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家的孩子

老師家的孩子

“老師家的孩子”是指學校生活中常見的一個特殊群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師家的孩子
  • 外文名:teachers’children
  • 別名:班長,學習委員,班霸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
詳細信息,社會現象,調查報導,造成隱患,

詳細信息

社會現象

現在有不少學生反應,在班裡總有一群特殊的群體,在班級里霸道,直來直去無所畏懼,坐在最前排,老師常提問,回答很積極,學習爭第一,永遠是優秀班幹部和三好學生,下課去辦公室喝水,放學被老師接回家,他們是老師家的孩子。
這已經成為學校中鮮為人知的潛規則,是教育中的不公平,如上課經常被提問,老師常常”關照”,坐在第一排或與全班第一同桌,各類活動評獎都有“加分”等等。
教工子女“仗勢”的現象常常發生如四年級的老師家的孩子竟向初二的學哥學姐收取保護費,辱罵毆打同學卻無所畏懼等等

調查報導

三好學生”評選他們優先,所有比賽機會他們是第一人選,班幹部頭銜早已是囊中之物……為什麼?為什麼“好事”總圍著他們轉?只因為——
“露臉的鍛鍊機會大都給了老師的孩子!”參加一所學校的藝術節活動,細心的家長發現,從主持人到獨唱,從領舞到器樂演奏,主要角色都被老師的孩子給占了。教師子女成為校園裡的特殊群體。有家長爆料,就連每天在學校檢查做操、值日情況的小幹部,也是老師家孩子居多……“每次出頭的機會都給了這些孩子,這對別的孩子來說是一種明顯的不公平!”調查中,不少家長對此一肚子意見。
三好評選
毫無懸念,百分之二百是他!
說起來,他在我們班成績平平。不過他老媽是我們學校的教導主任,於是乎各種榮譽各種風光不必努力爭取便紛至沓來。就說去年評校“三好”那會兒,他和其他兩位同學的票數相同,但幸運的“餡餅”還是砸到了他頭上,落榜者只能無奈:誰讓校“三好”只有一個名額!要問為啥他票數那么多?“還不是懾於教導主任的威嚴,大家也紛紛討好唄!”光選“三好”近水樓台也就罷了,其他機會人家也都是伸手即來。再說咱們學校的科技比賽,名額從區里分到學校,每學期就那么珍貴的兩三個,但他總能占據一席,而且幾年下來就形成了“流水的隊友鐵打的他”的固定格局。
“區里組織我們學校參加全市的表演,我們班要出一個人,選劉家銘(化名)去參加,大家沒有意見吧?”“又是他!”“很正常,老師的孩子嘛。”“噓,別被老師聽見。”據小記者爆料,在每個學校里都會有老師家孩子的存在,而部分也會享受著各種各樣有形無形的資源,小到班級座次的安排、上課回答問題的機會,大到代表學校參加各種市級活動、拿到各種學生優秀獎項、名額,他們總會第一時間進入老師的“候選名單”,並且比其他同學更容易成為最後的“勝出者”。
班級調位黃金前三排,高分同學護駕!
他媽是學校的英語老師,他是我們班的同學,雖然不是“直接管理”,但“老師家的”特權還是暴露無疑。我們國中每兩月會全體調一次位,當然這也是機會均等、人人公平的體現,這個原則在其他同學身上體現得恰如其分,不過對於他就不太適用了。每次調位,他總是牢牢守在黃金前三排,最令人嫉妒的是,他的桌、前、後、左、右,均是成績名列前茅之人,要說只是“偶然”,那這偶然也未必太走運,跟發票中獎有一拼“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在家庭中得不到太多鍛鍊,心理、臨場發揮、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只有靠學校老師們給機會了,這些機會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均等的,可現在大多都被教師子女瓜分,別的孩子只能當觀眾了。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教師既然是園丁,就應該平等播撒陽光和雨露。”有家長非常不滿。
一位已經退休的國小校長表示,對於老師家孩子擠占機會這一現象,其實已經存在相當一段時間了。有些老師感覺,自己乾教師這一行,就孩子上學這方面有點便利條件,當然要利用一下,要么把孩子安排在自己班裡,要么給孩子找一個素質全面並且又和自己私交不錯的老師,好好教育並適當照顧。
但是這名小記者也說了,一切看心態,只要真心交朋友,同學們總會接納的。除去同伴間的刻板印象外,老師家孩子承受的壓力也不少,很多老師家孩子都有同樣的感受,父母會自覺不自覺地把教師的身份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僅做學生,而且要做優秀學生。因為從事教學工作,這些家長盼子成龍、攀女成鳳的心情格外強烈。
說六一表演節目,雅雅很是興奮,雖然說之前因為排練的辛苦有這樣或是那樣的小插曲,但,畢竟是過去式了,現在很開心可以去跳舞,可以在大家面前表演。
同台演出的還有張夢如,是幼稚園老師家的孩子,還有誰誰和誰誰,也是老師家的孩子,相比之下,雅雅小朋友還算是很幸運很有“實力”的。好像也不對,拐了七八個彎,雅雅也應該算是老師家的孩子,因為雅雅的班主任是雅雅爺爺的表弟媳,也就是說,老趙要喊雅雅的班主任叫嬸娘,雅雅呢,則要喊她叫奶奶老師。這不,終於拐回來了。
“老師家的孩子”,這該是一種什麼樣的群體?
前幾天看過一則關於“老師家的孩子”的報導,老師家孩子都去媽媽辦公室喝涼好的涼白開;班裡別的同學不帶紅領巾,進不去校門,老師家孩子可以直接進教室;上課沒帶筆,別的同學會被老師教訓“上學沒個上學樣”,老師家孩子去辦公室找媽媽要支筆就能解決問題
