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鎮

翟鎮

翟鎮屬山東省新泰市,是城郊工礦類鄉鎮,距新泰城區8公里,京滬高速公路新泰出口10公里,區域面積64.36平方千米(2017年),轄46個行政村,總人口75995人(2017年),其中農業人口5.3萬人。境內煤炭資源豐富,有新礦集團翟鎮煤礦、泰豐集團王家寨煤礦、陽光集團崖頭煤礦和明星集團小港煤礦4家省市級煤炭企業,年產原煤340萬噸。2000年六月獲“山東省中心鎮”,2004年3月獲“全國重點鎮”稱號。2009年實現財政收入11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45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翟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新泰市
  • 下轄地區:二里頭村、圪當頭村、四角樓村
  • 政府駐地:翟鎮府前街
  • 電話區號:0538
  • 郵政區碼:271204
  • 面積:64.36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75995人(2017年) 
  • 方言:新泰話
  • 著名景點:九頂皇山風景區
歷史沿革,大事記,基本情況,地理位置,自然狀況,人口民族,經濟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全民體育,人民生活,鎮村建設,翟鎮,塌陷地上的思考,項目建設打基礎,新農村展現新氣象,興辦實事為民生,

歷史沿革

翟鎮原名翟家莊,以姓氏命名。處市西部,距市中區10公里。明朝建村,歷為保、區、鄉、鎮、公社、辦事處機關駐地。
1938年8月,二分區區委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58年8月成立翟鎮人民公社,行政機構稱人民委員會,實行政社合一。
1967年3月建革命委員會。
1981年1月撤銷公社革委會,建立公社管委會。
1984年4月建立翟鎮辦事處。
1985年12月將翟鎮辦事處所轄範圍劃分為翟鎮、泉溝鎮寨子鄉至今。

大事記

1932年11月,張學秀由王建青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11月,在後羊村丁家林成立翟鎮區第一個黨小組。
1938年,成立翟鎮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後羊村黨支部,李仲久任書記,李成善任組織委員。
是年8月, 成立中共二分區委。李仲久任書記,曹禮琴任宣傳委員,孫立齊任組織委員。
1945年2月27日23時, 新泰縣委書記王西星、獨立營營長王迫悟帶領縣大隊和附近村莊民兵夜襲翟家莊日偽據點,俘敵70餘人,繳獲步槍100餘支、炮1門。
是年6月底, 縣委書記王西星帶領翟鎮、西周兩個區中隊及軍分區某連再次攻克翟家莊日偽據點,激戰1小時,俘敵80餘人,獲長短槍80餘支。
是年8月14日, 翟鎮區中隊和民兵在曹禮琴、董迪及區長吳子誠的指揮下,通過“偽鎮長”劉冠德(中共黨員)密切配合,逼敵中隊長張富春率部投降,翟家莊徹底解放。
1946年6月, 中共翟鎮分區區委組織8181人的運輸隊和擔架隊參加魯南、萊蕪、孟良崮、濟南和淮海戰役的支前工作。
1952年,李佑信帶頭組織12戶農民成立李家上汪初級農業合作社,是新泰縣最早的合作社之一。
1956年1月, 後羊村試辦起全縣第一處高級農業合作社--明星高級社,該社由15個初級社合併而成,共717戶3500人,耕地535公頃,大牲畜260頭。
1958年8月26日,成立翟鎮人民公社,是全縣第一個人民公社。
1959年,翟鎮農具廠建成投產。
1969年3月,新泰市地方煤礦小港煤礦動工建設,1971年8月竣工,1972年投產。
1971年3月25日, 全縣開展向劉奎舉烈士學習活動。劉奎舉是翟鎮公社運舟湖大隊人,1970年1月參軍,同年7月21日,在滅火戰鬥中,為搶救國家財產光榮犧牲,年僅19歲。部隊黨委根據劉奎舉生前的申請,批准他為中共黨員,並追記二等功。為表彰烈士的英勇事跡,弘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縣革委、縣人民武裝部作出“關於全縣開展向劉奎舉烈士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縣人民向劉奎舉烈士學習。
1977年,鎮辦煤礦劉官莊煤礦建成投產。
197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農業部部長楊立功、新華社社長穆青等領導同志在省、地領導陪同下,來高崖頭村視察農田基本建設。
1979年,崖頭礦建成投產。
1987年,鎮辦煤礦黃泥莊煤礦建成投產。
1989年,泰安市市長王建功到翟鎮視察工作。
1992年9月26日,王家寨煤礦破土動工,該礦為全省最大的地方煤礦。
1998年,副省長陳延明來翟鎮視察農業高科技項目--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
2000年獲“山東省中心鎮”稱號
2004年獲國家六部委授予的“全國重點鎮”稱號
2013年12月4日,泰安市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的批覆同意將新泰市泉溝鎮的黑石山子村劃歸翟鎮管轄。

