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語言文字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多語種、多文字的邊疆省份,全省2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水、滿3個民族使用漢語文外,其他22個少數民族使用26種語言,14個民族使用22種文字。雲南省傣族人口約106萬(1994年),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德宏兩個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元江、新平等自治縣。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為西雙版納、德宏、金平三個方言,使用較多的是西雙版納方言和德宏方言。傣族共有四種不同形式的文字:西雙版納傣文、德宏傣文、傣繃文和金平傣文。這四種文字都從印度字母脫化而來,經過不同的發展演變過程,逐漸形成不同風格的文字。其中西雙版納傣文約有700多年歷史,通行於西雙版納、思茅傣族地區;德宏傣文約有500年歷史,通行於德宏、保山、臨滄傣族地區;傣繃文除在國外使用外,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傣族也使用;金平傣文通行於金平縣的傣族地區。四種文字中,當前使用範圍較廣影響較大的是西雙版納傣文和德宏傣文。新中國成立後,對西雙版納傣文和德宏傣文在原有文字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改進後的傣文稱為新傣文,原有的文字稱為老傣文。改進後的西雙版納傣文,在保留原來字母形式和表音特點的基礎上,根據實際語音增刪了若干字母,改變了聲調符號,並對字母讀音、附加符號的使用和書寫規則作了規範。改進後的德宏傣文,克服了老傣文一字多音多義以及沒有配套聲調符號等缺點,使之更規範、更科學。
1955年6月經政務院批准,西雙版納州開始使用新傣文。1986年5月版納州6屆人代會通過關於使用老傣文的決議,恢復使用老傣文,但由於出版印刷界和廣大婦女的強烈反對,1997年後報紙又恢復使用新傣文,並進入雷射照排階段。現在版納州關於新舊傣文的的爭論仍然十分激烈。德宏新舊傣文之爭沒有版納激烈,50年代以來,德宏傣文共進行過3次改動,現在是德宏州政府大力推行的主要文字之一,也是德宏州傣族民眾普遍使用的文字。
語言文字規範
雲南省民語委成立以來,為保障各民族使用和發展語言文字、增強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他們首先對世居雲南的25個民族的語言文字使用情況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並在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指導下,先後幫助哈尼(2種)、傈僳、納西、景頗(載瓦)、苗(2種)、壯、白、瑤、獨龍等10個民族新創12種民族文字或拼音方案;幫助彝、傣、拉祜、苗、景頗等5個民族改進、規範了7種民族文字,並有步驟有計畫地報批文字方案。現德宏傣文、景頗文、載瓦文、哈尼文、拉祜文、川黔滇苗文、佤文7種民族文字方案,已由雲南省人民政府上報國務院審批成為正式文字。由雲南省民語委承擔的國家“七五”重點項目《雲南省志·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志》現已公開出版發行。協助有關專家編輯出版了傣文、景頗文、載瓦文、傈僳文、彝文、佤文、哈尼文、苗文等詞典。
信息處理
進入90年代以來,雲南省有關單位從信息處理的角度對雲南省少數民族文字進行開發利用和研究,現在,拉丁字母系統的少數民族文字基本上都能用計算機處理,非拉丁字母系統的少數民族文字如藏文、新傣仂文、新老傣那文、老傈僳文、規範彝文、滇東北規範老苗文等,也基本上能夠進行計算機處理,但是處理功能還不高,僅限於進行簡單的排版和桌面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