如果真要說這是一種不公平不平等現象,也無可厚非。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為是老師家的孩子就可以享受這樣或是那樣的特權。
班上也有老師家的孩子,有國中老師,也有高中老師。這些孩子,往往是最讓老師頭疼的。
礙於面子啊。凡是班裡有老師家孩子的,大都會有這么一個共識:老師家的孩子不好教。就拿考試成績來說,考的好了,人家會認為是自己的遺傳基因好,自己對孩子從小的基礎教育抓的好;考的不好了,那麻煩了,山路十八彎地找原因,是不是你們教的不好啊,我家的孩子怎么會考這么差呢。其實自家的孩子是青蛙還是王子,他一心數。
每每有什麼比賽,不論是校內的還是校外的,總要把老師家的孩子列在第一人選,否則,總會覺得背後有一雙幽怨的眼睛盯得你發毛。
其實,老師家的孩子也有很多確實很優秀,可以勝任各種職務,可以放心地選派他們去參加各種競賽。比如潘老師家的陳潔帆,國小階段一直是優秀學生,升到國中後成績一如既往地優異,甚至她的同學都會有一句口頭禪“你是誰啊,你是陳潔帆啊。”比如封老師家的吳東澤,每次都是年級第一,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愛好廣泛。科技,旅遊,文學,演講,五花八門。
這樣的孩子,一旦有各種比賽,怎么會不把他們列為第一人選。
把孩子帶在身邊上學,是一種普遍現象。孩子小的時候沒人照顧,現在終於可以彌補上了。帶在自己的身邊,且不說是不是可以有什麼特殊的照顧,最起碼每天可以和自己的作息時間同步。
如果真的說是有什麼不公平,也罷,對於其他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不公平了。可是,又到哪裡去找絕對的公平呢?
如果硬要說這是一種潛規則,那么,究竟是誰潛規則了誰呢?
總不見那些公開招聘的事業單位到基層選拔人才呢,非得要和某某領導沾親帶故才有機會。更不用說什麼公務員這樣的肥差事了。
種機會向教師子女傾斜
“孩子班裡六一演出,只有一個名額,還讓他們班主任家孩子給占了”,讀者杜女士介紹,女兒文文讀四年級,擅長古箏,是表演不二人選,六一聯歡會是女兒期待許久的演出機會,偏偏班主任的女兒小雲也在這個班,特長也是古箏,班主任安排自己的孩子上台演奏,這讓文文很受打擊,感覺老師太偏向自家孩子了。
在杜女士看來,班主任已經不是第一次偏袒自家孩子,女兒班裡所有的機會,都讓給了學校的教師子弟。學校開運動會,舉牌的是老師家孩子;歌詠比賽,領唱的是老師家孩子;六一兒童節表演,獨唱、獨奏、獨舞,都是老師家孩子;就連每天在學校檢查做操、值日情況的小幹部,也是老師家孩子居多……杜女士通過學校一位教師了解到,女兒所在的學校有將近20名教師子女,幾乎每個班裡都有老師家的孩子,“每次出頭的機會都給了這些孩子”。“比如,校級演出中,教師子女經常表演,他們就鍛鍊了表現能力,積累了舞台經驗;區里演出,指標還給教師子女,市里演出還是他們,這些孩子一次次經歷鍛鍊,表演方面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遇到大場面就顯得鎮定、機靈,可這些都是很多孩子犧牲了表現機會換來的。教師既然是園丁,就應該平等播撒陽光和雨露。”杜女士不滿地說。
已成校園潛規則
杜女士的說法得到一些國小校長的證實。一位國小校長介紹,現在確實有些教師把孩子安排在自己學校,甚至是自己的班裡讀書。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國小老師現在工作緊張,沒有時間接送孩子,索性把孩子帶在身邊,節省時間。
對於老師家孩子擠占機會這一現象,一些校長默認,這是普遍現象。“教師在學校工作,有著自身的便利條件,諸如演出、領唱、班幹部老師們自己就能協調”,一些老師私下裡交流也表示,教師這個行當,付出多於收穫,涉及到自己孩子,當然要行個方便。而這樣對於其他學生是否公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認為,“從自己角度看,自己的孩子確實具備勝任的條件”。
學生眼中教師家孩子很強勢
在一些普通小學生眼裡,老師家的孩子是學校的特殊人群,並且絕對是強勢群。課間時候,同學們要么喝從家裡帶來的水,要么去喝自來水,老師家孩子都去媽媽辦公室喝晾好的涼白開;老師家孩子去辦公室找媽媽要支筆就能解決問題……
日常相處中的強勢地位,卻讓很多其他學生對教師子弟“敢怒不敢言”:一年級的孩子,仗著媽媽是老師,在六年級學生檢查衛生時,敢和大她5歲的六年級學生大聲嚷著講道理;現在每個學生一個課桌,老師家孩子東西放不下,就擠占旁邊同學的桌子;同學們一起玩耍,老師家孩子如果不高興,馬上就去辦公室“告狀”

造成隱患

老師家的孩子占優勢,這已成為了校園的潛規則。據調查,教職工子女在本校讀書,大多數情況弊大於利。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教師、父母之間角色很難轉換,彼此間造成的心理壓力都會很大。現在一些中國小、幼稚園已經開始提倡老師把孩子送到父母工作之外的學校讀書,也是為了預防教育中的不公平,防止本校教工子女產生“仗勢”氣焰,不利於孩子習慣的養成。畢竟,家長不能一直陪伴,等他們升入更高一級的學校,光環盡失,沒有了父母的庇佑,其他同學不再忍讓,他們在社交和學習方面往往會遇到更多障礙,甚至會造成心理疾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