基本情況

地理位置

翟鎮位於新泰市境中部偏北,地處東經117°35′33″~117°43′23″、北緯35°53′21″~35°58′40″。東鄰新泰城區,北接泉溝鎮,西與西張莊鎮相連,南與小協鎮新汶辦事處隔柴汶河相望。

自然狀況

翟鎮地處山地、丘陵、平原相間分布地帶,地勢北高南低。東西最大距離12公里, 南北最大距離9公里,總面積64.36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3131.8公頃。主要山脈有白虎子山、 古子山、榆山、黃山,其中白虎子山最高,海拔358.2米。主要河流有邁萊河、翟莊河、馗龍河,境內流長11.3公里,流域面積43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高粱、地瓜,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

人口民族

全鎮轄45個行政村,總人口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96‰。全鎮少數民族有回族、蒙古族等,總數為113人,占全鎮總人口的0.2%。全鎮姓氏有張、王、李、趙、劉、尹等。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建國初期全鎮糧食平均畝產89公斤, 總產約為800萬公斤;1978年平均畝產287.5公斤,總產約為2400萬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鎮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鎮黨委、政府根據鄉鎮實際情況,集中精力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改善農業投資環境,平均每年投資1000餘萬元用於農田基礎建設。完成了以下幾項工程: 1、古子山、王家寨、九層嶺萬畝綜合開發工程;2、羊村湖萬畝排澇工程;3、對東周灌區中的各支渠進行維修加固,重點對紅石板支渠進行延伸,緩解了南部旱田的乾旱程度。 共新建渠道2000米,維修渠道6500米,擴大水澆地面積1120公頃;4、圍繞產業結構調整, 興修水池19個、塘壩4處、噴灌工程1處,打大口井16處;5、做好農建與採煤塌陷廢棄地、山地綜合開發利用相結合的文章,做到常抓不懈,實行山、水、 林、田、路綜合治理。治理塌陷廢棄地73公頃,新開發土地179公頃;6、1998年以來全鎮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稅、農村穩定”的目標,突出產業結構調整這個主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大力培植、發展桑園、花卉、蔬菜、畜牧四大主導產業。發展特色農業面積520公頃,其中桑園347公頃,花卉32公頃。 發展蔬菜101公頃,其它經濟作物87公頃。投資1400萬元建成桑蠶、花卉、蔬菜、畜牧養殖等各類冬暖式大棚2192個。特色農業正向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2000年底,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63億元,糧食總產2.1萬噸,果園見果面積173公頃,總產1150噸;畜牧業總產值1.2億元;漁業總產值4萬元。農作物播種面積3869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591公頃,經濟作物278公頃。

第二產業

工業:建國初期,除煤炭開採外,其它僅有少數編席編簍、紡線織布、鐵木工匠、石匠及黑白窯等零星私營手工業。1953年成立手工業合作社,從業人員不足800人。 1958年開始發展社隊工業,先後建起了農具廠、建材廠、酒廠、磚廠、焦化廠、拖拉機站、建築公司。1978年後鎮辦企業和村辦企業穩步發展,到1985年有省、地、市屬企業3個;鄉鎮企業12個,總產值669萬元;村辦企業91個,總產值713萬元。
1986年以來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建立了以煤炭為主導,建材、機械、氧氣製造、化工、礦山配件製造與維修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有國有大型企業新汶礦業集團翟鎮煤礦、泰安市崖頭煤礦、新泰市王家寨煤礦、小港煤礦及鎮辦企業黃泥莊煤礦、劉官莊煤礦。北部山區有以石灰峪為中心的石灰加工基地,優質石灰遠銷泰安、萊蕪等地。以榆山為中心的建材生產基地,主要生產石子、石料、水泥砌塊。各礦煤矸石山附近建有煤矸石磚廠。2000年全鎮第二產業從業人員6125人,實現產值6.39億元,利稅4.6億元。
建築業:2000年從業人員3000人,實現總產值1.5億元,實現利稅8000萬元。

