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夢:富蘭克林自己的故事

美國之夢:富蘭克林自己的故事

班傑明·富蘭克林,美國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思想家和散文家。只受過兩年正規教育,但通過自學成為學識淵博的學者和啟蒙思想家,參與起草《美國獨立宣言》及制訂美國憲法,是美國的“國父”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美國之夢:富蘭克林自己的故事
  • 作者富蘭克林
  • 譯者:李子丹
  • ISBN:9787537936347
  • 頁數:223
  • 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9-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143000
  • 紙張:膠版紙
內容簡介,內容提要,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前言,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內容簡介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美國人是誰?你的回答也許是華盛頓,也許是林肯,甚至也許是比爾·蓋茨,但美國人卻告訴我們:是班傑明·富蘭克林。
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發明家、商業家、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外交家……富蘭克林頭上的光環林林總總,他一生的涉獵之廣是無比驚人的,僅在科學領域,他的研究就涉及物理、數學、光學、熱學、植物學和海洋學。他還發明了避雷針、新型路燈、節能烤爐、雙焦距眼鏡、活動梯式摺疊凳、玻璃琴等。他創建的“北美科學學會”中,先後有95名會員獲得諾貝爾獎。但是,使富蘭克林成為“第一美國偶像”的真正原因卻是——這個出生於貧苦肥皂作坊主家庭,只上過兩年學的窮孩子的奮鬥經歷和成功事例,最生動地演繹了一個普通人白手起家的“美國夢”,成為“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以及資本主義精神完美體現的例證。
在聽過富蘭克林作為美國開國元勛的政治家故事後,在驚訝於他從暴風雨中捕捉雷電的科學傳奇後,我們當然更有必要親耳聆聽這位奇蹟人物的樸實自述,了解一個本來再普通不過的人,是怎樣成長為一個“最偉大的美國人”的。

內容提要

他曾赤手空拳闖天下,最終落腳費城,滯留在這誘惑之都,他自立門戶,開創出一片新天地,總結出了13條完美道德準則;從編寫曆書開始,他開始步入社會舞台,熱心費城公益,倡議組建聯邦政府;他滿心熱情地專注於他的工作,這樣的激情啟發了他“從天空奪取閃電”……他一生的終點就結束在赴英倫請命!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班傑明·富蘭克林 (Franklin.B.) 譯者:李子丹 班傑明·富蘭克林,美國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思想家和散文家。只受過兩年正規教育,但通過自學成為學識淵博的學者和啟蒙思想家,參與起草《美國獨立宣言》及制訂美國憲法,是美國的“國父”之一。 一生髮表過大量科技著述和政論文章,代表作有文學著作《窮理察曆書》、《富蘭克林自傳》等;科學著作《電學實驗與觀察》、《關於導電物質與效應的見解和推測》、《在美國費城所進行的關於電的實驗與觀測》等。

圖書目錄

第1章 赤手空拳闖天下
第2章 落腳費城
第3章 滯留誘惑之都
第4章 自立門戶
第5章 開創一片新天地
第6章 13條完美道德準則
第7章 步入社會舞台
第8章 熱心費城公益
第9章 倡議組建聯邦政府
第10章 “從天空奪取閃電”
第11章 赴英倫請命
附錄 《窮理察曆書》摘選(英漢對照)

