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美術

義大利美術,從中世紀至今,義大利美術在世界藝壇中占有突出的位置。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公元前後曾先後建立埃特魯斯坎、羅馬等國,擁有豐富的古典美術遺產(見伊特魯里亞美術、羅馬美術)。中世紀時雖一度衰落,但仍然是西歐各國接觸拜占廷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前沿。到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成為西方美術最發達地區,領先地位從14~17世紀曆數百年而不衰。中世紀 6~8世紀的義大利美術實際上是拜占廷美術的附庸。當時以拉韋納為中心,拜占廷風格的建築和鑲嵌畫曾達到很高水平,留下了聖維塔萊教堂和聖阿波利納雷教堂等拜占廷美術的傑作。從8世紀後期起,義大利北部、中部歸加洛林王朝統治,與其聯合的羅馬教皇勢力也日漸壯大,中世紀美術開始形成。義大利從此時直到11世紀的美術基本上是加洛林美術(8~9世紀)和奧托美術(10~11世紀)的延伸。11世紀中葉到12世紀之間,陸續產生了許多羅馬式建築的傑作,如中部的比薩大教堂及其鐘樓比薩斜塔(1053~1272)、佛羅倫斯聖米尼亞托教堂(1018年至12世紀)及洗禮堂(1059)、威尼斯聖馬可教堂(重建於1063~1094)以及西西里蒙雷亞萊大教堂(1172~1189)。12世紀後期,作為歐洲中世紀美術最典型代表的哥德式美術首先在法國形成,13世紀傳入義大利。從13世紀後期開始,佛羅倫斯等城市已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政治上也獨立為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美術逐漸向文藝復興美術過渡。阿普利亞雕塑家N.皮薩諾以古典風格創作了第一批向文藝復興過渡的雕塑作品。佛羅倫斯畫家奇馬布埃則是佛羅倫斯畫派的先驅。14~15世紀 14世紀的義大利美術是文藝復興美術發展的第一階段,又稱初期文藝復興。佛羅倫斯地區的初期文藝復興美術中真正代表和取得成就的藝術家是喬托。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寫實主義傾向,在宗教題材中表現世俗生活,使繪畫從中世紀程式中解放出來,開創了佛羅倫斯畫派,現存主要代表作是帕多瓦阿雷納禮拜堂壁畫(1305~1309),被認為是14世紀文藝復興美術的輝煌成就。14世紀佛羅倫斯的建築與雕塑也有較大發展。雕塑家和建築家阿諾爾福·迪坎比奧主持了市政廳大廈(今稱舊宮)和佛羅倫斯大教堂兩大建築的設計與建造。喬托為大教堂設計了鐘樓。鐘樓底層的一系列浮雕,刻制者是14世紀的雕塑家A.皮薩諾,以精於寫實著稱。A.皮薩諾的另一代表作是佛羅倫斯洗禮堂南門青銅門浮雕(1336)。14世紀期間,在托斯卡納地區與佛羅倫斯畫派並立的還有錫耶納畫派。錫耶納畫派創始人是杜喬·迪博寧塞納。在杜喬之後名家輩出,代表畫家有S.馬丁尼、洛倫澤蒂兄弟等。錫耶納市政廳(1297~1310)和錫耶納大教堂(1284~1366,G.皮薩諾設計)也都是14世紀義大利建築的傑作。在托斯卡納地區的另一大城比薩,雖未形成自己的畫派,卻產生了14世紀著名的壁畫:比薩公墓廊廡中的《死的勝利》(約14世紀中葉)。佛羅倫斯和托斯卡納地區之外,義大利全境則基本保持著中世紀哥德式美術的傳統。米蘭大教堂是義大利哥德式建築的著名代表。米蘭和倫巴第地區在14世紀後期產生了一批精於寫實的書籍插圖藝術家,如喬瓦尼諾·德格拉西。15世紀的義大利美術一般稱為早期文藝復興美術。15世紀初年,佛羅倫斯首先在建築和雕塑方面形成新美術的高潮。建築家F.布魯內萊斯基首倡實地考察古典遺蹟,在建築設計中充分運用古典柱式,仿效古典建築的開朗和諧,拋棄哥德式宗教建築的奇幻神秘。