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體徵
1.症狀 貧血的發生較為緩慢,早期無症狀或症狀很輕,患者常能很好地適應。常見的症狀為頭暈、頭痛、面色蒼白、乏力、易倦,活動後心悸、氣短、眼花及耳鳴等。
2.特殊表現 缺鐵的特殊表現有口角炎、舌乳頭萎縮、舌炎、嚴重的缺鐵可有勺狀指甲(反甲),食慾減退、噁心及便秘。歐洲患者常有吞咽困難、口角炎,稱為Plummer-Vinson綜合徵,這種綜合徵可能與環境及基因有關。
3.缺鐵所致症狀 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或行為異常,表現為煩躁、易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異食癖是缺鐵的特殊表現。患者常控制不住的僅進食某種“食物”,如冰塊、黏土、澱粉等。
4.體徵 皮膚黏膜蒼白、毛髮乾枯、口唇角化、指甲扁平、失光澤、易碎裂,約18%的患者出現反甲,約10%缺鐵性貧血患者脾臟輕度腫大。患者脾內未發現特殊的病理改變,在缺鐵糾正後可消失。少數嚴重貧血患者可見視網膜出血及滲出。
用藥治療
1.病因治療 缺鐵的病因包括鐵攝入不足,鐵丟失過多。應儘可能去除缺鐵的病因。應注意單純補充鐵劑只能使血紅蛋白恢復,忽視原發病,將不能使貧血得到徹底治療。
2.鐵劑的補充 鐵劑的補充以口服製劑為首選。目前常用的有右旋糖酐鐵、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和富馬酸亞鐵等,每天服元素鐵150~200mg即可。於餐後服用,以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鐵劑忌與茶同時服用,否則易與茶葉中的鞣酸結合成不溶解的沉澱,不易被吸收。其他藥物中的鈣鹽及鎂鹽亦可抑制鐵的吸收,應避免同時服用。患者服用鐵劑後,自覺症狀可以很快地恢復。網織紅細胞一般於服後3~4天上升,7天左右達高峰。血紅蛋白於2周后明顯上升,1~2個月後達正常水平。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後,鐵劑仍需繼續3~6個月(或用血清鐵蛋白進行監測到>5μg/dl再停藥)以補充體內應有的貯存鐵量。
如果患者對口服鐵劑不能耐受,或具有胃腸外給藥,適應病者可改用右旋糖酐鐵或山梨醇鐵肌注。用藥的計算方法是:所需補充鐵的總劑量=[150-患者Hb(g/L)]×體重(kg)×0.33。首次注射量為50mg,如無不良反應,第2次可增加到100mg,以後每周注射2~3次,直到總量注射完,不可超量,以免急性鐵中毒及血色病。5%~13%病人於注射鐵劑後可發生局部肌肉疼痛、淋巴結炎、頭痛、頭暈、發熱、蕁麻疹及關節疼痛等,多為輕度及暫時的。極少數患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可致生命危險,故給藥時應有急救設備(腎上腺、素氧氣及復甦設備等)。
3.擇優方案
(1)去除原發病與補充鐵劑同等重要。
(2)常用口服鐵劑:
①硫酸亞鐵0.3~0.6mg,3次/d,飯後口服。合用維生素C 0.23mg/d,口服效果良好。待血紅蛋白恢復正常,貧血消失後仍要繼續服藥3~6個月。
②右旋糖酐鐵,100~150mg,3次/d,飯後口服。
③多糖鐵複合物(力蜚能),1粒,2次/d,口服,為多糖鐵複合物。幾乎無任何腸胃反應與便秘等副作用患者易於接受。
(3)富含鐵的食物。
飲食保健
1、老年人缺鐵性貧血食療方:
缺鐵性貧血膳食
早餐
豆漿芝麻糊(豆漿200克黑芝麻20克)
瘦肉粥(大米50克,瘦肉20克)
紫米粥(紫米50克)
棗糕(麵粉50克,大棗20克)
麻醬花捲(標準粉50克,麻醬10克)
豆包(標準粉50克,紅小豆20克)
豆腐絲拌黃瓜(豆腐絲、 黃瓜各50克)
滷豆腐乾(豆腐乾50克)
拌黃瓜(黃瓜100克)
肉鬆10克
午餐
紅燒牛肉麵(標準粉100克,牛肉50克)
二米飯(大米75克,小米50克)
大米飯(大米100克)
涼拌海帶絲(海帶100克,胡蘿蔔25克)
豬肝柿椒(豬肝50克,柿椒50克,木耳2克)
牛肉香乾芹菜(牛肉50克,香乾20克,芹菜100克)
香菇油菜(油菜100克,香菇20克)
排骨海帶湯(排骨100克,海帶 50克)
紅白豆腐湯(雞血、豆腐各50克)
生吃西紅柿或心裡美100克