第三產業

建國前翟家莊、羊村、穆家店等大村都是老集市,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等私營店號較多。1940年10月中共新泰縣委和抗日民主政府為解決抗日武裝軍政人員的物資和經費問題,扶助成立了全縣第一個合作社--羊村裕民合作社。共產黨員王道信任社長,組織民眾入股以零售煙、酒、糖、茶、油、鹽、醬、醋、日用雜品作掩護,為抗日武裝購買布匹、藥品和槍枝彈藥等軍用物資。1945年11月合作社召開“社員”代表大會,發動民眾擴大入股,年銷售額1.5萬餘元。1946年各村成立“聯社”,網點增多。建國初轉為羊村合作社。1957年遷往翟家莊,改稱翟鎮供銷合作社,大多數私營商業納入合作化軌道。 1978年,從業人員192人,年銷售額562萬元,利稅0.3萬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 個體運輸業發展起來。1992年底, 個體運輸專業戶有汽車65部,拖拉機596部,營業額達2673萬元,總收入1724萬元, 利稅達48萬元。90年代以來,個體私營經濟步入快車道,國營集體商業服務網點大多實行集體承包或私人承包。鎮政府出台優惠政策,最佳化發展環境,先後建起翟莊、崖頭2處高標準農貿市場,同時投資120萬元建起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花卉專業批發市場,投資30萬元建成占地1.5公頃的羊村蔬菜批發市場。投資300多萬元的五層三星級“好來運”大酒店已完成主體工程。占地67公頃的民營經濟園區正在籌建中。2000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950人,年創產值1.5億元,利稅490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民國初年境內有初、高等國小8處,學生410名。至1936年初、高級國小、完全國小增到12處, 學生720人。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學校時辦時輟。建國後教育事業空前發展,幼兒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開。建國初全鎮開展掃盲活動,村村設婦女識字班、成年夜校,到1971年改為政治夜校。全鎮在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基礎上有80%以上的脫盲人掌握1至2門實用技術。1987年基本完成了“一無兩有” “六配套”的校舍改造任務。1992年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1993年6月通過了省政府組織的“兩基”驗收,1994年通過了國家教委複評。
鎮黨委政府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合理規劃和調整學校布局,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1985年底新泰市第四初級公辦中學下放到鎮級管理。鎮一中1988年動工,1989年底完成第一期工程, 第二期工程1994年8月竣工。共占地5.7公頃,總建築面積12046平方米,總投資520萬元,建2幢教學樓,可容納36個教學班。設有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等。配備教學儀器6180件,價值7.46萬元,建有衛星地面接收站,裝備了語音室、微機室、電教室,電教設備總價值14.6萬元。音樂室、勞技室、圖書室等各室齊全,運動場占地2.1公頃,備有400米環形跑道。音、體、美器材按國家一類標準配備, 伙房、學生宿舍、教工宿舍齊全。鎮二中1986年3月動工,由泰安市崖頭煤礦、 新泰市小港煤礦、翟鎮政府與崖頭村四方聯合辦學。投資300多萬元,建有可容納24個教學班的教學樓, 1996年5月完工使用,是一所運動場、綠化帶、教師宿舍、學生宿舍等設施齊全的學校。
兩處中學建成後,可容納60個教學班,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
1998年鎮政府對國小布局進行了調整,把分散在全鎮45個行政村的45處國小調整為羊村、 唐立溝、大港、劉官莊、崖頭、翟莊、于山、高家店、紅石板9個教學點,建成羊村、唐立溝、大港、劉官莊4處國小教學樓。鎮政府還投資160多萬元,建成設備符合一類標準的翟鎮中心幼稚園。該園1996年籌建,1998年10月竣工使用,1999年通過省級驗收。 2010年8月,經過新泰市教育委員會批准,翟鎮二中、新礦集團翟鎮煤礦中學併入新泰市翟鎮第一中學,成立新泰市翟鎮初級中學。原來的羊村、 唐立溝、大港、劉官莊、崖頭、翟莊、于山、高家店、紅石板9個教學點集中為羊村、唐立構、大 港、劉官莊、紅石板5個教學點,且都實現了教室樓房化、教師齊備化,做到了資源集中、優勢互補,實現了翟鎮教育的新飛躍!!
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積極推行素質教育,使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適應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中考成績連年居全市先進行列,多次被評為“泰安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1992年10月鎮一中被國家教委和全國婦聯表彰為“全國親職教育先進單位”。1998年12月鎮一中被山東省教委評為“山東省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單位”。2000年中心幼稚園被評為“山東省規範化幼稚園”。
數千年來,翟鎮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諸如民歌小調、吹打樂、蕊子、旱船、高蹺、龍燈獅子舞等,書法、繪畫、雕刻藝術也代代相傳。各村都有文化大院,是民眾學習、娛樂的場所。大院中有民眾自發開展的民間舞獅、耍龍燈、高蹺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活躍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 1983年鎮投資150餘萬元,新建大型影劇院一座,以影劇院為主體建起了翟鎮文化中心,主要有一院、一場、一校、四室,即影劇院、體育場、農民技術學校、圖書閱覽室、展覽室、遊藝室、電教室。1997年被評為“山東省農村文化先進單位”。該中心是全鎮電影、戲劇、歌舞演出中心、文體活動比賽場所,每年元宵燈展和焰火晚會都在這裡舉行。