他主持佛羅倫斯大教堂的修建工程,完成了工程大圓頂的設計與建造(1420~1436),並建造了佛羅倫斯育嬰堂(1419~1426)和聖克羅切教堂的帕齊禮拜堂(1430~1440)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他還是歷史上第一位研究和發明透視畫法的藝術家,把有關知識教給了雕塑家多納太羅和畫家馬薩喬等人。多納太羅不僅運用透視於浮雕,還學習古典藝術的寫實手法,創作出一系列堪與古典傑作媲美的青銅和大理石雕像。馬薩喬首次成功地把透視和人體結構的科學技法用於繪畫創作。在15世紀中期和後期,佛羅倫斯藝壇群星燦爛。建築方面有L.B.阿爾貝蒂,他作品中的古典色彩更為濃厚;他的名著《繪畫論》(1435)、《建築論》(1452)在奠定新美術理論方面功績卓著。建築家米凱洛佐建造的美第奇宮(1444~1459),樹立了文藝復興宮室建築的範例。雕塑方面有L.吉貝爾蒂,窮畢生之力繼皮薩諾之後刻制了佛羅倫斯洗禮堂的兩座青銅大門,尤以後一座東門技藝最精,有“天堂之門”的美譽。羅比亞家族則石雕陶塑兼精。15世紀佛羅倫斯的繪畫,繼馬薩喬之後,陸續出現了F.安傑利科、P.烏切洛、F.利皮、A.del卡斯塔尼奧、A.波拉尤奧洛、A.del韋羅基奧、S.博蒂切利、D.吉蘭達約等名家。他們都繼承並發揚了馬薩喬倡導的寫實主義與人文主義相結合的傳統,著重空間的透視表現和人物的堅實造型,並善於運用線條,但在風格上則各有特色。在佛羅倫斯影響下,中部也出現了藝術繁榮。雕塑家有J.della奎爾恰、畫家有皮耶羅·德拉弗蘭切斯卡、L.西尼奧雷利、梅洛佐·達福爾利等。翁布里亞畫派的代表畫家有佩魯吉諾、平托里喬。佛羅倫斯的影響使北部義大利也產生了新美術大師,著名代表如A.曼泰尼亞和威尼斯畫派的貝利尼家族,其成就亦可與佛羅倫斯大師相當。威尼斯畫派的形成是15世紀北部藝壇上的另一重大事件,它配合當時威尼斯這個國際商業中心與東方聯繫密切的特點,作畫特別重視色彩,與佛羅倫斯畫派特別重視線條有別,到16世紀即發展為義大利最重要的畫派。此外,在北部還形成了費拉拉畫派,代表有C.圖拉、F.del科薩等。15世紀時,羅馬作為教皇駐地,開始了較大規模的建築活動,並請佛羅倫斯和各地大師前往作畫。先後到羅馬工作的有阿爾貝蒂、安傑利科、博蒂切利、佩魯吉諾、梅洛佐·達福爾利、平托里喬等,逐漸使羅馬成為新的美術中心。南部首府那不勒斯的城堡,於1452~1466年興建仿古典凱旋門式的大門,上下數層雕飾精美,是當地文藝復興建築代表作。由於那不勒斯王室與西班牙、尼德蘭關係密切,尼德蘭油畫技法首先傳至其地,並由南部著名畫家安東內洛·達梅西納介紹給威尼斯畫派,使其運用色彩的技巧有極大提高。16世紀 16世紀是義大利美術繁榮的頂點,又稱盛期文藝復興。主要代表為達·文西、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他們的藝術創作反映了更為廣闊的生活內容,對古典文化的吸收也較前人更為深刻和豐富。達·文西的特點是熔藝術與科學於一爐。米開朗琪羅在雕塑、繪畫和建築三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盛期文藝復興水平的典範作品,拉斐爾則以秀美典雅的風格著稱。16世紀的建築大師D.布拉曼特和A.帕拉第奧是西方當時建築中古典風格的主要代表。布拉曼特努力探求中心型建築的理想結構,主持過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新建工程(1506~1514)和羅馬蒙多里奧聖彼得教堂的小廟(1502~1514)。帕拉第奧則在豐富的建築實踐之外,還寫有《建築四書》(1570)這部重要的理論著作,日後數百年間一直是古典主義建築學派的基本教科書。他的代表作有維琴察巴西利卡大廳(1549)、威尼斯聖喬治·馬焦雷教堂(1566)及其近郊的圓廳別墅(1551~1554)等。繪畫方面的古典風格大師則有佛羅倫斯的巴爾托洛梅奧、A.del薩爾托、中部的科雷喬等,能和達·文西等並駕齊驅的有威尼斯畫派的提香和喬爾喬涅。提香的創作生涯在所有文藝復興大師中最為漫長,成果也最豐富。喬爾喬涅則是奠定威尼斯繪畫盛期風格的先驅。威尼斯畫派還有丁托列托和P.韋羅內塞,前者的宏偉構思和後者的富麗豪華,也從新的角度豐富了文藝復興美術的成果。16世紀的義大利美術也出現了樣式主義(又稱風格主義、矯飾主義)。樣式主義的代表者有J.da蓬托爾莫、F.