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淵

徐浩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浩淵-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省蘇州市
  • 出生日期:1949年
  • 職業:心理學專家
  • 畢業院校美國聖員大學
  • 主要成就:獲得三年的美國國家基金獎
個人簡介,個人生平,獨特個性,個人歷程,人物貢獻,媒體報導,發表文章,

個人簡介

1949年生於河北平山西柏坡美國聖母大學神經生理與行為科學碩士、藥理生理學博士,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後。
徐浩淵年輕時期徐浩淵年輕時期
1994-1998年,在認知治療之父AT·BECK和心理分析大師LLUBORSKY等教授指導下學習心理治療。
1999-2000年在北京大學心理系任客座教授,講授研究生心理治療課程,並且督導心理治療。
2000-2002年,先後與北大以線,清華同方合作開發多媒體心理課程。
2003年創立“心育心”公益諮詢網,在美國WorldLinkFoundation的支持下,推進中國的心理衛生事業。

個人生平

徐浩淵祖籍江蘇省蘇州市。1949年2月10日,出生於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同年3月,隨解放大軍進入北京(當時的北平)。3歲開始住讀北京六一幼稚園”。
徐浩淵徐浩淵
1956-1958年住讀“北京國小”。1958-1962年住讀“北京育英國小”。1962-1965年走讀“北京女三中”。1966年住讀“北京人民大學附屬中學”,1968年赴河南省輝縣插隊。
青少年時期,徐浩淵一直是學校中的“三好學生”。文體活動的骨幹分子。被學生選為班級幹部。在“文革”中,她堅決反對以江青為首的“四人邦”的禍國殃民行為。
徐浩淵
為此,曾兩次被捕入獄(1968與1976)。1977年平反出獄。1968-1973,在河南輝縣務農期間,與當地農民結下深厚的情誼,至今保持著聯繫。1973-1976年就讀“河南醫學院”。1978-1991年,在“北京第二醫院”任內科醫生。1981年8月赴美留學。文化大革命後期,在北京創立文化沙龍,在當時的各種知青地下文化沙龍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徐浩淵在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ofNotreDame)讀研究生。於1984獲取神經生理和行為科學碩士,於1991年獲取藥理生理學博士。1992年獲得三年的美國國家基金獎,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作博士後研究。

獨特個性

1972年夏天,在北京國務院宿舍、鐵道部宿舍有一個小小的沙龍。以徐浩淵為促進者或沙龍主持人。她是人大附中老高一學生,文化大革命中的風雲人物,老紅衛兵代表,因為《滿江青》一詩影射江青而遭逮捕,入獄兩年。出獄後她便積極介紹西方文化。這個沙龍中主要成員多是業餘畫家和知青詩人,主要人物為畫家彭剛以及譚小春、魯燕生、魯雙芹等人,後來成為“白洋淀詩派”的頭面人物:岳重、栗世征當時作為歌者而參與這個沙龍。出入這個沙龍的還有當時已出名的依群。後來這個沙龍成為“白洋淀詩派”誕生的產床。
徐浩淵徐浩淵
當時沙龍的生活是大家聚在一起唱歌、看畫展、交流書籍畫冊、為照一位成員過生日、出遊……等等。沙龍的核心人物屬彭剛、但沙龍的“靈魂”是徐浩淵。彭剛是繼董沙貝、周漫遊等畫家以來中閡第一位現代畫家,當時剛17歲,就以其野蠻的力量震撼沙龍。此人是個天才。後考上北京大學化學系,現在美國。徐浩淵則讓人們傳得很神:她是當年蘇共莫斯科大學“二十八個半布爾氏維克”中那半個布氏維克徐邁進的女兒。在文革韌,她化妝成叫花子到陝北民間做考察。在城裡經常穿印花藍布的衣裳,這在當時被視為“標新立異”,但徐浩淵我行我素。

個人歷程

1993年,徐浩淵博士在回國探親期間,深感祖國的巨大變化,急需建立起一個心理衛生系統,以求社會的穩定發展和人民的安定生活。回美後,徐博士於1994年成立了非嬴利性的威靈基金會(World Link Foundation);聯絡了美國三大心理治療學派的最著名教授,包括“認知療法”之父:貝克(A.T.Beck)等教授,與中國心理學界人士共同為這項事業奮鬥。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
在1994-1998年期間,徐浩淵博士在美國深造臨床心理學,同時每年回國,不斷為各種邀請單位講課、諮詢。在國內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健康報、心理衛生雜誌等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
1998年9月,徐浩淵回到北京。在北京人民廣播電台開通“徐博士心理熱”,深受廣大聽眾的歡迎。
1999-2001徐浩淵博士任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教授臨床心理學研究生的課程;2001-2002任清華同方網路教育事業心育心心理教育中心總監。同時,徐浩淵為美國的“中國學會”等友好民間組織和大學的研究所開講座。積極地宣揚中國文化。力圖逐漸填補中美兩國之間的“文化溝痕”。
徐浩淵深信,中華民族同心協力,定將中國建設成一個世界上最富有、強大的國度。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定將給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文明作出最偉大的貢獻。
在21世紀中葉,美國時代周刊”的創始人,盧斯先生說過:“二十世紀,是美國的世紀。”今天,徐浩淵驕傲地向世界預見:“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人物貢獻