全民體育

每年定期、不定期地舉辦由駐地企業、鎮直單位、各行政村參加的籃球、桌球、拔河等邀請賽。學校常年堅持“兩操一課”活動,定期召開由中小學生及教職工參加的春秋兩季田徑運動會。老幹部活動中心成立了各項老年運動隊,堅持常年訓練,每年多次進行象棋、拳、劍、門球等表演賽,多次參加市級以上比賽並獲獎。在2000年新泰市全民運動會上該鎮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
建國初境內醫療條件很差,只有私人藥房或診所。1956年成立李家上汪聯營診所,醫務人員8人。 1958年成立公社醫院。60年代末各村成立衛生室,配赤腳醫生,實行合作醫療。 90年代醫療衛生事業有較大的發展,全鎮設1箇中心衛生院,28處社區衛生服務站,向民眾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諮詢、計生技術指導等服務。醫療衛生機構得到了進一步健全。 1994年11月動工建設翟鎮衛生院門診樓,1997年4月28日落成,衛生中心由翟北村遷於此。該中心設有30個科室,醫務人員82人,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1名。 設有病床35張、遙控X光機1台、B超機1台、心電圖機1台、三維腦電圖儀1台、生化設備1套、微波治療儀1台、口腔綜合治療機1台、萬能手術台2張、綜合救護設備1套、救護車1輛。該鎮醫療衛生事業以強化衛生管理、體制改革為重點,健全預防保健網路,實行農村合作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高。2000年鎮衛生中心列全市鄉鎮醫院綜合評估第一名。

人民生活

建國前廣大貧窮人家常年以糠菜為主食,年人均糧食不足80公斤,經濟收入不足40元。 建國後直到60年代食糠菜者漸少,以比較高產的地瓜作為主食。1969年人均糧食148公斤,經濟收入54元。70年代玉米、小麥逐漸成為主食,能吃粗吃飽;80年代吃細,以小麥麵粉為主食;90年代吃好,麵食加雞、魚、肉、蛋。翟鎮人喜食硬食,傳統食品為煎餅。
進入70年代,老粗布衣等被機織布、的確良、滌卡、解放鞋、膠鞋代替。如今,服式變化日新月異,人們穿著隨潮流、隨季節,逐步向高檔化發展。居住條件不斷提高,如今90%以上的農戶建設磚石結構新居。許多農戶建起了高標準二層小康樓,全鎮人均住房面積達22.5平方米。
1986年以來, 郵政、通訊網路發展迅速。1995年投資500萬元對翟鎮郵電局進行遷址重建,設有移動通信站的郵電大樓1996年建成開業。鎮政府以創建“電話鎮”為目標,積極發展農村通訊,到2000年全鎮用於電信事業的投資計1000多萬元,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2萬門, 累計安裝電話4500多部,電話普及率達33%。閉路電視普及率75%。解放戰爭時期用木輪手推車支前運輸糧米物資,解放後把木輪換為膠輪,走親上店靠步行或騎毛驢。80年代普及腳踏車,90年代摩托、機動三輪、各種汽車穿梭於村鎮大道上。由於機械化、電器化的實現,農民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婦女成為農業生產主力,男子作為剩餘勞力投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111元。

