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石坎村

老石坎村

老石坎村位於安吉縣中部偏南,距縣城17.2公里,老石坎水庫大壩腳下。面積約10平方公里。村西北南溪邊有自然形成的古老石坎,故名老石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石坎村
  • 拼音:lao shi kan cun
  • 面積:10平方公里
  • 人口:2131人
  • 耕地面積:1624畝
  • 地形:丘陵山區
經濟產業,歷史沿革,革命聖地,教育事業,民俗風情,八月十六度中秋,端午節,拜年的紙蓬包,土特產,

經濟產業

老石坎地處山區,長期交通閉塞。1949年後,不斷開發交通。縣城至報福、章村、老石坎水庫、孝豐紙廠的公路直貫村區,瀝青路面;縣城至安徽寧國縣公路,亦在村東2公里處通過。自老石坎轉車孝豐,與滬、蘇、杭、湖等大中城市均有班車,交通便利。
老石坎水庫老石坎水庫
村區有庫容1億多立方米的縣屬老石坎水庫,是安吉縣的大型水庫,於60年代後期竣工,能灌溉縣內農田4.5萬畝。老石坎村利用庫水通往孝豐鎮的引水管道,自建水塔,使村民全部用上自來水。1958~1964年,村內還興建庫容50萬立方米的白決塢水庫,面積80餘畝,能灌溉農田1200餘畝,養魚4.2萬尾;1992年,庫區又辦起牧場,養豬40頭,為安吉縣山塘水庫開發利用的姣姣者。
全村耕地1624畝,歷史上易洪易旱,產量低。50年以來,水利條件逐步改善,糧食產量不斷提高。1992年糧食總產849噸,畝產575公斤,比50年代初提高4.5倍。山林6086畝,不僅培育好現有竹、木林,從1981年開始還營造松木、杉木林、經濟林700畝。全村茶地增至450畝,1992年產茶20噸。
在村區有裝機容量1860千瓦的縣辦老石坎水庫電站,有一所10萬伏變電所。1989年12月,老石坎村利用老石坎庫水,投資60萬元,興建村辦老石坎水電站,1990年6月竣工發電,機組2台,裝機容量150千瓦,年發電70萬千瓦時。還計畫在後?興建裝機200千瓦的水電站。電力事業的發展,為工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80年代以來,老石坎村興辦工業,利用當地盛產茶葉資源辦起茶廠,加工製作龍井、碧螺春等名茶,暢銷國內和東南亞地區,年產值40多萬元。利用當地竹類資源,投資12萬元辦起竹製美術工藝品廠,產品以竹製窗簾著名,運銷日本、美國、香港等地,年產值120多萬元。同時,還興辦玻璃拉絲廠,生產工業用材,其產品行銷寧波、慈谿等地,年產值70萬元。村辦企業帶動個體工業,目前有造紙、拉絲、玻璃纖維、織布、竹製品等工廠11家。還有10多位村民,在縣辦孝豐造紙廠排放的污水中,通過科學方法,撈取紙筋,既減輕污染,又增加個人收入,得到有關科技部門的表彰。
老石坎原只有宋家南貨店和幾個小攤位,近年來已發展到南貨、百貨、肉店、蔬菜、水產、飯店、理髮、服裝、修理等15家店攤,形成一個商貿小市場。
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280.6萬元,比1978年增長84.8%;人均純收入1109元,比1978年增長84.6%。

歷史沿革

在石坎腳下有座石拱橋,相傳明嘉靖年間,有位江西客商去章村做木炭生意,過河落水受傷,為當地老農搭救。傷愈後,客商為了報恩,在此建橋,名報恩橋。原屬廣苕鄉。1949年秋屬金苕區;1950年春屬紫嶺鄉;1955年冬屬報福鄉;1958年10月屬報福人民公社,為老石坎生產隊;1961年9月為下湯人民公社老石坎大隊;1984年1月為下湯鄉老石坎村。1992年有677戶、2131人。

