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心理學基金會
- 外文名:American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
- 成立時間:1953年
美國心理學基金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美國心理學會分支機構。1953年成立。會址在華盛頓特區。主要任務是籌集基金,推動心理科學研究與教學資助計畫。設有三類獎金:(1) 心...
美國基金會,英文名American Foundation,成立於1901年。以各種慈善為目標而運作的,掌握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和經濟力量,市場上的各種變化、國家政治、意識形態之中這些基金會的影響無所不在。作用演變 基金會既強壯又脆弱。當金融市場萎縮時,基金會不象其它非營利機構和企業那樣容易遭受經濟風暴的襲擊,而使其財產免受...
美國心理學家。1919年8月5日生於紐約市,1989年2月11日卒於紐約。1939年他在紐約市立學院畢業後前往愛荷華大學,K.勒溫的指導下從事研究工作。於1940和1942年分別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43-1945年在羅徹斯特大學任教。1945-1948年在麻薩諸塞技術研究所供職,隨後轉往密西根大學團體動力學研究中心並任主任。1965年到...
鄧恩是美國心理學協會第1、第2和第22分會和心理科學協會(APS)的會員,並曾於2010年擔任心理學教學分會主席。鄧恩撰寫了大量與其研究興趣有關的論文、章節和書評,涉及心理學教學、社會心理學、康復心理學和教育評估等領域。2013 年,鄧恩榮獲了美國心理學基金會頒發的查爾斯·布魯爾心理學卓越教學獎。伊莉莎白·...
拉馬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心理系主任。美國心理學家協會會員,心理科學協會會員。擔任心理學教學雜誌Teaching of Psychology編輯12年,隨後擔任Psi Chi Journal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編輯。他撰寫了多本著作和學術文章,憑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先進的學術理念,獲得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Charles L. Brewer傑出心理學教學獎和...
20世紀中葉,他把歐洲的存在主義哲學和心理學思想介紹到美國,開創了美國的存在分析學和存在心理治療,他著述頗豐,推動了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展,也拓展了心理治療的方法和手段。曾兩次獲得克里斯托弗獎章、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出貢獻獎和美國心理學基金會頒發的心理學終身成就獎章。5、維克多·...
1994年10月22日,羅洛·梅因多種疾病在加利福尼亞的家中逝世。羅洛·梅先後曾獲得十多個名譽博士學位和多種獎勵,他尤為得意的是兩次獲得克里斯托弗獎章,以及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出貢獻獎和美國心理學基金會頒發的心理學終身成就獎章。1996年,美國心理學會人本主義心理學分會設立了羅洛·梅獎...
《影響:說服的心理學》被列入50本經典心理學(ISBN 978-1-85788-386-2)與湯姆·巴勒特·鮑登、阿德勒、弗洛伊德、榮格、巴普洛夫等人作品放在一起。《影響力》一書出版後得到廣泛的好評,被提名角逐美國心理學會、美國心理學基金會年度大獎,並被史丹福大學等校作為教材。社會活動 研究 酒精濫用預防:要克服三大...
1964年三版時改為武德沃斯、漢舍合著)、《心理學》(1921年初版,1947年五版)、《實驗心理學》(1938,1959)、《行為動力學》(1958)。此外,他還著有許多論文,涉及心理學體系問題、變態心理學、差異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由於他的重要貢獻,1956年美國心理學基金會將第一枚金質獎章授予他。
由於他的重要貢獻,1956年美國心理學基金會將第一枚金質獎章授予他。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全部活動,包括了意識和行為兩個方面。但在具體研究中,必須從研究刺激與反應的性質開始,也就是說,必須從客觀的外界事物開始。但僅研究此尚不夠,武德沃斯認為在刺激和反應之間還存在有機體的作用,即通常的S-O-R...
個人成就 麥基奇曾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77)和美國高等教育學會主席,美國心理學基金會主席和美國大學教授協會教學、研究與出版委員會主席。他是精神衛生、行為和生物研究以及大學畢業生培訓等各種政府顧問委員會的委員。他擁有西北大學、丹尼森大學、東密執安大學和辛辛那提大學的名譽學位,還是全國教育學會會員。
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出貢獻獎和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心理學終身成就獎章等獎勵。出版了《諮詢的藝術:如何給予和獲得心理健康》、《焦慮的意義》、《人的自我尋求》、《愛與意志》、《權力與無知:尋求暴力的根源》、《創造的勇氣》、《自由與命運》、《存在之發現》和《祈望神話》等20多部...
除1918~1919年間作為心理學家從軍,獲少校軍銜外,自1910年起到1956年供職於史丹福大學並授予榮譽教授頭銜;1923年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曾獲美國職業指導協會的優秀獎,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傑出心理學家獎;還被幾家大學授予名譽博士,是美國和英國一些心理學和教育方面學術團體的會員。推孟一生的心理學研究主要有兩...
7、考察行為與身體成長、身體成熟速度問的關係。其1969年修訂的貝利嬰兒發展量表被廣泛套用。1966年獲美國心理學會傑出科學貢獻獎。1 971年獲美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學分會特別頒發的霍爾獎。還獲得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金質獎章和美國教育研究會的獎勵。著有《幼兒發展的研究》(1940)、《人之發展過程》(合著,1971)...
