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共同性

美感共同性是不同或同一時代、民族、階級的人對於同一審美對象所產生的某些相通、相似、相同的審美感受,審美評價。有時表現為度量上的相近、相似、相同,如不同人在美感程度上的有無、強弱、深淺或角度上有共同之處;有時表現為質的相近、相似、相同,如不同人在美感內容、性質上的肯定與否定,接受與排斥上的彼此相通,乃至共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感共同性
  • 出處:《美學大辭典》
中國孟子認為人的本性相同,“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英國體謨也認為由於人性、心理構造相同,所以人的審美情趣也有普遍性的褒貶原則。博克認為人的感官、感覺方式相同,快感、美感也相同。德國康德認為人人生而俱有共同的“感覺力”、“心意狀態”,有“先驗的共通感”,因而審美判斷具有“普遍有效性”。他們都將美感的共同性歸結為先驗的普遍的人性或共同的主觀感覺力,未能揭示出美感共同性的最終根源。美感共同性的產生是客體與主體兩方面原因相互作用的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