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華鎮

翠華鎮

翠華鎮,雲南省邵通市大關縣下轄鎮,位於雲南省大關縣境南部,是大關縣縣城所在地,是大關縣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已實現村村通公路,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中國瀑布之鄉”美譽。

最高海拔2324米,最低海拔700米。耕地總面積816公頃,退耕還林面積9760畝,森林覆蓋率達18%,2004年全鎮財政收入166.91萬元。轄區內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中國瀑布之鄉”國家2A級黃連河風景名勝區,見證大關歷史的靈官岩石刻、龍洞石刻,還有大關十景中的“筆架朝輝”、“翠屏晚照”等自然景觀。2017年,行政區劃面積154.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16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翠華鎮
  • 外文名稱:The town of Greenwood
  • 別名:翠華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
  • 下轄地區:2社區、9村委會
  • 政府駐地: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翠華鎮筆山社區
  • 電話區號:0870
  • 郵政區碼:657499
  • 地理位置:雲南省大關縣境南部
  • 面積:154.81平方公里 
  • 人口:43167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黃連河風景區
  • 機場昭通機場
  • 火車站大關站
  • 車牌代碼:雲C
  • 最高海拔:2324米
鄉鎮簡介,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歷史沿革,自然資源,基礎設施,水利設施,五通情況,能源建設,集貿市場,鎮區街道,環衛設施,人文歷史,經濟建設,社會事業,民情風俗,婚姻習俗,其它愛好,苗族的服飾,喪葬習俗,花山節,新農村建設,

鄉鎮簡介

翠華鎮位於大關縣境南部,總面積154.81平方公里,東接青龍鄉、大關縣天星鎮,南靠玉碗鎮,西連黃葛鄉、悅樂鄉,北鄰黃葛鄉,最高海拔2324米,最低海拔700米。
近年來翠華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開發房地產資源,房產業、建築業十分活躍。

地理位置

翠華鎮位於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南部,北緯27.36′~28.15′,東經103.43′~104.07′之間。東接青龍 鄉、天星鎮,南靠玉碗鎮,西連黃葛鄉、悅樂鎮,北鄰黃葛鄉。東西最寬處43.7公里,南北最長處73.2公里。大關縣國土總面積154.81平方公里。其中:海拔1100米以下河谷區214.9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2.7%;海拔1100~1500米矮二半山區425.5平方公里,占25.15%;海拔1500~1900米高二半山區639.1平方公里,占37.77%;海拔1900米以上高寒山區412.5平方公里,占24.38%。縣城翠華鎮,位於縣境南部關河上游東岸,海拔1120米,南距省會昆明450公里、昭通市區69公里,北離四川省會成都610公里、宜賓221公里,距重慶市400公里,與貴州省貴陽531公里。
翠華鎮(圖2)翠華鎮(圖2)

自然環境

縣境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最高海拔2785米,最低海拔492米。除羅漢壩、大寨火地、甘頂4處共有12平方公里平地外,其餘全系“ V ”型山坡地。有73座主要山峰,分屬烏蒙山系和五蓮峰山系。有5條主要河流,30餘條溪流,均為金沙江水系,徑流面積1688.8平方公里。縣境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平面差異不大,垂直差異突出,雖有四季之分,但不明顯。年均氣溫14.5℃,年均日照時數966.3小時,年均降水量991.3毫米,年均降雪8天,年均無霜期308天,年均風速1.3米/秒。
翠華鎮(圖3)翠華鎮(圖3)

歷史沿革

國民初年,翠華鎮為本城鄉(轄今黃葛永康行政村),國民30年(1941)改為筆山鎮,1950年4月改為城關鎮(屬小鄉級機構),與今上高橋鄉青龍鄉、玉碗鎮合劃為大關縣第一區。全鎮常住人口43167人(2017年),耕地總面積816公頃,退耕還林面積9760畝,森林覆蓋率達18%,2004年全鎮財政收入166.91萬元。
翠華鎮(圖4)翠華鎮(圖4)