羅索、朱利奧羅馬諾、帕爾米賈尼諾、I.布龍齊諾、G.瓦薩里和詹博洛尼亞等。樣式主義的流行在一定意義上標誌著盛期文藝復興的結束和巴羅克風格的萌芽。17~18世紀 17世紀巴羅克美術占主導地位,故有巴羅克時代之稱。17世紀巴羅克美術的最大中心是羅馬,佛羅倫斯已退居次要地位。一般認為,義大利的巴羅克美術分為3個階段:1600~1625年為初期,1625~1685年為盛期,1685~1750年為後期。但18世紀初期以後的巴羅克美術又另有洛可可藝術風格之稱。巴羅克風格的一些要素首先在建築上體現出來,繪畫、雕塑的發展往往與之配合。早期巴羅克建築的重要代表在羅馬有C.馬代爾諾,在北部有F.M.里基諾。馬代爾諾還繼米開朗琪羅和G.della波爾塔等人之後主持了羅馬聖彼得教堂的續建工程,後來,巴羅克大師G.L.貝尼尼又長期為教堂內部進行裝修。早期巴羅克繪畫的特色在卡拉瓦喬和A.喀拉蚩的弟子和追隨者中逐漸形成。喀拉蚩兄弟在博洛尼亞開設的藝術學院培養了一代義大利畫家,其中佼佼者如G.雷尼、圭爾奇諾、多梅尼基諾等,都能在繼承古典主義衣缽的基礎上,逐漸發揮巴羅克的風格特色,作品光色明麗、動態強烈,並巧用透視畫法,情景逼真,遂形成博洛尼亞畫派。A.喀拉蚩的最大傑作是羅馬法爾內塞宮畫廊天頂壁畫,他的弟子也繼承了這一傳統,進而奠定了這種巧用透視法的壁畫在巴羅克繪畫中的統治地位。卡拉瓦喬的追隨者有博爾詹尼、薩拉切尼和O.真蒂萊斯基等人,後者的女兒A.真蒂萊斯基也是卓有成就的女畫家。他們主要繼承了卡拉瓦喬的明暗強烈對比的技法,與熱情奔放的人物造型相配合,從而形成巴羅克繪畫的特色。盛期巴羅克的傑出代表是雕塑家兼建築家貝尼尼、建築家F.博羅米尼和畫家兼建築家彼得羅·達·科爾托納。貝尼尼的雕塑技藝最為精到,他的作品生動飄逸,尤善於表現激動的情感和熾熱的意境,一生創作豐富,許多作品都被認為是巴羅克雕塑最有代表性的名作。貝尼尼的建築除完成聖彼得教堂工程之外,還有一些規模雖小但設計極佳的教堂,有富於巴羅克特色的曲線體形和橢圓形的圓頂,裝飾與光暗處理也變化多端。博羅米尼的作品則標誌著巴羅克建築變化莫測的頂峰,代表作有羅馬的聖伊沃教堂(1642~1650)、四泉聖卡爾洛教堂(1639~1641)。彼得羅·達·科爾托納的繪畫傑作羅馬巴爾貝里尼宮大廳壁畫(1633~1639),進一步發展了巴羅克天頂壁畫的傳統,讓各色人物從雲際空間直接穿插於建築透視背景之中,有目眩神移之效;另一傑作佛羅倫斯皮蒂宮的壁畫與裝飾則包括眾多的繪畫、雕塑與建築裝修綜合體,為日後流行歐洲各地的同類作品樹立了楷模。盛期巴羅克美術的大師,建築方面還有羅馬的C.拉伊納爾迪、小M.倫基和C.豐塔納,威尼斯的B.隆蓋納和都靈的G.瓜里尼,他們以許多華麗秀美的教堂、宮殿、廣場和噴泉裝飾了羅馬和其他城市。繪畫方面的盛期和後期大師則有B.斯特羅齊、S.羅薩、L.焦爾達諾、A.波佐等,尤以波佐的天頂壁畫最為傑出。波佐的追隨者中包括日後來中國清廷工作終身的傳教士畫家郎世寧,遂使巴羅克美術在北京圓明園的西洋樓建築上見其迴響。18世紀的後期巴羅克美術,一方面經過16~17世紀的藝術繁榮後,已積累了相當豐富並包含多種對立風格的藝術遺產;另一方面則受法國美術的影響。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古典主義以及18世紀初的法國洛可可藝術風格與義大利本土的各種流派相結合,使18世紀的巴羅克美術和前一時期有所區別。在建築方面,具有古典色彩的後期巴羅克大師是F.尤瓦拉,他的傑作是都靈蘇佩加教堂(1716~1731)。具有同樣傾向的羅馬建築傑作還有拉泰拉諾的聖喬瓦尼教堂門面(1733~1736)、特雷維噴泉和那不勒斯附近的卡塞塔宮(1752~1714)。具有洛可可風格的建築家有北部的B.A.維托內,南部的洛可可代表作則是那不勒斯波爾蒂奇宮的瓷器大廳(1754~1759),全以仿效中國風格的瓷製部件裝飾牆面和屋頂。在繪畫方面,除了繼承17世紀傳統的巴羅克天頂壁畫繼續流行外,大多數有成就的藝術家或加強了寫實傾向,注重表現日常生活,如G.M.克雷斯皮、P.隆吉等;或具有較濃厚的洛可可風格,這一類畫家除熱那亞的A.馬尼亞斯科而外,多集中於威尼斯,集大成者是G.B.提埃波羅,他的油畫、版畫和壁畫都充分體現洛可可風格的特色。