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 保護區級別:國家級
- 批覆時間:2019年12月
- 地理位置:四川省
- 保護內容:羌族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
- 保護方式:整體性保護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文化和旅遊部於2019年12月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汶川縣、理縣和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松潘縣、黑水縣、平武縣,對羌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搶救保護和區域性整...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原文化部於2008年10月批覆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位於陝西省寧強縣、略陽縣。保護區對構成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核心內容——以活態存在並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自然環境、歷史遺蹟進行整體性保護。歷史沿革 2008年10月,陝西省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得文化部批覆。2023年7月...
《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方案(2022—2025年)》,是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綿陽市、阿壩州於2022年2月25日聯合出台的檔案。出台背景 2019年12月,位於阿壩州和綿陽市境內的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正式公布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至此,阿壩州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3...
2007年到2018年,全國共有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先後獲批設立。由於尚處試驗性階段,因此各保護區暫定為“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018年12月,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2019年12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最古老的羌文化發源地 這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羌文化發源地,直至今天,僅存在四川岷江流域的羌民族還保留了許多先輩的文明。歷經千年不倒的羌寨、碉房和邛籠仍在雪山下矗立;被稱為世界橋樑先驅的懸筒和溜索仍在峽谷上空搖盪;萬物有靈的原始崇拜仍在轉山會和羌歷年上作人間主宰;沒有文字的羌族文學仍在老人的口中...
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北川成為中國唯一羌族自治縣。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品牌底色,禹羌文化、紅色文化、抗震文化和感恩文化交相輝映,是中國大禹文化之鄉、中國羌繡之鄉、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基地。北川羌族自治縣擁有2個國家級、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1個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第四條 發揮羌鄉風情、九黃線風景旅遊帶、地震遺存與抗震精神等地緣與文化優勢,加快融入“藏羌彝文化走廊”,打造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和“全域旅遊示範縣”,推進旅遊經濟強縣建設。旅遊業發展應當突出“禹羌”品牌和相應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推進生態旅遊、休閒度假旅遊、民族文化旅遊等項目的...
(文化和旅遊廳、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六)深化區域性整體保護。完善文化生態保護區部門間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強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推動民族地區、長江和黃河流域、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特色文化形態挖掘研究和整體性保護,建設一批非遺保護傳承基地,認定一...
2008年6月24日,文化部立即啟動了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組織專家調研小組分赴災區,實地考察災後非物質文化遺產受損情況,召開地震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作座談會,全國地震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恢復重建規劃專家論證會。通過實地調研和會議研究,完成了包括“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規劃綱要”在內的《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