前言


Preface
資本主義精神的完美代表
A Perfect Representative of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班傑明·富蘭克林無疑是一個地道的早慧者,他的一生,猶如一本無法讀盡也無法詮釋得明明白白的書,當你自以為了解了這個達·文西類型的人物時,答案很快會被後來的見證再次推翻。
富蘭克林的一生被眾多光環籠罩著:18世紀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實業家、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發明家、哲學家、幽默大師、公民領袖、科學家、自學成才者和民族英雄……富蘭克林以非凡的熱情嘗試了各種領域的探索,他的輝煌成就,同時代幾乎無人能及。“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的這句名言可謂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用一輩子的時間,走完了別人要走幾輩子的路。
諸如莫扎特、貝多芬、凡·高或愛因斯坦等天才人物,往往在少年、青年時期就顯現出了其在某方面的超凡特質,並一生執著於此。而富蘭克林則完全不同,他似乎天生具有觸類旁通的天分,對他來說,最大的學問莫過於經驗與智慧。他的知識和成就並不單一地來自成長過程中的摸爬滾打,而是通過廣泛的閱讀和細心的觀察與思考,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並增強自己對概念的理解,將經驗與智慧作為開啟其他學科的金鑰匙,並在多個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是舉一反三的行家裡手,在他一生中,每當面臨抉擇時,很少有聽天由命的盲從,他的成就是理性與智慧疊壘的殿堂。
富蘭克林除了在商業、政治和科學等方面成就斐然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對美德的推崇。他說:“我們不能因為《聖經》禁止某些行為,就說這些行為是壞的,或是因為《聖經》叫我們去做,就認為是好的。但是當我們考慮了事物的各種情況以後,也許正因為它們對我們不利,所以我們要禁止這些行為;或是正因為這種行為本身對我們有益,所以我們要去做。”在他看來,人們之所以應當注意個人的道德品行,是因為有德行的人才能事業成功,諸事順遂;有德行的人去服務於公眾,報效國家,才能保證公眾福祉、國家利益不受損害。他在道德修養上追求完美的做法,實際上回答了他一直探尋的個人與推進社會進步的關係問題。
富蘭克林很滿意他自創的修身養性的13種辦法。他在79歲回憶此事時,特彆強調他的後人應當知道他們的祖先一生中持久不變的幸運,全靠這些“小小的方法和上帝的祝福”——他長期的健康和他那到老年仍強健結實的體格歸功於凡事有節制;他早年境遇之安適和他謀生的手段、賺得的金錢,以及他在學術界得到一定聲譽、他能成為一個有用的公民,這些都應當歸功於他的勤勞和儉樸;國家對他的信任和授予他的光榮職位應歸功於他的誠懇和正直;他的寬容、和氣和他談話時的愉快率直應歸功於這些品德的綜合影響,儘管他未能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由於他談話時的愉快率直,使他直到晚年還能受人們的歡迎,包括年輕人也喜歡同他交往。他似乎天生具備行為糾偏的能力,對美德這類抽象的概念有著異乎尋常的洞察力。正是這種從年少時代就開始的一錘一錘的鍛造,將一個印刷工最終造就成為美國的開國元勛。而這一切,全是只接受過兩年正規教育、12歲就成了一個小工匠的富蘭克林自身努力的結果。
他的功績光耀史冊,他的發明惠澤後人,然而,真正使他在逝世後二百餘年來仍能成為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年人的偶像的原因,則應歸功於他留下的那13條道德準則。
