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傣那文

老傣那文

“老傣那文”即“傣哪文”,是北方大泰族使用的文字、泰語大泰方言北次方言對應的文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新政府將其境內流通的“傣哪文”改造為“新傣那文”,“傣哪文”由此改稱“老傣那文”;“新傣那文”在德宏、保山、臨滄等傣族聚居地推廣後,“老傣那文”終止傳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傣那文
  • 別稱傣哪文
  • 來源:婆羅米文
那文介紹
“老傣那文”又寫作“老傣哪文”,是北方大泰族使用的文字、泰語大泰方言北次方言區對應的文字。
公元14世紀中期,“勐繃”(繃地)傣族僧侶根據當地傣族發音特點,以巴利文為基礎、參考緬文創製出一種文字,因“勐繃”傣族自稱“傣繃”,這種文字便稱“傣繃文”。後來,操泰語大泰方言的各地傣族也逐漸採用“傣繃文”。
操泰語大泰方言的北方傣族習慣用毛筆寫字,將原本偏圓的“傣繃文”寫成偏方字型,逐漸形成一種新字型;傣語稱“北方傣族”為“傣勒”,所以這種文字便是“傣勒文”,漢譯“傣那文”或“傣哪文”;“傣繃文”與“傣哪文”僅在形體上有略微差別,所有字母都能對應上,都不標聲調,閱讀時需看前後才能明白意思。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其境內能與境外互通的少數民族文字被新政府列為改革對象;經過幾次改革,“傣哪文”被改造成與原來文字差距很大的新文字,這種全新的文字被稱作“新傣那文”或“新傣哪文”;在新政府的行政支持下,“新傣那文”得到迅速推廣,真正的“傣哪文”(老傣那文)因此終止傳承,用“傣哪文”(老傣那文)書寫的傣族典籍由此面臨無人能看懂的窘迫境地。
“新傣那文”增加了6個點撇式聲調符號(後又改用6個拉丁文字母表示聲調)和4個聲母、39個韻母,新增加的字母均參考“老傣那文”的形體創製,與“老傣那文”字母在視覺上保持協調。
老傣那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