便利。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我們積極推進機關內務管理,狠抓作風建設,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建立了首問責任制和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了村級考評制度和政府部門及機關工作人員考核評議制度。全鎮上下謀事幹事、求新思變的氛圍更加濃厚,行政效能、工作效率得到明顯提升。2007年,在全鎮機關幹部的共同努力下,該鎮獲得全區綜合考評二等獎。嚴格執行機關工作人員“八不準”,加大對行政執法人員和機關幹部的教育管理力度,建立了班子成員和機關幹部駐村駐廠制度,政府勤政、廉政建設得到加強。進一步推進村民自治,全鎮11個村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和財務公開制度,實行村級帳務代理制度,成立民主理財小組,執行民主理財制度。
科技創新
依託“全國星火技術密集區”,加強與市、區科技部門的工作聯繫,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扶持,加大我鎮科技創新的力度。2007我鎮有萍鄉市綠洲農業駝鳥開發有限公司、萍鄉市兄弟瓷業有限公司、萍鄉市梨枝園生物柴油有限公司三個單位順利通過科技企業鑑定。全鎮全年共引進推廣科學技術8項,開發新產品10項。
計生工作
穩定了計畫生育低生育水平,提高了人口素質。2007年,全鎮共出生人口401人,出生率控制在11.17‰以內,計生率91.65%,出生男女性別比為108.9,節育率為92%,共辦理了220份農村獨身子女健康平安保險。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救貧救災、扶貧幫困覆蓋面擴大。2007年共發放低保金78萬元,農村特困民眾社會救助資金31萬元。做到了應保盡保,及時救助;勞動和社會保障功能明顯增強,2007年共有159名離退休人員納入本級社會化管理,社會保險擴面征繳有了進展,新增養老保險參保146人,工傷保險參保272人;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啟動城鎮居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人數達到27311人,參合率達93.73%。
教育事業
素質教育全面推進,2007年中考有111名學生被重點高中錄取;“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全部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教學環境明顯改觀,新建前進國小教學樓,老關中學學生宿舍樓。
衛生事業
衛生防疫工作卓有成效,服務網路逐步健全,繼續完善了老關衛生院與區中醫院聯合辦院,投資力度加大,設施不斷完善,醫技水平明顯提高。
社會治安
堅持安全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對高危行業強化了安全監督,對非法生產進行了嚴厲打擊,普法教育紮實推進,“和諧110”指揮中心充分發揮作用。健全了矛盾排查機制,全年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38件,調處率100%;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加大,社會公眾安全感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