1993年,徐浩淵博士在回國探親期間,深感祖國的巨大變化,急需建立起一個心理衛生系統,以求社會的穩定發展和人民的安定生活。回美後,徐博士於1994年成立了非嬴利性的威靈基金會(WorldLinkFoundation);聯絡了美國三大心理治療學派的最著名教授,包括“認知療法”之父:貝克(A.T.Beck)等教授,與中國心理學界人士共同為這項事業奮鬥。
徐浩淵徐浩淵
於是在北京人民廣播教育台,開設了一條《徐博士心理熱線》,與聽眾直接對話。從6歲的小女孩,到80多歲的老人,沒有羞澀、沒有畏懼,每個人都敞開心扉訴說;徐浩淵博士在電話的這一端,沒有空話和說教,傾心聆聽每個人的苦惱與困惑。有時,好像梳理纏亂的棉線團,絲絲縷縷,找尋出事情的頭緒;有時,仿佛張開雙臂,迎接迷途的孩子,撫慰受傷的心靈。下了節目,徐博士拍檔洪瑕經常接到大量的電話與信件,人們渴望實實在在的幫助。而徐浩淵也非常願意幫助人們。
徐浩淵在尋求心理幫助的人,她認為:大多數沒有心理疾病。在美國,60%以上的人口,一生中尋求過心理幫助。這是現代人的特點,也是人類社會發展成今天這種高速、複雜的結構,造成的必然結果。在過去的十年里,全世界第一位使人喪失工作能力的疾患是情感障礙。這也是為什麼,在20世紀末,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把心理健康納入了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標準。從中國去到美國,十七年之後,又回到中國,其間觀察自己和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歷程,使她終於認識到:每個現代人,一生中都需要接受至少一次基礎心理教育,如同學習識字、算術一樣。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它使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在徐浩淵的一本書中,這樣描述到: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度里,人們是如何抗爭命運,如何面對相同的與不相同的痛苦與歡樂,是如何成長、成熟起來的。民眾手中的這本小書,交織著中國人和美國人的生活與夢想。在其中,也許你會發現親人朋友和自己的影子。在這枚充滿活生生廣播熱線對話的CD糟里,也許你能夠聽到他人和自己靈魂深處的呻吟與吶喊。徐浩淵深信,這種幫助我創造美好生活的神奇力量,也能幫助你變得可愛、自信,扶助你塑造自己的幸福人生。
徐浩淵博士書的特點像是中藥——治本,使讀者自己學習認識和平衡內心的基本方法以後,面臨各種情況,他們自有辦法處理。另外一個特點:深入淺出,易讀。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得到不同的東西。例如,一個12歲的女孩讀了第一章,說“挺好的,”然後自己躲到房間裡想心事去了;做家長的人的反應是:“快、快、快出書,等不急要想知道下面說什麼。原以為自己的教育方法很先進、很科學了,讀了這幾頁,發現自己竟然大有長進。”

媒體報導

人民日報 1997.10.31
“讀者之友”報導了徐浩淵的工作,並刊登她給讀者的回信
“歷史的回聲”刊登中央戲劇學院教授楊建的文章“紅衛兵集團向知青集團的歷史性過渡”,其中,1、徐浩淵沙龍
健康報1999.1.18
“心理導刊”專訪徐浩淵博士談“東西方人有什麼不同”
時代華納中國新聞之旅1999.9.
邀請徐浩淵給來華參加“財富”論壇的美國新聞界巨頭講座,為此,《時代華納》總裁李文先生特意給徐博士寫信感謝。
CCTV41999.10.“共和國同齡人”做了徐浩淵的專訪報導節目20分鐘
徐浩淵徐浩淵
人民日報網路版1999.12.10.
邀請徐浩淵作為專家主持健康論壇,談婚戀
CCTV《實話實說》2000.5.
邀請徐浩淵做專家嘉賓,談性教育。
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2001
徐浩淵博士談中國心理健康
英國廣播公司BBC2001.5.15
邀請徐浩淵與聽眾談中國人的焦慮
CNN2001.4.
報導徐浩淵開啟的網路心理教育
(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刊登了徐浩淵在北京朝陽區為教師開啟的網路心理課程,但是日期和報導找不到了)
CCTV《實話實說》2002.4.
邀請徐浩淵做專家嘉賓,談青少年自殺。
中國日報(ChinaDaily)2003.1.21
報導徐浩淵對中國心理健康狀況的看法和她的工作

發表文章

徐浩淵“中美婦女地位變化隨想”光明日報,1995.9.6。
徐浩淵“我的反思”世界日報(北美),1997。3。30。
徐浩淵“心理支持系統與社會安定的關係探討”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7,第2期。
徐浩淵“心理衛生與心態失衡”人民日報,1997.10.30。
徐浩淵“應注意青少年的身心發育”人民日報,1997.12.19。
徐浩淵“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人民日報,1998.1.21。
徐浩淵“為了孩子的心”健康報,1998.4-5.
徐浩淵“心理醫生是心靈的鏡子”健康報,1999,2
徐浩淵“為教師減負”光明日報,2001,9,27;健康報2001,10,1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