自然資源

翠華鎮轄區內的水利資源豐富,已得到較好的開發利用,靈官岩、黃家坳、黃沙岩等三個水電站正在建設中。
翠華鎮(圖5)翠華鎮(圖5)
翠華鎮境內有一定數量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筇竹可開發。翠華鎮轄區內還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其中有“中國瀑布之鄉”國家2A級黃連河風景名勝區,以及見證大關歷史的靈官岩石刻、龍洞石刻,還有大關十景中的“筆架朝輝”、“翠屏晚照”等自然景觀。
翠華鎮的茶葉也是相當有名,大關縣茶葉有限責任公司逐步建起了“公司+協會+基地 +農戶”的運作機制。有茶園8600餘畝,年產量達100噸,產值300萬元,創利稅36萬元。在茶葉加工上已形成翠華貢茶系列產品:翠華貢茶、翠華苦丁茶、翠華珍眉、翠華竹葉茶等。
轄區內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中國瀑布之鄉”國家2a級黃連河風景名勝區,見證大關歷史的靈官岩石刻、龍洞石刻,還有大關十景中的“筆架朝輝”、“翠屏晚照”等自然景觀。
生物資源和煤礦資源:鎮境內有一定數量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筇竹可開發,翠屏山南有稀有珙桐樹(俗稱鴿子花),有久負盛的翠華貢茶;聯合村民委員會硝洞灣村民小組有儲量可觀的煤礦資源,有待進一步勘探、開發。

基礎設施

水利設施

翠華鎮水資源富集,水利條件優越。大關河、灑魚河橫貫境內。全鎮小水窖379口,共建成三面光溝157公里,水利化程度40.5%。
翠華鎮(圖6)翠華鎮(圖6)

五通情況

翠華鎮是大關縣城所在地,區位優勢明顯,國道“213”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全鎮現有鄉村公路28條487公里,通車裡程540公里,有2級公路23公里,3級公路5.5公里,鄉村公路28條,已通公路村組76個,占71%。鎮區有自來水廠一座,供水人口10130人,集鎮區自來水普及率100%。全鎮現有變電站兩座,即龍洞變電站,完成農村電網改造的村委會4個。全鎮有電視差轉台1座,地面衛星接收站2座(縣廣播電視局安裝),共有翠屏5個村委會安裝有線電視,用戶2518戶,傳送節目36套,另有24戶收看數位電視。共有固定電話裝機3930部,小靈通用戶1556戶,擁有行動電話27735部。

能源建設

全鎮建沼氣池865口,占農村總戶數的14.7%,大部分進行了“一池三改”。

集貿市場

以2005年12月建成2座,占地面積7200平方米的綜合農貿市場為標誌,翠華集鎮舊貌換新顏,徹底結束了“以路為市”、集鎮小且髒、亂、差的歷史。青龍集鎮現狀用地8平方公里,有文化街1條、百順成1條、南順城1條、北門街1條、南門街1條、圓門街1條,綜合農貿市場2個,已完成集鎮街道硬化、綠化、亮化。

鎮區街道

集鎮區主幹道基本形成,硬化率達100%,排水、路燈、行道樹等配套設施完善。

環衛設施

有公廁4座,垃圾填埋場1個,垃圾桶30隻,垃圾清運車2輛。

人文歷史

古為滇川交通要道,秦朝開“五尺道”通“西南夷”就經過這裡。屬梁州之域,為竇地甸。漢朝晉朝為朱提郡縣地。隋朝屬南寧州總管府恭州轄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為協州轄地,境內始置西安、湖津二縣;唐南詔時,縣境內為東爨阿旁部。宋朝大理時為烏蒙部地。元朝順帝為四川行省烏蒙路轄地。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為雲南布政司烏蒙府轄地。翌年(1383年)又屬四川烏蒙府轄地。清朝雍正五年(1727後)縣境屬雲南烏府轄地,六年(1728年)置大關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稱大關縣,屬滇中道,後直屬於省。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屬昭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關於1950年4月解放,屬雲南省昭通專區管轄。1970年改屬昭通地區管轄。現昭通地區改為地級昭通市,大關仍屬之。1981年10月升為區級機構,成立城關鎮人民政府,1982年12月改稱翠華鎮,1988年將原翠華區的5個小鄉劃歸翠華鎮。1993年,全鎮轄筆山、翠屏、金海、金坪、雄魁、田壩、聯合7個辦事處,村改委後,原筆山街道辦事處化分為兩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其他辦事處更名為村民委員會。
翠華鎮(圖7)翠華鎮(圖7)

