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化數字博物館

羌族文化數字博物館

羌族文化數字博物館是一個不斷豐富更新的網上展示平台,用不同的專題展現羌族古老悠久的歷史文明與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以及當代的文化遺產保護,數字博物館展示羌族文化的圖片、影像等多媒體資料,並匯集與羌族文化相關的學術論文、專題報導、新聞等信息。包括羌族概況,羌之印象,美好家園,遺產保護,搶救重建,學術研究,新聞動態八個板塊,全面介紹了羌族文化的深刻內涵以及遺產保護現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羌族文化數字博物館
  • 類別:自然博物館
  • 地點: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
  • 館藏精品:“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災區非物質文化
背景,過程,意義,

背景

震驚世界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給羌族聚居區帶來了幾近毀滅性的災難,不僅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也對災區內羌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古老文明造成了巨大破壞。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全力支持,緊急行動,萬眾一心、同舟共濟支援災區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地震後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立即啟動災區文化保護行動。文化部表示,將儘快確定保護區的範圍,並從文化傳承人、文化活動設施、文化遺產實物搶救等多角度進行災區文化生態保護。

過程

地震後,溫家寶總理在赴北川羌族自治縣指導抗震救災時明確提出:“我們要保護好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的古老文化和文明”。2008年6月24日,文化部立即啟動了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組織專家調研小組分赴災區,實地考察災後非物質文化遺產受損情況,召開地震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作座談會,全國地震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恢復重建規劃專家論證會。通過實地調研和會議研究,完成了包括“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規劃綱要”在內的《汶川地震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恢復重建規劃綱要》的論證和編寫工作。“羌族文化數字博物館”正是在此基礎上創建的,從論證、籌建到開通不到一個月時間。

意義

羌族文化數字博物館的建設和開通,就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抗震救災恢復重建,搶救保護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舉措。“羌族文化數字博物館”的建立,對於宣傳羌族文化,搶救保護羌族非物質文化文遺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