他根據對操作性條件反射和強化作用的研究發明了“教學機器”並設計了“程式教學”方案,對美國教育產生過深刻影響,被譽為“教學機器之父”。為表彰斯金納在心理科學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1958年美國心理學會授予他“卓越科學貢獻獎”,1968年他榮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這是美國最高級別的科學獎勵。1971年美國心理學基金會...
墨菲曾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美國東部心理學會、美國西南部心理學會、社會問題心理學研究會、倫敦心理研究協會和美國心理研究協會主席。193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巴特萊獎章。1972年獲美國心理學基金會金質獎章。還獲紐約市立大學和德國漢堡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他的出版物包括25本書和10O多篇論文。主要著作有:《實驗社會心理學...
可測量和進行適當實驗研究的行為。格思是新行為主義代表人物。他的學習理論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學習理論之一,並因其簡明、易懂而受到讚揚。但某些觀點也引起了一些反對者的非議。他們聲稱他在太少的原理基礎上解釋了太多的問題且輕視強化。他是1945年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58年獲美國心理學會基金會的金質獎章。
羅洛·梅(Rollo May,1909—1994),美國存在心理學家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1930年獲得奧柏林學院文學學士學位,1938年獲得紐約聯合神學院神學學士學位,194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懷特研究院和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長期工作。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出貢獻獎和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
退休後,邁爾斯應邀到伊斯坦堡的土耳其大學,幫助建立實驗心理學系。嗣後又擔任康乃狄克州新倫敦的美國海軍潛艇基地醫學研究實驗室科研主任,在那裡研究人們處於有限的工作空間內的健康、動機和工作等問題。他還積極參加了以海洋實驗室三號名義進行的研究。個人榮譽 1962年他榮獲美國心理學基金會金質獎章,是美國獲得這一...
羅洛·梅(1909—1994),美國存在心理學家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1930年獲得輿柏林學院文學學士學位,1938年獲得紐約聯、合神學院神學學士學位,194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杯特研究脘和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長期工作。獲得過美國必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出貢獻獎和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心理學...
1924年回到美國,在達特茅斯講授社會倫理學,後來在哈佛大學任教,1930年後任該校心理學教授。1939年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37-1949年任《變態與社會心理學》雜誌編輯。1963年獲美國心理學基金會授予的金質獎章。人格理論 G.W.奧爾波特鑒於對弗洛伊德主義過於強調人的潛意識的懷疑和不滿,以及心理學中的實驗化傾向而...
1971年獲美國心理學會基金會頒發的金質獎章。作品評價 美國心理學會給予斯金納高度評價:“作為具有敏銳眼光和創造力的心理學家,斯金納在心理學領域發起了一場挑戰我們傳統行為觀的運動,並在這一領域喚起了許多創新。”他在1953年出版的《科學與人類行為》是“作為他的行為主義心理學教材來寫的”(舒爾茨語)。
羅洛·梅(1909—1994),美國存在心理學家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1930年獲得奧柏林學院文學學士學位,1938年獲得紐約聯合神學院神學學士學位,194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懷特研究院和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長期工作。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出貢獻獎和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心理學終身成就...
徐浩淵女士,美國威靈基金會董事長,北京大學心理系客座教授。著名心理學專家,資深心理諮詢人士。祖籍江蘇省蘇州市。 1949年2月1日出生於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同年3月,6解放大軍進入北京(當時的北平)。在美國聖員大學(UniversitycNotreDsm)讀研究生。於1984年獲取神自生理和行為科學碩士學位,於1991年獲取目理生理...
1914年在E.B.鐵欽納的指導下獲康奈爾大學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 1919年任克拉克大學心理學教授。 1922年轉任哈佛大學教授,長期兼任心理實驗室主任(1924—1949),並兩度任系主任 1928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193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1959年榮獲美國心理學基金會金質獎章 1963年任第17屆國際心理學會主席 兩次獲得榮...
羅洛·梅(1909—1994),美國存在心理學家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1930年獲得奧柏林學院文學學士學位,1938年獲得紐約聯合神學院神學學士學位,194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懷特研究院和紐鉤社會研究新學院長期上作。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出貢獻獎和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心理學終身...
與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弗洛姆(Erich Fromm)、存在主義神學家田立克(Paul Tillich)等交往過密。羅洛·梅曾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出貢獻獎、美國心理學基金會心理學終身成就獎章。出版著作有《人的自我尋求》、《愛與意志》、《焦慮的意義》、...
Rollo May, 1909—1994 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家。1930年獲得奧柏林學院文學學士學位,1938年獲得紐約聯合神學院神學學士學位,194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先和在懷特研究院和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長期工作。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出貢獻獎及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心理學終身成就獎章等獎勵。
羅洛·梅(1909—1994),美國存在心理學家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1930年獲得奧柏林學院文學學士學位,1938年獲得紐約聯合神學院神學學士學位,194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懷特研究院和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長期工作。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出貢獻獎和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心理學終身成就...
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之父,人本主義心理學傑出代表,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長期任教於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等名校,並曾擔任懷特學院的主任分析師。曾榮獲美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出貢獻獎、美國心理學基金會心理學終身成就獎。代表作《焦慮的意義》自1950年出版至今長銷不衰,深受讀者特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