經濟建設

2008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634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5136萬元,第二、三產業完成12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2元。重點建設項目20項,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實現地方財政預算總收入679.3萬元,完成財政預算總支出679.3萬元。
全鎮轄區內有中學1所,國小20所(其中完全國小15所),適齡兒童3177人,在校學生4527人,137個教學班,教職工247人(其中專任教師245人);有中學1所,適齡少年1200人,在校學生1398人,20個教學班,教職工69人(其中專任教師53人)。
全鎮現有文盲149人,文盲率0.7%,本年度脫盲100人。2008年中考,上一中高中錄取線突破130人,同比上年119人增11人,居鄉鎮中學第二名。
翠華鎮有文化站一個,有9個村組活動室和3個圖書室,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蔬菜種植、折耳根種植、刺老苞種植、生薑種植、魔芋種植、烤菸種植、山羊生豬獺兔、農家樂是支撐翠華鎮發展農村經濟的優勢產業,形成了雜而分散,還未形成支撐產業。鎮黨委、政府抓住地理優勢、交通便利,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投入,規模化及品質化大力發展獺兔、生豬、刺老苞種植、生薑種植。到“十五一”末期,獺兔、生豬、刺老苞種植、生薑種植成為主導產業,銷售網點以本縣及周邊市縣區為重點,逐步向外銷售,每年產品銷售收入占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0%。

社會事業

衛生及教育事業:鎮境內有縣人民醫院和中醫院,鎮屬衛生院1個,醫生2名,6個村民委員會有衛生室,醫務人員11人。全鎮初級中學一所,教職工55人,其中教師45人,學生860人,入學率98%;中心校一個,下轄村完小、單小14所,有教師143人,學生2230人,入學率98.4%。全鎮居住有漢族、苗族、回族、彝族、白族壯族傣族佤族納西族獨龍族哈尼族布依族等16個民族。
翠華鎮(圖8)翠華鎮(圖8)
全鎮轄筆山、翠屏、金海、金坪、雄魁、田壩、聯合、興隆、田元、永康9個村委會,村改委後,原筆山街道辦事處化分為兩個社區(筆山社區、圓門社區),其他辦事處更名為村民委員會,全鎮總人口38587人,其中:農業人口28457人,非農業人口10130人,有縣人民醫院和中醫院,鎮屬衛生院1個,醫生92名,9個村民委員會有衛生室,醫務人員20人。享受低保5063人(其中城市低保2803人,農村低保2260人),全年發放低保金448.7284萬元。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6251戶,24287人,參合率85%。翠華鎮實施“少生快富”和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獎、優級、免、補政策以來,2008年已實現基本無多孩村的創建。

民情風俗

婚姻習俗

苗族婚姻方式與彝族基本上相同,談戀愛除在“花山節”上對歌而成外,其他場所也會談成。所不同的他們在舉行婚禮日,新郎到新娘家去迎娶新娘,首先要從家裡準備些晌午(即乾飯)到半路上吃。新娘從娘家出來之前也要準備晌午到半路上吃。她們所準備的數量要連新郎和帶去的人都夠吃。到半路用餐時,雞身上的部份,如雞大腿等只有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才有權吃,其他部份由帶去的人吃。婚禮完畢,新娘這送親的人走完後,新郎家立即把大門關起來鎖好,要等到外邊有人來喊開門,經過一番對話後,新郎家才把大門打開,外邊的人隨著抱個大石頭衝進門內,口中喊道“發財、發財”。

其它愛好

苗族男子喜歡捕鳥守獵。一但捕到獵物,多少不論,參與者都有一份。
苗族男子喜歡吹蘆笙、彈弦子。跳樂是男女苗族最喜歡的一種舞蹈,一到喜慶節日,他們就成群集隊的到舉辦點去度歡樂的活動。

苗族的服飾

苗族有自己的民族服族,男子穿的服裝與其它民族一樣。女子有她們的民族服。從前苗族婦女會織布、自給自用。穿著婦女頭上帶有用布做成的套頭(苗語:hōu)。套頭的最外層繡有花紋,邊上吊有線線。頭頂上插有一把木梳。身上的民族服到處有用手工繡出的花紋。腰上系有腰帶,腰帶兩端繡有花紋,頂端有些小珠珠,系好時腰帶兩端垂向臀部兩邊。腰帶上又繫上一層圍腰,圍腰前面繡有花紋,圍腰中段有一排小珠珠吊著,小腿上裹有綁腿,寬約20分,就象戰爭時期的戰士打的綁退一樣,走起路來輕鬆利索。腳上穿有翻尖鞋,一到節日,苗族婦女都穿上自己的民族服去參與活動。