革命聖地

西苕溪上游的南溪流經村區。舊時,報福、深溪、景溪等地的木炭、香末、毛竹等山貨均集中於此筏運梅溪,因而村民大多以撐筏為生。
香末香末
1927年春,中國共產黨黨員方鐵城搖著串鈴,以拔牙的走方郎中為名,來老石坎活動,借住楊老四家,常與楊老四、楊老五等上山砍柴,在勞動中講述革命道理。後發展楊老五、楊老四、楊老三、楊福寶、鄒美亭(衡夫)、鄧宏權等6人為中共黨員,建立支部,為安吉、孝豐兩縣第一個共產黨支部。支部書記楊老五。支部以參加關帝會、結拜燒香兄弟等形式為名進行活動。以後又陸續發展一些黨員,現已查明的有10多人。
1928年初夏,陰雨連綿,山溪水勢驟漲,正是撐筏季節。當時在孝豐活動的傅玉成(由中共浙西特委派來,化名方子平)來老石坎,與鄒衡夫、楊老五等一起,動員和支持撐筏工人向山貨老闆提出3項要求:一是由於物價上漲,必須按原包工價增二成;二是在停工待運期間,工人不能離開崗位另謀生計,每人每天須補一伙食費一角;三是廢除貨到碼頭脫售後再付清工資的慣例,應起運付一半,貨到碼頭全部結清。經幾天交涉和鬥爭,山貨老闆允承。
1929年春,共青團孝豐縣委秘密活動暴露,遭到國民黨政府搜捕,楊老五因被國民黨政府通緝而撤走,老石坎支部由胡邦琛負責。次年9月,胡邦琛、楊老三去杭州參加浙北聯合會議,於湖濱旅館被國民黨政府逮捕。至此,老石坎黨支部停止活動。1949年後重建黨支部。
1985年,老石坎村被浙江省民政廳定為革命老區。

教育事業

隨著經濟發展,教育事業不斷興旺。1992年,村有完全國小1所,分校1所,教師10人,在校學生269人;幼兒班1個,教師2人,在園幼兒95人。老石坎村考上大專的有16人,中專的有20多人。其中宋恭華,1986年考上華東化工學院,為博士生,研究高分子有機化工,畢業後在上海化工學院任教。

民俗風情

八月十六度中秋

夏曆八月十五日夜晚,舉國上下,家家戶戶都要暢敘一堂,共賞明月,同食月餅,歡度中秋佳節,以享天倫團圓之樂。可是浙江省寧波地方歡度中秋節,卻不是八月十五,而是八月十六,說起原由,還有一段故事。
地圖地圖
傳說,南宋寧宗時候,有位宰相名叫史彌遠,是明州(今寧波)人。他權勢日盛,專權多年,是向金求和的主要人物。但他熱愛故土。每年夏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總要從京城臨安(今杭州)趕回寧波,與親屬團聚,與民同樂,一起賽龍舟,賞明月,吃月餅,共慶團圓。
中秋節前夕,史彌遠因處理朝廷公務,遲了一天,騎馬急急趕回明州,行至中途,因急於趕路,馬又失蹄,坐騎受傷,只好回宿紹興。等到第二天趕到明州,已是八月十六日了。
史彌遠心中非常苦惱。因為年年中秋,都如期趕到,中秋遲了一天,不能與民同樂了。誰知明州的百姓,在八月十五那天,從早思盼到夜晚,還不見史彌遠回來,就一直未過中秋,等著他回來。直到八月十六日,史彌遠趕到,才一起歡歡喜喜,共慶中秋佳節。從此以後,明州百姓就把每年夏曆八月十五過中秋節的風俗,改為八月十六日。一直從南宋延續。

端午節

端午節活動已十分豐富多彩。“端午懸蒲艾於門,造角黍,黑飯以饋遺親戚者。以雄黃、菖蒲泛酒飲之,仍用以抹小兒諸竅。復以色絲為索,名長命縷,系其臂足,煎百草為湯,老幼畢浴。社廟備龍舟競渡,幾至旬。”

拜年的紙蓬包

按舊習,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親戚家裡去,都要帶禮品。50年代以前,禮品比較簡單,大都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用特種草紙包上,上面封有紅紙(有的印有祝賀新年的花邊字樣),故稱“紙蓬包”,又名“高包”、“紅包”。沒包裝禮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則根據所走的親戚情況所定,舊時的南貨店,每逢春節,買紅包的人特多。從十二月二十起,沒晚9時後,店員們就忙著包紅包到深夜,每人還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當夜餐。生意好的話,要包到元宵節之後。有的店在一個紅包內只裝二十多個紅棗。說來可笑,經過東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後,包破了,包中紅棗被孩子們挖個洞摸著吃了,有時只剩一個,還在送來送去,顯示了中國人民濃厚的鄉情。衛星地圖
衛星地圖衛星地圖

土特產

“老三寶”筍乾、板栗、山核桃
山核桃山核桃
“新三寶”
白茶、白果、竹葉黃酮
竹葉黃酮是國家級新產品和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品質優於銀杏黃酮,在降血脂、降血壓、抗疲勞、防衰老等方面具有明顯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