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05年,全處實現工農業總收入58億元,同比增長38%;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0443萬元,同比增長33%,首次突破了億元大關;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億元,同比增長57%;引進國內資金18億元,同比增長50%;引用外資448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80元,同比增長14%。2010年,實現社會總產值167億元,完成國地稅收入10.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685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0元。綜合經濟實力繼續位列泰安市鄉鎮前列,先後榮獲“全國千強鎮”、中國鄉鎮綜合實力500強、中國鄉鎮投資潛力500強和山東省文明鄉鎮、最具成長性鄉鎮、和諧社區建設示範鄉鎮、特色產業鎮、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是泰安市經濟工作先進單位,泰安市教育工作強鄉鎮,泰安市“五個好鄉鎮黨委”,泰安市和諧共進先進單位,泰安市文明單位。
工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堅持走工業強處之路,大力實施項目集群發展戰略,工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去年以來,處黨委按照“工業立處、工業強處”的思路,突出發展工業經濟。
首先
實施項目集群發展戰略。重點培植規模大、效益高、科技含量高、帶動力強的大項目。2005年以來,全處共新建、續建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21個,其中有眾泰發電、不鏽鋼極薄板、熱源機、水果白酒等過億元的項目8個,計畫總投資42.6億元,共完成投資26.3億元,竣工投產項目10個,年新增銷售收入8.9億元,新增創利稅能力9800萬元。2005年,水果白酒、熱源機、新眾源太陽能等項目一期工程已先後順利建成投產。此外,泰興機械、三義電子機械、平安汽配等項目,也正在加緊施工中。
其次
積極推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對於汶河煤礦、雙高煤礦、碗窯頭煤礦等煤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改善技術裝備條件,促進安全生產,進一步穩定煤炭生產,提高煤炭質量。同時 ,依託煤炭產業的經濟優勢,搞好煤炭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重點抓好眾泰發電、華源熱電、惠普2×60KW電廠等五個電廠。對合力緊固件、肯特高爾夫等一批產品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的企業,加快新產品研製開發,積極搶占市場制高點。
再次
深化企業改革改制。按照“徹底改、改徹底”的原則,繼續搞好企業改革改制,加快企業的民營化進程。近幾年來,先後順利完成了對新泰熱電廠、一建公司等企業的改制,使這些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
民營經濟發展活力顯著增強
堅持質量與效益並舉,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民營經濟發展活力顯著增強。把發展民營經濟放在實現強處富民目標的高度來抓,堅持擴張總量與提高質量並舉,嚴格落實上級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多方啟動民間資本,放手、放膽發展民營經濟,讓民營經濟在經濟發展中唱主角、挑大樑,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稅收的主體和就業的主體。2005年,全處共啟用民間資本7.6億元,同比增長117%;新增規模工業企業7家,新增私營企業83家;全處民營企業發展到236家,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310戶,從業人員達到8370人;民營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1億元,實繳稅金1.02億元,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58.7%。目前,全處共有年銷售收入過500萬元的孫村特鋼、經緯紡織、新汶福利五金電器廠、聯益機械電子、新汶雙龍家電、華聯超市等規模民營企業28家,民營經濟正呈現出越來越強勁的發展勢頭。
增強了對經濟的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
堅持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不斷加大城區建設的力度,增強了對經濟的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按照“東部城區改造、北部柴汶河治理、南部森林公園開發、西部園區建設”的整體規劃,不斷加大了城區規劃與建設力度。近幾年來共投資1.3億元,先後實施了發展大道新汶段建設、蒙館公路新汶段改造、張莊立交橋建設、龍柏公園建設、翟良大橋改造、柴汶河新汶段綜合整治、省級新汶森林公園開發建設、鐵路下穿立交橋建設等城建項目16個,極大地提升了新汶城區的檔次和水平。城區面積達到2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發展到8.9萬人。城市綠化面積增加了50餘萬平方米,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達到了9.3平方米。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施工、高速度推進”的原則,不斷加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共規劃園區面積2860畝,先後投資1.7億元,完成了省規劃設計院整體設計,開發面積達到1360畝,共硬化道路3.5公里,鋪設自來水、通訊光纜等各種管道5.6公里,完成綠化面積350畝,使園區變成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工業園區。
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堅持統籌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過了長足發展。科技創新步伐進一步加快,“十五”期間,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項,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5家,申請專利17項。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鞏固“兩基”成果,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目前,已創建省級規範化學校1處,泰安市級規範化學校6處,幼稚園3處,泰安市教育教學示範學校2處,泰安市“校園文化建設AAA級學校”3處,2003年我處被泰安市命名為“首批教育工作強鄉鎮”。衛生事業得到穩步發展,疾病預防和醫療救助體系建設更加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得到了較快發展,農民參合率已達87%以上。文化體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得到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計畫生育率達到99.9%,連續12年榮獲泰安市人口目標責任考核一等獎,連續13年榮獲新泰市人口目標責任考核一等獎。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加大,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好轉。就業再就業工作得到加強,去年,新增就業再就業730人;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共上繳各項社會保險費600餘萬元。2005年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47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80元,比2000年分別增加2600元和231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