威尼斯繪畫中還特別發展了城市風光畫,畫家有卡納萊托和F.瓜爾迪。18世紀後半期的義大利藝術以新古典主義為主流。較早的新古典主義畫家P.G.巴托尼與A.R.門斯齊名,善作肖像。成熟階段的大師則有雕塑家A.卡諾瓦,作品端莊秀雅,是新古典主義雕塑的典型代表。19世紀 繼新古典主義之後,19世紀的義大利藝術也像法國一樣,有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等流派的演變。浪漫主義美術在義大利的迴響體現在畫家A.豐塔內西的風景畫中。在19世紀後半期,多數傑出的義大利畫家則兼有寫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傾向,尤以集中於佛羅倫斯的一批被稱為馬基亞伊奧利畫派(又稱斑點派)的藝術家最為顯著,其中有G.法托里、T.西尼奧里尼、G.阿巴蒂等人,成就最大的則是活動於阿爾卑斯山區的G.塞甘蒂尼。他善於表現山區景色與農村風情,雖採用印象主義手法,意境卻比較深遠溫厚,作品充滿詩意。19世紀後半期的建築、雕塑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則是適應民族統一而出現的建築熱潮。結果在羅馬和其他大城市出現了融合義大利傳統藝術遺產的紀念性建築與雕塑,其中著名代表有羅馬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紀念堂(1884~1911)和司法宮(1888~1910),它們都有熔古典和巴羅克傳統於一爐的氣概。20世紀 20世紀的義大利美術也和歐洲其他國家一樣,興起了現代主義運動,主要有未來主義和形而上畫派。1909年,以詩人F.馬里內蒂為首,發表了《未來主義宣言》,畫家U.博喬尼、C.卡拉、L.魯索洛、G.巴拉、G.塞韋里尼成為未來派的中堅。1909~1914年,未來派一共舉辦了4次畫展,產生了較大的反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以G.de基里科為首的形而上畫派興起,成為超現實主義的先聲。前未來派畫家C.卡拉、博洛尼亞畫家G.莫蘭迪也參與了形而上畫派。20世紀20年代,20世紀畫派崛起。這原來是米蘭一個畫家團體,以A.富尼和P.馬魯西格為代表,意在復興古典的繪畫主題和傳統技巧。30年代,義大利當局鼓勵民族沙文主義,20世紀畫派的新古典主義與此吻合。1930~1935年間,希皮奧內和K.馬法伊創立的羅馬畫派,致力用直接描繪和抒發感情的新浪漫藝術去取代新古典主義。在反法西斯主義運動中,R.古圖索和R.比羅利的速寫集,反映了人民的鬥爭和勝利。古圖索的筆觸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廣泛領域,畫出了義大利工農民眾在迫害和飢餓面前的尊嚴。19世紀末,義大利印象主義雕塑家M.羅索的藝術風格曾經給未來主義畫家博喬尼以啟示,後者轉向雕塑創作之後,著力於雕塑的運動和氣氛。他與畫家A.莫迪利亞尼的雕塑作品被列入20世紀初義大利的傑作。義大利雕塑家M.馬里尼和G.曼佐,在歐洲現代雕塑史上,具有一定的意義。馬里尼的代表作《馬與騎手》(1947,青銅)概括洗鍊。曼佐作品本質上沿襲傳統的古典法則。20世紀50年代義大利“八人畫派”的抽象藝術與追求純形式的“具體藝術”並行發展。盧西奧·豐塔納與阿爾貝托·布里的抽象藝術作品尤有特色。60年代義大利受美國波普藝術影響,也開始流行波普藝術與裝置藝術。70年代義大利興起與極少藝術、觀念藝術、偶發藝術相關的“貧困藝術”,同時復歸古典的“高雅繪畫”和超級寫實主義也持續升溫。80年代義大利藝術批評家A.B.奧利瓦發起“超前衛”運動,與德國新表現主義同屬於後現代藝術流派。超前衛藝術的代表有C.基亞、F.克萊門特、E.庫奇、M.帕拉迪諾等人。創始於1895年的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在20世紀後半葉聲譽日隆,現已成為當代國際前衛藝術重要的展覽。推薦書目 邵大箴,奚靜之.歐洲繪畫簡史.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