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岱召

美岱召

美岱召(蒙古語“美岱”意為彌勒)原名靈覺寺,後改壽靈寺。是內蒙古地區重要藏傳佛教建築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京藏高速公路的北側,東距包頭市約50公里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美岱召四角築有外伸約11米的墩台,上有角樓。進入泰和門,迎面就是“大雄寶殿”,它是喇嘛教傳入蒙古的一個重要的弘法中心。寺周圍築有圍牆,土築石塊包砌,平面呈長方形,周長681米,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

明隆慶年間(1567—1572),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受封順義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朝廷賜名福化城。西藏邁達里胡圖克圖於萬曆三十四年來此傳教,所以又叫做邁達里廟、邁大力廟或美岱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岱召
  • 外文名:Майдар Зуу(蒙);Maitreya Lamasery(英)
  • 建立時間:公元1567年—1572年
  • 所在地點: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
  • 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
  • 景點級別:AAAA級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 建議遊玩時長:3小時
  • 門票價格:30.00元
  • 開放時間:08:00~18:30
  • 適宜遊玩季節:夏季最佳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建築分布,主要建築,歷史沿革,典藏文物,旅遊特點,壁畫,廟會,博物館,飲食,

建築分布

美岱召依山傍水,在建築上更有獨特的風格。它是仿中原漢式,融合蒙藏風格而建,是一座“城寺結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廟。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寺內有大量的壁畫,如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歷史壁畫及描繪蒙古貴族拜佛的場面的壁畫都完好無損。
美岱召美岱召
經過修繕的美岱召城門,古樸典雅,雖說沒有藏傳佛教寺院四周的經幡飄動,但是建築選址、格局還是透著黃教韻味。
美岱召作為大明金國“都城”,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的“皇城”,又是喇嘛教傳入蒙古時期的一個重要弘法中心、藏傳佛教聖地,它是一座“城寺結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廟,在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築史、美術史上均有一定價值。
美岱召四周築有高厚的城牆,敦厚結實,可以抵禦軍隊的炮彈和騎兵的突襲。整個城池略呈長方形,牆高約4米,周長681米,四角建有角樓。佛殿牆壁上的壁畫,生動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南牆正中開設城門,並建有城樓,城門上嵌有明代擴建寺廟時刻的石匾額,上題“泰和門”。供奉佛像的殿堂就在城內,山門匾額題有“皇圖鞏固,帝道鹹寧,萬民樂業,四海澄清”之句,落款為“大明金國”,頗為特別。

主要建築

  • 古城。是一座不太規則的方城,南門是正門。牆土夯層築外包石塊,城門內側築有馬道由此登上城牆,城門台上築歇山式頂二樓三檐城樓( 1985 年依原式生建)。泰和門起古老於 1606 年,晚於封順義王 35 年,阿勒坦汗逝後之 25 年在,古城始建早於泰和門 40 多年,召內主要建築坐北朝南。
  • 大雄寶殿。由入門面闊 3 間重檐兩樓。南廳經堂、北廳佛殿三者色連一體,三殿頂均是歇山式,經堂東、西、南三面由白色藏式磚牆相圍,構成了漢藏結合的建築體。佛殿西壁下部繪一組蒙古貴族禮佛圖。
  • 泰和門。南城牆中央開有泰和門,為正門。城門內側築有馬道,城門台上建有歇山式頂二樓三檐城樓(1985 年依原式復建)。泰和門建於1606年,古城始建早於泰和門40餘年。門上的匾額題有“皇圖鞏固,帝道鹹寧,萬民樂業,四海澄清”,落款為“大明金國”。
  • 琉璃殿。歇山式三層樓閣全漢式殿堂,面闊三間,因覆有琉璃王永民谷稱琉璃殿或三層樓,四周廊柱 20 榔。殿門西前方有一座小白塔。石階下左右配殿俗稱兩廊廟,東為觀間廟西為莘菩薩廟。琉璃殿前有財神廟基址,後為公爺府基址。
  • 財神廟。位於琉璃殿前,現僅存基址。
  • 乃春廟。藏式二層建築,傳為西藏來蒙古傳教的麥大力活佛住房,位於中軸線之首,房頂有法輪,雙臥,金光四射。劃日為密宗要地,平日關閉。
  • 佛爺府。本如願在清代無駐寺活佛,此處供巡行活佛來召時居住。主房三間(硬山頂,前有檐柱),西間原有木扇牆隔開,為活佛臥室,東西耳房各 2 間(硬山頂),活佛隨 員下榻於此。
  • 八角廟。原為重檐攢尖的這亭,亭基八角,後添牆作廟。
  • 西萬倮殿。位於侂角廟西,萬佛言佛之多,東城牆外曾有座東萬佛殿,所以稱西佛殿。硬山頂,前有檐柱。
  • 太后廟(三娘子廟):位於大雄寶殿東北方,是帶圍廊柱的靈堂建築,重檐歇山頂。面闊5間,進深5間,堂內面積僅有3間,南牆正中開門,無窗。傳說是三娘子的靈堂。殿內原有高1米的覆缽式檀香木塔,1966年被拆除,拆除時方知塔下有地宮,地宮內藏有人骨灰1包,木梳3把,念珠6掛,三角形鍍銀負藥盒1個,鑽石耳附2副。太后廟內,有明代繪製的壁畫,畫面中蒙古服飾人物像中,有傳說為俺答汗及三娘子的畫像,為內蒙古召廟壁畫中獨有。
  • 達賴廟。位於太后廟北,城牆內東北隅一獨立小院。主房為二層硬山式小樓,東西各四邊有恥房,傳為達賴三世曾居此。
  • 召外山上寶豐塔(直徑 3 米,高 4 米)。召後主恬稱寶豐山,八面牆覆鍋式磚塔外塗白色,俗稱白塔。本召建築多為漢式,原琉璃殿、萬佛殿、兩廊廟所供佛像與漢地佛教相同。

