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鄉

寨子鄉

寨子鄉為一地名,在我國甘肅省、山西省、四川省以及河北省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寨子鄉
  • 地理位置:慶陽市西峰區的寨子鄉
  • 人口:7394人
  • 戶數:1913戶
簡介,詳細信息,

簡介

位於慶陽市西峰區的寨子鄉,轄6個行政村,19個村民小組,1913戶,7394人,土地面積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27畝。工農業總產值完成741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6466萬元,農業總產值945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65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30元。該鄉充分發揮地域優勢,走貿、工、農相結合的路子,建成了隴東商場、隴東建材批發市場、九龍商場、蔬菜瓜果批發市場等10處大型商場,年交易額6億多元,鄉鎮企業達到332戶。先後被原慶陽地委、行署命名為“全區第一小康鄉”、“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鄉鎮”,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20強鄉鎮”、“全省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規劃建設的開發區寨子鄉寨子工業園區,位於寨子村,面積2500畝,計畫投資5億元,分為機械加工、農副產品、化工、製藥、教育五個功能區,預計年實現利稅5000萬元,鄉政府負責完成園區“三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投資商可採用徵用、租用兩種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
寨子鄉
郵政編碼:745000

詳細信息

寨子鄉位於隰縣城東南距縣城20分里處,全鄉地理地貌呈“兩垣一川”自然形成。南垣四個行政村(上乾、無愚、但頭、去延);北垣三個行政村(定固、馬家、峪里);沿川四個行政村(坪城、寨子、下桑峨、中桑峨)。全鄉國土總面積6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700公頃;轄區內共有11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41個村民小組,7600口人。洪永線橫穿而過,交通十分便利。網通、移動、聯通公司在該鄉都建有基站,廣播電視信號覆蓋全鄉,信息網路十分暢通。
按照縣委、縣政府“奮鬥四五年、總量翻兩番”奮鬥目標和“645”發展戰略的要求,寨子鄉黨委、政府一班人根據該鄉實際情況,結合各村的自然特點,制定出台了“432”發展戰略。四大主導產業“糧、果、牧、特”,三個力度: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強化科教光鄉力度,強化扶貧攻堅力度,實現兩個提高:提高農民素質,提高農民收入。培育和發展了六大生產基地。
糧食生產,全鄉70%的耕地用來種植糧食,2005年僅玉米一項種植14000畝,人均種植玉米二畝,穩定了糧食生產。
果品產業,全鄉果樹面積15000餘畝,年產果品20000餘斤,是該鄉的主導產業,是農民的基本經濟來源。
畜牧業,以喬村種草圈養絨山羊為重點,共發展50餘戶,羊存欄1500隻。
特色產業,以紅小豆種植、藥材種植、特色養殖、種桑養蠶為主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鄉域經濟。
果樹大致型示範基地,年初沿川參觀、學習之後,確立了以定固村為主,輻射全鄉的果樹大致型,大力宣傳、廣泛培訓,組織觀摩,培養典型,示範帶動,全力打造精品產業。
絨山羊養殖基地,結合退耕還林,種草養畜,在喬村發展了40餘戶高產絨山羊圈養戶,戶均存欄30餘只絨山羊,僅產絨一項全村可增收30餘萬元。
中桑峨村土豆套種玉米兩茬間作套種基地,以中桑峨村為重點輻射沿川各村,發展地膜覆蓋土豆面積2000餘畝,既解決了耕地不足的矛盾,又增加了農民收入,採用間作套種技術年可增收100餘萬元。
乾果基地,以下桑峨村為重點,組織調運了23100苗核桃苗,建成了全鄉第一個核桃種植示範村,種植核桃500餘畝,確保人均一畝核桃園。
馬家村紅小豆種植基地,以馬家村為重點在該鄉北垣發展了1000畝紅小豆種植基地,可產優質紅小豆20萬斤。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可以出口創匯。
坪城村梨果改造基地,引進精品梨玉露香樹苗35000餘株,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栽種,整地推進,新建578畝梨果基地。
