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圍村(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龍華街道華聯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老圍村是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龍華街道華聯社區下轄村,位於龍華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河背村、墩背村、郭嚇村。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圍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龍華街道華聯社區
  • 地理位置:龍華街道西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龍華鄉;1958 年,屬紅色公社;1959年,屬觀瀾公社;1975年,屬龍華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龍華區龍華公社;1981年,屬深圳市寶安縣龍華公社;1983年,屬寶安縣龍華區三聯鄉;1986年,屬龍華鎮三聯行政村;1993年,屬深圳市寶安區龍華鎮;2004年,屬龍華街道;2011年,屬龍華新區龍華街道華聯社區。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主要姓氏為張姓。清康熙年間(1662-1722 年),張化孫由福建上杭遷至廣東梅州、惠州、韶關等地;清乾隆年間,張文華遷至該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400人,其中男性170人,女性230人;80歲以上12人,最年長者98歲(女);實際在村人口200人;常年在城鎮生活和打工20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9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8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7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等,兼飼養豬、雞、鴨等家畜家禽。20世紀80年代末期,將田地出租給香港商人用於種菜、開塘養魚。90年代初期,建廠建房,多為來料加工、皮具、製衣行業。2000年以後,多建房出租。現村集體經營以工業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雞屎藤板、艾板、花生豬肉粽、蘿蔔板、糍粑、甜板、大盆菜等。
瀋海高速G15線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末通電,80年代通自來水,90年代通電話、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有村委籃球場和星光老人活動中心。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00座。總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房屋規範整齊,統一朝西南方向,稱"三排屋",多為土木結構,牆面為泥磚構造,部分重修房屋則以紅磚砌牆。現房屋保存較好,主要出租給外來人員居住或用來堆放雜物。
該村特色民俗有喪葬習俗,形成於1949年,之前,主要包括治喪、下葬、祭祖等環節,還有三個方面的禮儀∶逝者子孫或同村村民要為其洗澡,後須由村中老人幫其穿上壽衣、壽鞋、壽帽;出殯送葬前須由村中40歲以上的男性到墓穴處山頂畫符念咒,之後才能抬棺下葬;整個儀式由村委會安排村民協助完成。逝者下葬後的第三天,親戚好友要備好門紅、豆腐到喪家探望,祝福喪家紅旺吉利,稱"邏紅",當地人叫"謝客";喪家設宴招待,以示感謝。殯葬改革後實行火化,儀式簡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