歷史沿革

成吉思汗的繼承者歸順了伊斯蘭教,但是它在家鄉的子孫接受的是藏傳佛教。明隆慶年間,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受封順義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明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取名靈覺寺,後改壽靈寺。朝廷賜名福化城。活佛邁達里胡圖克圖志在弘傳佛教,願將釋迦牟尼創立的一代大教獻給生於斯、養於斯的於家鄉父老。明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他來到了草原此傳教,主持壽靈寺的宗教活動。由於他的業績明顯,歸化者眾多,為了紀念他的成就,這座寺名也被人們稱之為邁達里廟、邁大力廟或美岱召。
美岱召大門(泰和門)美岱召大門(泰和門)
據史料記載,美岱召始建於明朝慶隆年間(公元1567年—1572年),土默特蒙古部主阿拉坦汗受封順義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取名靈覺寺,後改壽靈寺,朝廷賜名福化城。西藏邁達里胡圖克圖於萬曆三十四年來此傳教,所以又叫做邁達里廟、邁大力廟或美岱召。
王昭君一樣,阿拉坦汗去世後,三娘子又按照古代北方民族遺留下來的“收繼婚制”習俗,三次下嫁給阿拉坦汗子孫輩的順義王,維繫了土默特部長達40年的安定局面。明廷在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封她為忠順夫人。
三娘子殿三娘子殿
順義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樓院在城內深處,為三層樓房,在“文革”浩劫中,由於將這座樓房殿宇充當了糧庫,才使樓殿免於一劫,但殿內文物典籍失遺許多。
在城內東北方,有一座重歇山頂式建築,這就是“太后廟”,亦稱“三娘子廟”。廟裡的檀香木塔,儲放著三娘子骨灰。
仰望美岱召後的陰山,半腰上有一座險峻的山峰,上面高高地聳立著一座醒目的白塔。據土默特右旗副旗長楊二喜介紹,那座山峰叫寶峰山,山上的白塔里祭有阿拉坦汗的骨灰。作為一代梟雄的阿拉坦汗,去世後最先是土葬。後來三世達賴喇嘛內蒙古草原講經時,起出阿拉坦汗的屍骨,進行了隆重的火葬儀式,並在寶峰山上建塔安置骨灰。
革命戰爭時期,烏蘭夫王若飛等革命家都以美岱召為掩護,在這裡開展過革命鬥爭。至今,美岱召里還存有烏蘭夫革命鬥爭遺址,被地方政府建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國家文物局為了保護美岱召內的文物,將投資2300萬元對城牆各段和殿內彩繪進行了維修。土默特右旗政府也高度重視美岱召的規劃和開發,投資1.04億元建設了占地6萬平方米的廣場和博物館,提升了美岱召旅遊接待量。