喪葬習俗

苗族的喪葬習俗彝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人死後,東家(即死者家)出錢請玩樂師傅(吹蘆笙、打大鼓),一到要宰殺牲口的時候,師傅們先念一陣敬神等語言,然後吹、打樂器,接著是宰牛師傅用斧頭來拷牛,直到拷死。

花山節

苗族最盛大的節日要數花山節,一年一度的花山節是每年的大年初二開始,舉辦五天至一個星期,一到花山節,組織這個節日的人,在選定的場地中央栽樹起一根花桿,桿頭綁有松毛,有一桿紅旗插在頂端。時間一到,歡度節日的人們就在場地上圍桿而跳,跳起他們民族中久跳不衰的樂。花山上有男子女子在對山歌,男子們身背樂器,跟著節奏隨著女子跳起歡快的苗族樂。

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它涉及農村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各個領域,強調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要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要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制,是黨和國家在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舉措,是科學發展觀在現階段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集中體現。
翠華鎮
但是,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統一的標準和現成的模式,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應該堅持“邊實踐邊總結邊發展”的原則,結合實際,大膽實踐,爭做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努力推進新農村建設。2、加強領導。成立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根據工作需要,組建村內道路硬化、農村人畜飲水、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四個工作小組,實行領導聯繫和項目推進制度、站所聯繫村組制度,制定獎懲措施,做到了“人員、職責”到位。3、找準突破口。新農村建設內容豐富,涉及農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須找準突破口,才能取得實際成效。實踐證明,我鎮以“整治村容村貌”為切入點,以“解決出行難”為突破口,做到“行動早到位”,率先啟動村內道路硬化工程的做法是正確的。已完成11個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不僅是改善了受益村的出行條件,也是新農村建設的“活宣傳牌”,民眾已充分認識到新農村建設“看得見、摸得著”,建設積極性普遍較高。4、加快經濟發展。“生產發展”是既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也是新農村建設持續進行的前提。2009年,我鎮研究制定烤菸、畜牧、蔬菜、核桃、柑桔、柿子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蔬菜、經果產業,切實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一是抓實抓好烤菸生產,收購菸葉70萬斤;二是大力發展蔬菜產業,100畝連片蔬菜種植示範點,完成蔬菜種植2500畝,產值250萬元;三是大力發展核桃、柑桔柿子“三棵樹”,完成連片種植核桃500畝,柑桔100畝,水密桃650畝。5、建管並重。鎮黨委政府在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管護工作,各村按照要求制定了村規民約,鞏固道路硬化、綠化等建設成果,加強了環境衛生工作,切實改善了人居環境,進一步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
發展思路
高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題,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立足實際,打基礎、調結構、壯支柱、興科教、控人口,加快社會化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實現我鎮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鎮黨委政府根據全鎮實際,緊緊圍繞“糧食生產保穩定,二、三產業增財源,扶貧攻堅打基礎,提升城鎮功能求創新,竹茶果蔬富民路,科教發展百業興”的發展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託,以效益為中心,以產業企業為龍頭,以流通為重點,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培育和合理開發現有資源;緊緊圍繞城鎮建設、旅遊發展機遇,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發展綠色、特色經濟,打造旅遊經濟;培植土雞蔬菜、服務、建築、建材行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主要經濟指標建設為:農村經濟總收入增長10%以上,人均純收入增加300元以上,糧食總產量增長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才名為,入學率達98%以上,輟學率控制在0.5%以內。
翠華鎮是縣城所在地,是大關縣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國道213線穿境而過連線南北,鎮村公路50餘公里,已實現村村通公路;鎮境內商貿繁榮,城市功能健全,建有休閒廣場、體育廣場等大型娛樂場所,賓館飯店、歌舞廳、農貿市場超市等經營場所眾多,商品齊全,服務周到,是休閒購物的好去處。翠華鎮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開發房地產資源,房產業、建築業十分活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