鎮村建設

建國前農村住房多為草房, 幾代人同住一院,1949年人均住房面積6平方米。建國後住房樣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發展趨勢是:50、60年代住草房,70年代新瓦房,80年代“帶走廊”,90年代住樓房。幾代人同住一院的現象消失,到1978年人均住房面積12.8平方米。1979年以來,由於黨的政策好,農民收入增加,鎮村建設飛速發展,原來村村相連的崎嶇小道統一規劃測直、加寬、硬化。全鎮交通運輸十分便利,磁翟鐵路運煤專線與京滬鐵路相連。濟(南)臨(沂)公路、泰(安)新(泰)公路橫穿腹地,翟(鎮)良(莊)路與京滬高速公路相交,翟(莊)劉(官莊)路、(大)港協(莊)路縱貫全鎮。十幾條鄉村公路相互交織,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1986年以來全鎮鋪修、硬化道路14條,總里程56.2公里,被新泰市政府授予“道路建設冠軍”稱號。1986年鎮政府辦公樓竣工,在翟家莊東的泰新公路沿線,南與新汶礦業集團翟鎮煤礦相鄰。是年翟鎮政府駐地由翟家莊北遷於此地。
從1994年6月開始, 聘請泰安規劃設計院和市建委村鎮處在反覆考察論證基礎上詳細繪製了鎮區總體規劃圖,制定了近遠期實施方案。隨著規劃實施,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對府前街、財源街、工農路、文化路、人民路等進行硬化、美化、綠化,安裝路燈100餘盞,明燈率100%。先後建成了鎮一中教學樓、稅務工商樓、信用社營業樓、公安(派出所)辦公樓、財稅樓、計生樓、農行營業樓、衛生院門診樓、郵電大樓、中心幼稚園等。興建一批宿舍樓、公寓樓、各具特色的兩層以上的商業樓和高標準的商貿市場等。2000年在鎮政府駐地興建一占地4公頃的街心花園和五層“好來運”大酒店。同時加強配套建設,完善各項服務功能,搞好美化、綠化,成立了鎮區環衛中隊,使鎮區始終保持環境優美、衛生清潔。
小康村建設與鎮區建設同步發展,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最佳化環境、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完成了翟良路、翟劉路、望新路、上汪路等重點路段的硬化。全鎮建起了交通網、通訊網、電視網等基礎設施。現有唐立溝、董家莊、於家莊等18個村建起了高標準小康樓, 有568戶喜遷小康新居,各具特色的小康村正在逐步形成。

翟鎮

塌陷地上的思考

翟鎮地處礦區,距新泰市區8公里,總面積69.5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人。
2008年的春天,“繼續解放思想推進科學發展”學習教育活動在全市展開,這使他們進一步解放了思想,開闊了思路。黨委會上,大家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更好地找準了自己的位置,理清了今後的工作思路。

