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熏

羊熏

西漢。焚香熏爐。爐身以羊為外形,作跪臥狀,雙耳下垂,一蹄前伸,羊須垂至前胸。頸部掛飾鬃纓、響鈴。腹腔中空,背做透雕,上有一圓形熏蓋。整器體形豐滿勻稱,羊端祥寧臥, 形態逼真,設計巧妙,是漢代寫實藝術的佳作。1968年河北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羊熏
  • 出土地點:河北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
  • 館藏地點河北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西漢
羊熏簡介,熏爐,

羊熏簡介

洛陽鐘鼎青銅器產品信息
名 稱:羊熏
年 代:西漢
洛陽鐘鼎青銅器洛陽鐘鼎青銅器
出 土:1968年河北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
復仿製尺寸:長31cm、高15cm
用 途:家居擺放、商務禮品、外事禮品、高檔文化禮品

熏爐

古時用來薰香和取暖的爐子。圓形,大腹,兩側有環,青銅製。宮廷及富貴人家多有之。若熏衣被,可外加竹籠,即稱為“熏籠”。《藝文類聚》卷七十引漢劉向《熏爐銘》:“嘉此正器,嶃岩若山;上貫太華;承以銅盤,中有蘭綺,朱火青煙。”謝惠連《雪賦》:“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
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褥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製工具越來越少。奏漢時期,隨著瓷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製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麵,胎體也更為輕薄。中國古代銅器,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雖然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我國銅器的出現,晚於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擬。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