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類動物的外貌及生活狀態,從它們的近親——歐洲洞獅(Panthera leo spelaea)可見一斑,儘管國內外也有不少人對此持異議,因為在歐洲大陸的一些山洞中發現了一些距今40000到10000年間的史前遺蹟,其中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祖先在岩畫中對洞獅的生動描繪。儘管這些史前藝術品非常迷人也很有價值,但科學家們還是發現了美洲擬獅與洞獅以及現今存在的非洲獅之間的不同特徵。
進入歐洲的原始獅(Panthera leo fossilis)適應了山地和寒冷的氣候,進化成洞獅(Panthera leo spelaea),一些學者推斷美洲擬獅(Panthera leo atrox)可能就是洞獅中的某些成員通過亞洲北部的白令大陸橋,進入美洲大陸單獨演化而成。同樣,留在非洲的原始獅通過相應演化(也出現過一些已絕滅的特化分支),進化出現代非洲獅和亞洲獅(它們是非洲獅在距今更近的時候再次進入亞洲而成)。
在距今30萬到10萬年期間,洞獅(Panthera leo spelaea) 的足跡遍布歐洲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荒漠、半荒漠地區。不過很明顯,它們不太適應密集的森林或較深的雪原。洞獅化石在歐洲最西分布達英倫三島,最東到西伯利亞的 Alazeya 河流域,它們的主要獵物可能是馬、駱駝、猛獁幼崽和各類野牛,也許就是追蹤這些獵物,它們中的一支通過了冰河時期的白令大陸橋,進入了陌生的北美草原,更廣闊的環境迫使它們演化出長長的四肢,以利更快的賓士,美洲擬獅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