項目建設打基礎

2008年以來,全鎮新上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9個,總投資達6.7億元。其中有5個項目在2008年5月8日代表新泰市迎接了泰安市招商辦的檢查驗收。
汽車水箱波浪帶和變壓器鋁母線項目。這兩個項目是駐地企業泰安市陽光礦業集團新上的項目,總投資分別是6000萬元、15000萬元,占地面積分別為30畝、50畝。主要是新上汽車水箱波浪帶及變壓器鋁母線生產線。汽車水箱用波浪帶是一種鋁合金材料,外型呈帶狀,頻寬16—32mm,帶厚0.08 mm,可用於汽車中水箱等散熱器傳熱部件的製造。變壓器線圈感應電動機轉子、母排線等也多用鋁,電氣行業耗鋁量約占全國鋁消費量的20%左右。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產品供不應求。汽車水箱波浪帶項目2008年3月開工建設,預計9月份建成投產。項目達產後,年可創產值4億元,利稅1.1億元。
新甫新型建材項目是啟動民間資本建設的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占地面積100畝。新上二條煤矸石燒結磚生產線,生產不同型號的承重磚。該項目以煤矸石為原料生產燒結磚,產品具有保護耕地、節約能源、利用廢棄渣、治理環境污染、改善建築功能等優點,能大大改善當地環境條件,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可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項目於2008年1月開工建設,已試產。項目達產後,年新增銷售收入5000萬元,利稅500萬元。
三鑫室內健身器材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新建廠房3000平方米,新上室內健身器材生產線。主要產品有8801坐式推胸訓練器、8803坐式二頭肌訓練器、8802推肩訓練器等各種健身器材,產品主要出口銷往印度、南韓、澳大利亞以及全國各地,並在全國各大主要城市設有辦事處。該項目於2008年1月開工建設,5月份已試產。項目達產後,年可創產值4500萬元,利稅1200萬元。

新農村展現新氣象

翟鎮是個農業大鎮,全鎮有45個行政村,農業人口5.2萬人,耕地3.9萬畝。有山區,有平原,有丘陵,還有塌陷地。圍繞服務礦區、城區,發展高效和特色農業,是農民民眾增收致富的基本途徑。2007年以來,翟鎮調整農村和農業工作思路,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突出特色,同時,以產業為紐帶,形成規模優勢,提高輻射能力,促進了新農村建設的連片推進,整體提高。
圍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2007年,翟鎮順利完成了柴汶河三期治理,並被評為“泰安市優質工程”。2008年以來,新上大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6個,完成柴汶河綜合整治翟鎮段工程,完成古子山、石灰峪土地治理1200畝,完成河道清障10.2公里;新建畜禽養殖小區7個,規模飼養場17個,新發展桑園500畝,新建冬暖式蔬菜大棚110個,新上生豬定點屠宰項目1個,新建蔬菜批發市場1處。
作為蔬菜種植專業村的前羊村,全村共有488戶人家,卻建有冬暖蔬菜大棚758個,有一半的戶每家有2至3個棚,每個大棚年收入都在萬元以上。幾年來,村里加強了對蔬菜生產的引導、扶持、服務,村里建有高標準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吸引了各地客商,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把棚里的菜賣個好價錢;他們還成立了蔬菜生產協會,並且建立了協會黨支部,這是全市第一個農民專業協會黨支部……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村集體的經濟活動越來越頻繁,出現了一些村集體資產資源流失、村集體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新問題,影響了農村穩定。為解決這些新問題,規範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翟鎮在全市率先實施了農村“三資”集中管理工作。在原來農村財務代理中心的基礎上,投資42萬元,建成了村級資產、資源招投標服務中心和村級集中採購服務中心,建築面積達220平方米,配置了辦公設備,配齊了工作人員。參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上級檔案精神,結合實際,鎮黨委、政府制定了具體的招投標、集中採購實施方法和責任追究辦法,對工作職責、程式等作了細緻嚴格的規定。在全面完成農村“三資”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加強以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民主決策制度、評估制度、年檢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各項制度的落實,完善以民主監督、審計監督、部門監督為主的監督制度,保障了“三資”管理工作的規範運行。從2008年三月份中心運行以來,共進行招投標56次,招標金額286萬元;集中採購80項,採購金額46萬元;兩項累計節約69.8萬元,增收9萬元。通過招投標和集中採購活動,避免了違規操作行為,促進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減少了因“三資”管理不善或不透明引發的上訪,還了幹部清白,給了民眾明白,改善了幹群關係,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消除了班子成員間的不團結、不和諧、不信任,增強了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增加了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使用效益,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
農村經濟的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隨著經濟的發展,翟鎮新農村建設也邁出了新的步伐。
300多幢整齊劃一、樣式別致的二層小樓,寬闊整潔的街道,綠化帶,路燈……這個城市化的村莊就是唐立溝村。唐立溝村現有村民330戶1230人,耕地面積僅有637畝,農民人均純收入卻達到5420元。該村處於協莊煤礦採煤區、造成大面積民房斑裂,1997年開始實施了村莊搬遷,先後建成新型小康樓300戶,配套進行了通自來水、電力整網、改水改廁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舊村改造。2006年以來,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該村以綠色生態村建設為突破口,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硬化、綠化了村內2縱9橫11條道路,投資20萬元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同時完善垃圾清理、苗木管護等各項管理制度,規範村民行為,村容村貌大為改觀。2008年,投資50萬元改造了村內舊路2000米,投資10萬元安置路燈30盞,投資10萬元擴建了村合作醫療衛生室,投資5萬元建成了高標準農家書屋,民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興辦實事為民生