在富蘭克林身上,凝聚著北美資產階級的全部特質:不畏宗教權威、敢於衝破傳統藩籬、實用的功利主義哲學。從他的一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國資產階級成長的脈絡。富蘭克林身處理性時代,啟蒙思想對他的影響極其深遠,他是離經叛道者,用自己的頭腦思索一切,決不使自己陷入宗教的某派特有教條或教派間的神學爭論中去。作為一個自然神論者,他把宗教的作用和勸善懲惡聯繫起來,這就是他所提出的上帝最看重的莫過於對人行善,善惡皆有報應,或在今生,或在來世。他確信,“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中,對人生幸福最重要的莫過於真實、誠摯和廉潔”,而“《聖經》本身對我並沒有重要性”。
富蘭克林生活的時代正值美國從殖民地向獨立的資產階級國家邁進的重大轉折時期,他白手起家的故事是“知識改變命運”的生動例證。他的一生,堪稱資產階級精神完美的典範。
編者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親愛的兒子:你知道,我一直醉心於收集有關家族前輩的遺聞軼事。你肯定還記得,咱們在英國時,我經常向家族中那些仍然健在的成員們詢問有關這方面的情況,甚至還常為此不惜長途跋涉。因此,我相信,你必定也同樣渴望了解我的生活經歷,了解我曾經經歷過的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所以,在這不被打擾的數周的鄉村休閒時光中,我希望自己能坐下來,好好地為你寫下這些故事。而且.感謝上帝的保佑,出身卑微的我經過奮鬥後,終於得以功成名就,且至今一帆風順,幸福快樂。這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我一生的立身之道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我想,我的後代們如果了解這些處世之道,或許也能從中有所借鑑吧。這正是我寫作的另一個目的。
每當我回顧起自己的一生,都情不自禁地想,倘使命運再給我一次生活機會的話,我必定還會義無反顧地作出同樣選擇的。作家們的書籍再版時,總能獲得修正初版時的某些錯誤的機會一我所求於命運的,也僅僅就是這種修正自己在過往的人生中曾經犯過的錯誤的機會。當然,如若可能,我也同樣希望能把某些不幸的磨難變得更順利些。不過,如果這些不幸都不可避免,我也絕不後悔。但這種奢望顯然不可能了,昔日不會再來,那么,最能重現過去的似乎就只有回憶了。為了讓回憶儘可能地持久些,唯一的選擇,似乎就只有把它寫下來。
我將依照老年人的習慣來講述自己過去的經歷。當然,我會努力不讓年輕人厭煩,以免他們不得不為了表示尊敬而勉強聽完我的故事。我得承認,寫自傳或許還能大大地滿足我的虛榮心。老實說,我過去常聽見或讀到有人在剛發表完類似“我可以毫不虛榮地說”這樣的開場白後不久,某件揭示其愛慕虛榮本性的故事就接踵而至了。確實,多數人都只能看到別人的虛榮,卻不能反省自己,懼於剖析自己到底沾染了多少虛榮心。幸好,我並不是自命清高之徒,如果我真的在某事上產生了虛榮心,那我一定會為它留下一個公正的位置的,因為我相信,這樣做,不但對本人不無裨益,對周圍的人也不無好處。因此,毫不誇張地說,在許多情況下,一個人除了應該感謝上帝賜給他種種安逸之外,還應該感謝上帝賜給了他虛榮心。
談到上帝,我願意十分謙恭地承認,我一生中的幸福全賴上帝的仁慈眷顧,正是在上帝旨意的引導下,我才尋找到了成功的處世之道。雖然不應該這么臆斷,但是,我仍然深信,上帝將會一如既往地祝福我,甚至在我們遭受危難時。無論是繼續享受幸福,或是忍受命中注定的厄運(像其他人一樣),我的未來,只有上帝才能知曉、才能掌握。
三位伯父
我曾有幸得到一位伯父的筆記(這位伯父和我有相同的愛好),從中得知廠一些有關我們這個家族的祖先們的詳細情況。據他記載,我們這個家族在北安普敦郡。的埃克頓村至少生息了有300年之久,而在這之前又究竟存在了多少年,就不得而知了(也許從他們採用“富蘭克林”為我們家族姓氏的時候算起吧。在這之前,“富蘭克林”只是一個普通社會階層的名稱)。當時,我們這個家族大概擁有30英畝土地,依靠世代下日傳的打鐵生意來維持生計。根據家族的習俗,這項生計向來由長子繼承,因此,理所當然地傳到了我伯父手中。我後來又查閱了一番埃克頓的教區記錄簿,上面詳細地記載著自1555年以來祖先們的婚喪嫁娶情況,而在這之前的記錄,則是一片空白。正是從這份記錄上,我了解到,自己是上溯五代人中最小的兒子。
·富蘭克林的外祖父是最早到新英格蘭定居的移民之一,然而還是一片荒蠻之地的殖民地並非傳說中的“地球上唯一的天堂”這幅繪畫描繪了新移民初采乍到時的困境,因為錯過了種植的季節,他們只能在缺衣少食的處境中熬過漫漫冬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