羥甲基胞嘧啶是人類基因組的第五鹼基。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羥甲基胞嘧啶
- 是否處方藥:處方藥
- 運動員慎用:慎用
- 是否納入醫保:未納入
簡介
數十年前就知道,哺乳動物DNA胞嘧啶鹼基有兩種修飾:5-甲基胞嘧啶和5-羥甲基胞嘧啶。這些年來,5 mC得到廣泛的研究,作為一種重要的表遺傳修飾,參與基因表達調控、X-染色體失活、基因組印記、轉座子的長期沉默和癌症的發生,被稱為基因組第五鹼基;而5羥甲基胞嘧啶的存在,由於技術的限制,一直未能得到確認,近年來套用高精確的質譜分析,情況才得以改觀;同時還發現5羥甲基胞嘧啶的形成與惡性血液腫瘤相關,促進了這方面的研究,很快就其生物合成、功能、腫瘤臨床套用研究和檢測技術等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現作簡要評述。 1 生物學合成 近年來的一系列研究表明,TET(10-11易位 Ten-Eleven-Translocation)家族的氧合酶催化5mC向5hmC轉換,其生物學過程參見圖1。作為DNA組成的胞嘧啶,是在複製時由游 胞嘧啶 5甲基胞嘧啶 5羥甲基胞嘧啶 (Cytosine C) (5-methylcytosine 5mC) (hydroxymethylcytosine 5hmC) 圖1 哺乳動物DNA胞嘧啶及其修飾的生物學過程(圖未能正確複製) 離胞嘧啶摻入,複製後通過DNA甲基轉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 類的作用,利用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 SAM)作為甲基供體,在胞嘧啶鹼基5位上添加甲基,從而形成5甲基胞嘧啶。進而在TET家族蛋白作用下,利用分子氧轉移羥基至5甲基胞嘧啶,形成5羥甲基胞嘧啶[1,4]。 由5甲基胞嘧啶合成5羥甲基胞嘧啶的關鍵分子是TET家族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TET1基因是MLL基因易位的融合夥伴,它們分別定位於染色體10q24和11q23。TET蛋白是一種2-酮戊二酸(2 - oxoglutarate 2OG ) 和Fe(II)依賴性酶,研究證明它能在培養細胞和體外催化5甲基胞嘧啶轉換成5 羥甲基胞嘧啶。 5羥甲基胞嘧啶存在於小鼠胚胎幹細胞基因組,用RNA干擾介導耗盡TET1後,5羥甲基胞嘧啶的水平下降;並認為,通過TET蛋白將5甲基胞嘧啶修飾成5羥甲基胞嘧啶後,應具有潛在的表遺傳調控作用[1,4]。 2在基因組和不同組織中的分布和功能 2.1 在哺乳動物基因組的分布 哺乳動物基因組胞嘧啶甲基化標誌非隨機分布的,可能與其功能相關。例如5甲基胞嘧啶參與基因表達調節,多位於基因調控區如啟動子等序列中的CpG二核苷酸中;而大部分5甲基胞嘧啶則位於轉座子,後者因組中的重複序列,可損害基因組的功能和穩定性,當各種類型的轉座子被密集甲基化後,其活性在所有類型細胞中被沉默[1]。由於5mC與5hmC高度相似,目前廣泛套用的、基於亞硫酸氫鹽的技術不能區分這兩種修飾,因此迫切需要開發特異性的、檢測5hmC的基因組技術,目前已取得一些進展,正在積累對hmC基因組分布的新資料[5]。 1972年首先在成年鼠和蛙類的大腦報告了5羥甲基胞嘧啶的存在,約占提取DNA中總胞嘧啶的~15%,後因未能被重複,此後30多年間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關注。2009年新技術的套用,才開始積累了關於5羥甲基胞嘧啶在各種組織中分布的、有價值的資料[1]。如有作者套用HPLC-MS和免疫組織化學的顯示,hmC是存在於所有組織和細胞類型,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細胞中有最高的濃度[5]。 最近套用新研製的5-hmC免疫學技術,確定5-hmC在人體組織中豐度,並比較在正常與癌性大腸癌組織間的5-hmC狀態。觀察到不同組織間的5-hmC含量有顯著差異。檢測到5-hmC占總核苷酸比率高的是在腦、肝,腎和結腸癌組織(0.40-0.65%),相對較低的是肺(0.18%)和極低的心臟、乳腺及胎盤(0.05-0.06%)。與正常大腸組織(0.46 - -0.57%)相比,大腸癌組織的5-hmC豐度顯著降低(0.02-0.06%)。上述結果首次顯示, 在人體組織中5-hmC分布是組織依賴性的,其豐度在疾病狀態如大腸癌可被改變[6]。 另一組作者套用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方法,研究5hmC在一大組鼠和人體組織中的分布,發現大部分胚胎幹細胞和成體組織富含5hmC;在多層次、有序的組織中,5hmC的水平密切關係到細胞的分化狀態。最高水平的5hmC在終末分化細胞中觀察到,而在較少分化的組織幹細胞/祖細胞部分有很低5hmC水平;而且與正常組織比較,在多種癌組織5hmC水平顯著下降。結果顯示,5hmC在組織分化中發揮重要作用,並在癌症中5hmC大量丟失[7]。
主要文獻
江蘇省腫瘤防治研究所 遺傳學研究室 薛開先
如需要了解更詳細的內容,請看本人網站文章。網站:xuekaixian.haod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