典藏文物

在美岱召大雄寶殿東部有座二重檐歇山式建築,這就是“太后廟”。太后廟中曾供奉儲藏三娘子骨灰。三娘子在歷史上是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她是明朝時蒙古可汗阿拉坦汗的第三妻,長期以來,她的手裡握有土默特蒙古部落三分之一的兵權。由於她智勇兼備,才貌超群,深受阿拉坦汗的信任,並採納了她與中原友好往來的主張。阿拉坦汗死後,她又執行了繼續與明朝友好往來的政策,維繫了土默特部與明朝和睦相處40多年的安定局面。
美岱召中的三娘子壁畫美岱召中的三娘子壁畫
寺里殿內供奉佛像、菩薩像,並陳列法器,牆面繪有佛傳故事和護法神像等內容的壁畫。城內有順義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樓院,還有供奉傳為儲藏三娘子骨灰的太后殿,骨灰儲藏在殿內的檀香木塔中。殿內有明代繪製的壁畫,畫面上蒙古服飾的人物像中,有傳為阿勒坦汗及夫人三娘子的畫像,為內蒙古召廟壁畫中獨有的一處。
大雄寶殿的門匾額題有“皇圖鞏固,帝道鹹寧,萬民樂業,四海澄清”之句,落款為“大明金國”。寶殿內釋迦牟尼歷史壁畫及描繪蒙古貴族拜佛場面的壁畫都完好無損,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西壁下方的一組蒙古族供養人群像。均身穿明清時期的蒙古族服飾,手中持念珠等宗教器物,表情謙恭一心禮佛。北側一位頭戴皮沿帽,身穿皮領對襟袍服的老夫人,容顏端莊,體態豐滿,端坐在木几上,旁邊有兩個喇嘛侍立。

旅遊特點

壁畫

壁畫是美岱召的一大特色。現存壁畫1650平方米,形象地描繪了明朝時期蒙古金國政治、宗教發展狀況,被譽為壁畫博物館。大雄寶殿內四周壁畫從腰線部分一直到天花板,場面宏大,構圖豐滿,需仰視方能盡觀。北壁正中繪有釋迦牟尼巨像,背景繪有釋迦牟尼的佛傳故事畫,如太子游四門、剃髮出家、降伏魔女、得道成佛等,造型準確生動,富有人間情趣。下壁為四天王及伏虎羅漢、布袋和尚。東壁畫有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成道故事畫,下壁是瑪哈嘎拉和巧爾吉金剛以及巴拉登·哈蒙等多位喇嘛教中的護法神,這些壁畫上的蒙古服飾很多都可在明肖大亨所著的《夷俗記》中找到依據。是研究明清蒙古史及民俗、服飾的寶貴資料。
美岱召外觀美岱召外觀

廟會

美岱召廟會是紀念俺答汗皈依佛教而舉行的灌頂法會。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舉行,為期大約一周,到21世紀初已有四百餘年歷史。21世紀初的廟會融旅遊、商貿、文藝演出等於一體,每年吸引遊客上萬人。
自2009年起,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被定為三娘子旅遊文化節。節日期間,不僅有傳統廟會,當地還舉辦文藝晚會、二人台、山曲等地方小戲。土默特右旗有“二人台文化藝術之鄉”之譽。

博物館

美岱召博物館座落於內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廣場,占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
五當召全貌五當召全貌
美岱召博物館含四個單元(包括美岱召展覽館內容)。第一單元薩滿信仰,表現蒙古民族在普遍信仰藏傳佛教以前的信仰形態。第二單元板升家園,表現明蒙關係由戰爭到和平的過程,表現中原農業、手工業、商業文明對塞外的影響。第三單元佛降九峰,表現藏傳佛教與蒙古文化的互動影響,表現蒙藏文化交流的情況。第四單元壁畫珍寶,選擇摹繪美岱召壁畫100餘平方米展出,表現美岱召壁畫的精美和豐富。

飲食

當地的餐飲特點仍帶有濃郁的西北風味,即以牛、羊肉和各種麵食為主,在城市西部有“塞外第一街”之稱的鋼鐵大街上集中了數十家各種風味的餐館。另外,在環城路和南門外大街的交叉處,有可以品嘗到當地各種風味小吃的夜市大排檔。
當地的風味小吃有馬奶酒、燕麥片、熏雞、素鍋盔等。
美岱召大佛殿美岱召大佛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