柴汶河流經翟鎮段全長3300米,涉及5個行政村。按照市指揮部的要求,翟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抓質量提進度,加快了工程進展。至5月底,已完成漿砌石護坡1800米,河道清淤1800米,清理樹木2.8萬棵,清除違章建築32間,塑膠加工廠一處,磚廠一座,石灰窯口8個,修築副堤2200米。汛期來臨之前,將全面完成治理任務;同時對協莊礦煤田範圍內的兩條支流進行整治,共壘砌修建河堤1360米,河道鋪底14000餘平方米,消除了洪水對煤礦井下安全的威脅。
翟鎮北部山區有兩座水庫,分別是古子山小(一)型、小(二)型水庫,年年是鎮裡防汛工作的重點部位。古子山小(二)型水庫位於馗龍河上游,總庫容22.1萬方,興利庫容14萬立方,控制流域面積1.3平方公里。與它連環一起的古子山小(一)型水庫興建於1957年,控制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設計興利庫容87萬立方。水庫運行50多年來,壩體曾多次出現裂縫,安全鑑定為三類壩。兩個水庫均屬典型的“頭頂庫”,就象兩顆定時炸彈一樣讓人擔心。2008年3月和5月,兩座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先後開工建設,6月中旬全面竣工。兩項工程共投資551萬元,動用土方4.3萬立方,石方近1萬立方,通過壩頂加高、上游壩坡翻修、下游壩坡補土植草、新建坡面排水、壩頂新建防浪牆、溢洪道內修建溢流堰及翼牆、更換放水洞啟閉機閘門等措施,消除了安全隱患。
007年新班子成立後,迅速將小城鎮建設提上了議事日程。新安路上的翟莊河大橋是鎮區的主要橋樑,因年久失修,在大雨大汛後成為危橋,2006年10月,鎮裡投資60萬元進行重建,12月底基本竣工,並被命名為“和諧橋”,“和諧橋”的建成,使鎮區主幹道更加暢通,為鎮區向西發展打下了基礎。翟良路、財源街是鎮區的兩條主幹道,原有的路燈線路老化、燈頭不全、燈桿鏽蝕斑斑,一到晚上黑咕隆咚,已有多年不亮,民眾意見很大,2006年11月,在翟鎮煤礦的支持下,鎮裡投入55萬元,改造原有照明設施,新安裝路燈3公里136盞,該工程元旦前竣工,鎮區主要街道全部實現了亮化。沿街的經營業戶高興地說:“自從路燈亮了之後,逛街的人多了,買賣也比過去興隆了”。年後,鎮裡又投入40萬元,完成了人民路和府前街綠化美化整治工程,新增綠地1500平方米,補植綠化苗木9.5萬株,鎮政府門前面貌煥然一新;供銷社大樓改擴建已完成規劃設計;府前街向東延伸工程已勘測放線,麥收後開工。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翟鎮已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來水的目標。2007年鎮裡加大了對鎮村公路支線的建設力度,新修近格莊至保全莊、翟良路至興隆屯等村村通公路5條7.5公里;年後,隨著學教活動的開展,各村修建村內道路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到目前為止,陳家上汪、肖家上汪、柳家莊、東梁莊等7個村共新硬化村內街道6500米3.3萬平方米,玥莊、唐立溝、後羊村等6個村共完成村內街道路基整修1.4萬米7萬平方米,下半年將全部進行硬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