桔子100克
獼猴桃100克
晚餐
大米飯(大米100克)
雲吞紫菜湯(豬肉25克,芥茉50克,麵粉50克、紫菜10克)
大餅(標準粉100克)
清蒸魚(草魚100克)
肉沫豆腐(豆腐100克,肉沫20克)
肉片萵筍(萵筍100克,瘦肉25克, 木耳2克)
麻醬餅(標準粉50克,麻醬10克)
拌菠菜(菠菜100克,芝麻醬20克)
拌綠豆芽(綠豆芽50克,韭菜10克)
豬肝湯(豬肝50克,碎小白菜50克)
2、老年人缺鐵性貧血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首先要選擇含鐵量高,吸收利用好的食物,如動物肝、動物血、瘦肉、禽肉、魚類等動物性食物。選擇鐵含量高的植物,提高攝入量也是改善貧血的有益搭配。主食中小米、高粱鐵的含量比大米高二倍多,麵粉中鐵含量高於大米。大豆及其製品含鐵量亦高。蔬菜中以黑色、綠葉菜比淺色菜如竹筍、茭白含鐵量高。蔬菜的顏色越深含鐵量越高。如黑木耳、海帶、香菇、紫菜、黑芝麻、芝麻醬含鐵豐富。山果中大棗、桂圓、葡萄乾、黑棗、山楂等含鐵較多。
值得注意的是,屬於動物性食物的蛋類、牛奶卻含有不利鐵吸收的化合物,蛋黃中的鐵因與高磷蛋白結合,吸收率才達3%,比大豆和一些綠葉蔬菜還低。牛奶本身含鐵就少,100克牛奶僅含有0.15毫克左右,而乳鐵蛋白又影響鐵的吸收,真正被人體利用就很少了。因此常喝牛奶、吃雞蛋,不吃肉類、綠葉蔬菜的老人,不大可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貧血老人的膳食還需注意多吃含維生素C的食物。這是因為VC與鐵形成複合物,使鐵在腸道容易溶解,便於鐵吸收。曾有試驗在玉米、燕麥中加入鐵劑後,再加入不同劑量的維生素C,結果使鐵的吸收率隨維生素C的增加而增加,加入25毫克維生素C可提高鐵的吸收率3倍;100毫克維生素C提高4.6倍;加入200毫克維生素C可提高6.1倍。結果證明維生素C有利於鐵的吸收。當然在膳食中,以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代替維生素C片劑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3、老年人缺鐵性貧血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禁飲濃茶、咖啡。這是因為咖啡、茶中鞣酸與鐵結合。形成不溶解的化合物,難以被人體吸收利用。
總之,防治缺鐵性貧血的關鍵是合理調配膳食、保證膳食平衡,在有充足能量和優質蛋白質時,注意增加鐵的攝入及吸收利用,改善烹飪方法的同時,治療導致貧血的疾病等是預防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綜合辦法。
預防護理
缺鐵性貧血大多是可以預防的,對缺鐵病人最好進食含鐵豐富的飲食及其強化食品,多吃動物蛋白。加強營養知識教育及婦幼保健工作,如改進嬰兒的餵養,提倡母乳餵養和及時添加輔食,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最好能適當補充鐵劑。對於患有胃腸道疾病、長期進食較差的病人及獻血員應定期進行鐵蛋白檢測,做到儘早診斷、儘早治療。在鉤蟲流行區進行大規模的寄生蟲防治工作。對於月經過多的防治,國外多用節育環,每天施放20μg的孕酮,可使月經減少。
病理病因
造成缺鐵的病因可分為:鐵的攝入不足及慢性失血2大類。
1.鐵的攝入不足 成年人每天鐵需要量為1~2mg,育齡婦女、嬰兒和生長發育期的兒童、青少年的需要量增加。如食物中鐵的含量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容易發生缺鐵。肉類食物中的血紅素鐵易於被吸收,而蔬菜、穀類、茶葉中的磷酸鹽、植酸、丹寧酸等可影響鐵的吸收,故食物的組成,對鐵的攝入是否充足有較大影響。
藥物或胃、十二指腸疾病亦可影響鐵的吸收,如金屬(鎵、鎂)的攝入,抗酸藥(碳酸鈣和硫酸鎂)以及H2受體拮抗劑等藥物均可抑制鐵的吸收。萎縮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術後亦會減少鐵的吸收。