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實施可繼續發展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為目標,提高農民收為目的,積極做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鄉域經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不懈努力。
寨子鄉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金陽縣轄鄉。1957年置寨子鄉,1973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35公里。面積41.9平方公里,人口0.2萬。轄洛尼布、古恩、阿布豁、結托、色期5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馬鈴薯、蕎麥、燕麥,種植花椒、漆樹、核桃。畜牧業以生豬、綿羊為主。特產土漆。
寨子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455
1285
1170
家庭戶戶數
578
家庭戶總人口(總)
2455
家庭戶男
1285
家庭戶女
1170
0-14歲(總)
885
0-14歲男
470
0-14歲女
415
15-64歲(總)
1502
15-64歲男
778
15-64歲女
724
65歲及以上(總)
68
65歲及以上男
37
65歲及以上女
3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455
寨子鎮始建於宋代,自古就是商賈雲集和貨物集散地,全鎮43個行政村,總人口5.3萬,耕地面積8.8萬畝,鎮城人口1.2萬人,其中流動人口8000餘人。
該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於漳衛新河北岸,山東、河北兩省交界,南與山東寧津、樂陵兩縣接址,西與東光、東與鹽山、孟村相鄰,距離各縣縣城均在35公里左右,屬三角地帶。
交通十分便捷,柏油路四通八達,擁有集體和個體客車77部,過路車20多部,每隔十五分鐘準時發車一次。自84年設建制鎮,其規劃87年由原滄州地區行署批准,經過12年的努力,鎮區道路硬化,104 國道延伸省級扶貧路從鎮腹穿過,泊寧公路橫穿鎮區。電力:建立了3.5萬伏安輸變站,農村通話率達到100%。 通訊:建立了千門程控電話網,並開通了無線尋呼台和行動電話。供水:新建了供水公司,日供水量為3600噸左右,95%的村供上了自來水。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形成了“工、農、商、貿”一體化。
鄉鎮企業基礎比較雄厚,以銼刀、化工、五金、儀表為主導產業,共有鄉鎮企業523攤,其中50 萬元以上的76個;100萬元以上的34個;其中,投資2000 萬元的奧麗特日化有限公司是市、縣級明星企業,2001年鄉鎮企業總產值2.98億元。
農業經濟十分發達。該鎮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好。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業連年豐收。近幾年,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逐步形成了五大產業鏈,即:奶牛養殖為中心的畜牧產業鏈。新建立五個奶牛養殖小區,發展奶牛450;以無公害小拱棚韭菜、辣椒、食用菌、 大蘿蔔為主的蔬菜產業鏈。建立1000畝小拱棚韭菜、1.5 萬畝辣椒、1.4萬平方米食用菌、2000畝大蘿蔔示範園區;以棉油加工企業為龍頭的優質棉產業鏈。建立棉油加工企業56家,抗蟲棉、絲光棉基地2.1萬畝; 以商貿城建設為重點的小城鎮建設產業鏈。實施以商興鎮戰略,先後投資2000餘萬元,新建起“八大專業市場”。
商貿流通十分活躍。沿街大小商業門帘450 多家,能容納4000個商業攤位的露天集貿市場,實現了全天候交易。2001年市場成交額達到億元以上,尤其是生產資料、服裝鞋帽、 五金交電、 綜合批發專業市場對周圍160平方公里的農村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特別是寨子大集遠近聞名,集日人流量達2萬人左右,各種商販攤點有4000多個,日成交額100萬元以上,88 年曾榮獲河北省“文明集鎮”稱號,被稱為冀東南第一集。
2001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6億元, 財政收入392萬元,人均收入2460元。 該鎮成為南皮縣第一大鎮,商業名鎮,南皮東南部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已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成為河北省東南部面向山東開放的視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