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詞意
教師的概念:在各級各類
學校中,以教育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做人為職責的專業工作者。
責任
職責首先是
育人。先成人,後成才。為人師表,答疑解惑,則為老師。
含義
老師是稱為
傳授知識的人。
權利義務
(一) 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二) 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四) 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 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畫,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職業要求
以愛崗敬業為榮,以敷衍塞責為恥。
以開拓創新為榮,以因循守舊為恥。
以勤勉博學為榮,以懶惰膚淺為恥。
以關愛學生為榮,以漠視學生為恥。
以廉潔從教為榮,以崗位謀私為恥。
以因材施教為榮,以千篇一律為恥。
以團結協作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儀表端莊為榮,以不修邊幅為恥。
以尊重學生為榮,以辱罵學生為恥。
淵源流變
教學生知識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
我們平時雖然稱呼學校里某教師為“某老師”,但這裡的“老師”其實是教師這種工作,教書是其基本功能。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
先生”。直至19世紀末,
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
何子淵等將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範》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並一直沿用至今。
老師,是傳授知識的人。
教師尊稱
教師的稱謂很多,其中尊稱有以下兩種:
老師: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
國小教師的稱謂。後專指學生對教師的尊稱,一直沿用至今。
先生: 1.老師。
2.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
3.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帶人稱代詞或定語;比如你先生、我先生)。
4.舊時稱管帳的人。如:他在當鋪當先生。
5.舊時稱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如:
風水先生。
6. 後來意義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
宋慶齡、
楊絳、冰心、
丁玲等均可稱為先生。
7.對所有男性都可以稱為先生如:王先生、李先生
老師的宗旨:沒有人可以教人,只能去發現!
教師的十一個稱謂:
老師——最廣泛流行的敬稱
先生——最歷史悠久的尊稱
園丁——最質樸無華的褒稱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愛稱
蠟燭——最溫馨動人的稱謂
春蠶——最純摯的稱謂
春雨——最生動形象的默稱
人梯——最高評價的專稱
孺子牛——最具中國特色的喻稱
教練——是指導、訓練和督導他人,試圖完成某種使命或任務的人
人類靈魂工程師——最富哲理的稱謂
教書育人
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中國經濟步入快車道;改革開放已經開闢了廣闊市場,學校教師也應結合實際要求,大力提倡愛崗敬業,發揚公而忘私,無私奉獻,教書育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對本職工作,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有—種強烈的使命感。學生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老師知識水平的制約,如果教師講課中對教材分析不透,對知識重點把握不準,要點講解不清,那么學生聽過這堂課就會產生一種模糊的收穫不大的感覺。因此教師在講課前應吃透教材,抓住重點,拓寬知識,使學生每堂課都感到大有收穫。
存在問題
其一,有個別教師道德出現問題,據《騰訊教育》2013年5月30日報導“國內20天內連發至少8起校園性侵案”,海南萬寧發生“國小校長帶女生開房”事件到廣東深圳南山區某學校老師猥褻4名學生,20天內有8起校園內猥褻、性侵幼女案被曝光。
其二,“通報批評”切莫總針對普通教師,據紅網2019年07月07日的相關報導,“2016年山西長治屯留縣一中南校區高二年級的24名教職工因為在周五下午‘學校放假’後聚餐飲酒,被縣紀委通報批評;同年,三明市寧化縣兩名教師因在占道經營攤點買菜被通報等等。”這些針對普通教師的小題大做的‘’通報”行為,不僅沒有起到警示作用,反而招致民眾輿論廣泛議論,相關部門不針對機關幹部而唯獨盯緊普通老師的做法,已經引發人們反感。其主要原因:普通教師無權無勢,幾乎沒有權力尋租的空間,針對老師的一些“通報批評”是其他方面不是過錯的“過錯”,本來應該緊盯領導幹部的監管行為,偏偏指向了普通教師。
相關節日
中國的教師節: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我國的教師節。
其實早在1932年,民國政府曾規定6月6日為教師節,解放後廢除了6月6日的教師節,改用“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教師沒有單獨活動,沒有特點。而將教師節定在9月10日是考慮到全國大、中、國小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恢復建立第一個教師節,而從此以後,老師便有了自己的節日。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五條規定:二七紀念日、
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世界教師節10月5日:為紀念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ILO)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頒《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4年將10月5日定為世界教師節。
教育部最新統計,截止2009年,中國普通中國小專任教師達1064.01萬人。其中,城市教師218.07萬人,縣鎮教師372.99萬人,農村教師472.95萬人。縣鎮以下中國小教師占到79.5%。在農村學校中,專科以上國小教師、本科以上國中教師、研究生學歷高中教師分別達到67.25%、49.39%、1.34%,分別比上年提高4.43、7.06、0.27個百分點。
教育部宣布,中小學生教師資格考試與定期註冊制度試點範圍將擴大。教師網獲悉,試點區內,教師資格考試有效期為三年,教師資格證須每五年註冊一次。按照規劃,2015年,我國將全面推行教師資格全國統考,提高教師入職門檻,並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實行定期註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