2.慢性失血 慢性失血是缺鐵性貧血常見的原因。尤以消化道慢性失血或婦女月經過多更為多見。如消化道潰瘍、消化道腫瘤、鉤蟲病、食管靜脈曲張、痔出血及服用阿司匹林後出血等。子宮肌瘤或功能性出血導致月經過多(每月出血量>40ml),此外,反覆發作的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亦可因血紅蛋白由尿中排出而致缺鐵。
當體內鐵缺乏時,除可因血紅蛋白合成減低而致貧血外還可引起:
(1)含鐵酶的活性下降,影響細胞線粒體的氧化酵解循環。
(2)運動後骨骼肌中的乳酸堆積較正常人多,使肌肉功能及體力下降。
(3)單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使患兒神經及智力發育受到影響。
(4)上皮蛋白質角化變性,胃酸分泌減少。
疾病診斷
鑑別診斷主要與其他小細胞性貧血相鑑別
1.地中海性貧血 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多數靶形紅細胞,血紅蛋白電泳有異常。血清鐵、轉鐵蛋白飽和度及骨髓鐵染色不降低。
2.慢性病性貧血 常伴有腫瘤、肝腎疾病或感染等。轉鐵蛋白飽和度正常或稍有增加,血清鐵蛋白增多,骨髓中鐵粒幼細胞數量減少,含鐵血黃素顆粒增加。
3.鐵粒幼細胞貧血 主要由於先天或後天獲得的鐵利用障礙而致的貧血,好發於老年人,而轉鐵蛋白飽和度減低,血清鐵、鐵蛋白及骨髓中環形鐵粒幼細胞均增高。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呈現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MCV<80%,MCHC<30%)。紅細胞改變的程度與貧血的時間和程度有關。血片中可見紅細胞,中心淡染區擴大,大小不等及畸形。網織紅細胞大多正常或輕度增多。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減少,分類正常。血小板計數有出血者常偏高。嬰兒及兒童多偏低。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躍。幼紅細胞數量增多,早幼紅細胞和中幼紅細胞比例增高,染色質顆粒緻密,胞質少。紫藍色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系統常為正常。鐵染色鐵粒幼細胞明顯減少,細胞外鐵減少或消失。
3.生化檢查
(1)血清鐵測定:血清鐵降低,<8.95μmol/[(50μg/dl),總鐵結合力增高,>64.44μmol/L(360μg/dl),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至15%以下。由於血清鐵的測定波動較大,應響因素較多,在判定結果時,應結合臨床考慮。在婦女月經前2~3天或妊娠後期3個月,血清鐵和總鐵結合力均可降低,不一定表示缺鐵。
(2)血清鐵蛋白測定:血清鐵蛋白低於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腫瘤及感染時可以增高,應結合臨床或骨髓鐵染色加以判斷。缺鐵性貧血患者骨髓紅系細胞內及細胞外鐵均減少或缺如。上述慢性病時,圓滿紅系細胞內鐵減少,但外鐵增多。
(3)紅細胞游離原卟啉(FEP)測定:FEP增高表示血紅素合成障礙,用它表示缺鐵的存在,是較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鐵的情況(如鉛中毒及鐵粒幼細胞貧血時),FEP亦可增高。應結合臨床及其他生化檢查綜合判斷。
(4)紅細胞鐵蛋白測定: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聯免疫法可以測定紅細胞鹼性鐵蛋白,反映體內鐵貯存的狀況,如<6.5μg/L紅細胞,表示鐵缺乏。但操作較複雜,尚不能作為常規使用。
其他輔助檢查:
少數嚴重貧血者,裂隙燈檢查可顯示異常。
併發症
嚴重貧血可出現口炎、舌炎、萎縮性胃炎等。
預後
貧血本身不難治療,如果治療效果不好,應考慮到有無腫瘤和其他原發病的存在。
發病機制
在正常情況下,鐵的吸收和排泄維持動態平衡。體內的鐵呈閉鎖循環,人體一般不易缺鐵,只有在需要量增加、鐵的攝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況下,才會導致缺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