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葉山牽牛

翼葉山牽牛

翼葉山牽牛(學名:Thunbergia alata Bojer et Sims)是爵床科山牽牛屬纏繞草本植物。葉柄具翼,葉片卵狀箭頭形或卵狀稍戟形,先端銳尖,兩面被稀疏柔毛間糙硬毛,背面稍密;脈掌狀,花單生葉腋,小苞片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鈍,萼大小齒;冠檐裂片倒卵形,冠檐黃色,喉藍紫色;花絲無毛,子房及花柱無毛;果實被開展柔毛。

原產於熱帶非洲,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栽培;中國廣東、福建有栽培作觀賞植物。喜溫暖,不耐寒,喜光。喜微潮偏乾、通風良好的環境。

翼葉山牽牛可栽培成圖騰柱、垂直綠化、地被等不同形式觀賞。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纏繞草本。莖具2槽,被倒向柔毛。葉柄具翼,長1.5-3厘米,被疏柔毛;葉片卵狀箭頭形或卵狀稍戟形,長2-7.5厘米,寬2-6厘米,先端銳尖,基部箭形或稍戟形,邊緣具2-3短齒或全緣,兩面被稀疏柔毛間糙硬毛,背面稍密;脈掌狀5出,主肋具1-2側脈。
花單生葉腋花梗長2.5-3厘米,疏被倒向柔毛;小苞片卵形,長1.5-1.8厘米,寬1-1.4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鈍,具5-7脈,外面被近貼服柔毛;萼成10不等大小齒;花冠管長2-4毫米,喉長10-15毫米,冠檐直徑約40毫米,冠檐裂片倒卵形,冠檐黃色,喉藍紫色;花絲無毛,長約4毫米;花葯具短尖頭,長3.5毫米和4毫米,藥室基部和縫部具髯毛;花粉直徑45微米;子房花柱無毛;花柱長8毫米;柱頭約在喉中部,不外露,裂片長1.5和2.5毫米長,1.2和2.0毫米寬,兩個對摺,上方的直立,下方的開展。蒴果帶有種子的部分直徑約10毫米,高約7毫米,喙長1 .4厘米,基部直徑3毫米,整個果實被開展柔毛。

產地生境

原產於熱帶非洲,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栽培;中國廣東福建有栽培作觀賞植物。
翼葉山牽牛喜溫暖,不耐寒,生長適溫22-28℃。喜光。喜微潮偏乾、通風良好的環境。

繁殖方法

翼葉山牽牛以扦插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春季進行。它的繁殖容易,插條易於生根,小苗很快就會成形。亦可採用播種壓條等法進行育苗。

栽培技術

翼葉山牽牛對土壤適應性較強。如果有條件,宜選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壤土進行地栽,翼葉山牽牛種苗多於春季5-6月進行定植。應選擇地勢較高、開闊向陽之地,注意避開風口。為了便於以後操作,最好先按東西走向設立好支架。然後在它的旁邊保持大約50厘米的株距挖穴,其直徑大約為30厘米、深度大約為30厘米。如果土質不佳,可填入客土。通常每穴栽種成形的翼葉山牽牛小苗一株,先將其扶正,然後填土踩實,澆透水後即完成栽植。翼葉山牽牛生性強健,抗逆性強,定植成活率高。
翼葉山牽牛雖為多年生植物,但常做一年生植物栽培。其自定植後發苗迅速,很快即可成形。但其最佳觀賞時段每年僅為3-4個月,因此最好定期重新育苗,以確保植株有良好的長勢。翼葉山牽牛喜微潮偏乾的土壤環境,忌漬水,生長旺盛階段應保證水分的供應。翼葉山牽牛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多,除在定植時施用基肥外,生長旺盛階段可以每隔2-3周追肥一次。翼葉山牽牛喜光照的環境,但在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也能較好生長,每天接受散射日光不宜少於2小時。保持通風良好的環境,對植株健康生長很有好處。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翼葉山牽牛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

主要價值

圖騰柱:培養為圖騰柱的形式,在戶外或室內環境中擺放。室內擺放多以單盆形式出現;在戶外使用多成排擺放,如在大道兩側一路擺放,花開時能營造熱烈的迎賓氛圍;也可用作隔離帶、障景牆等。在北京紫竹院公園舉辦奧運花展期間其東門人口處的花壇以及國慶節天安門廣場花壇中,翼葉山牽牛圖騰柱都是作為背景造景材料套用的。
垂直綠化:在陽台、露台、花架等小環境布置中,可用翼葉山牽牛進行垂直綠化。當年播種,當年就能達到很好的觀賞效果。在布置中,可利用花色的差異進行搭配,營造輕鬆活潑的感覺。
地被:翼葉山牽牛生長迅速,抗性強,在環境比較惡劣的地段播種仍能迅速覆蓋地表。生長期時一片碧綠,開花時一片燦爛。
組合盆栽:在組合盆栽中,翼葉山牽牛常作為主體材料套用,其枝條柔軟,可自然下垂,也可隨物攀援,利於形成很好的層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