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酆六天

羅酆六天

羅酆六天,中國傳說中羅酆山的六天鬼神,主斷人間的生死禍福。羅酆六天,指羅酆山的六天鬼神,主斷人間的生死禍福。分別為:紂絕陰天宮、泰煞諒事宗天宮、明晨耐犯武城天宮、恬昭罪氣天宮、宗靈七非天宮、敢司連宛屢天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酆六天
  • 國籍:中國
  • 職業:傳說中羅酆山的六天鬼神
介紹,記載,

介紹

羅酆山:道教傳說中的山名。傳為酆都大帝統領的鬼所。後附會為重慶市豐都區的平都山,指為冥府所在之地。酆都山在北方癸地,故東北為鬼神,死氣之根,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百里,其山洞元在山之下,周回一萬五千里,其上下並有鬼神宮室,山上有六宮,洞中又有六宮,一宮周回千里,是為六天鬼神之宮。
羅酆六天
羅酆:道教傳說中的山名。傳為酆都大帝統領的鬼所。後附會為重慶市豐都區的平都山,指為冥府所在之地。山在北方癸地,故稱"北羅酆"。簡稱"北酆"。
六天:為守宮神

記載

在北方有座死者聚集的酆都山,山上有外宮的“六宮”,也有洞中內宮的“六宮”。由於外宮與內宮的制度相同,就稱“六天”治理“六宮”。因此,東晉時的“六天”被認為是治理死者世界的酆都山的鬼神。
並且以上引文與陶弘景編著的上清派道經《真誥》卷十五《酆都宮》記載的內容大致相同,又《真誥》卷十九“又按三君書有全卷者,唯道授,二許寫。酆都宮記,是楊及椽書,並有首尾完具。事亦相類”。其中為楊(楊義)、椽(許)作的《酆都宮》與《真誥》卷十五的《酆都記》是同一內容。又楊、許為東晉國中期人,故可知東晉國中期的上清派對酆都宮有關“六天”的傳說應該是很熟悉的。
並且,東晉中後期的葛氏道經典也同樣有把酆都山作為鬼魔聚集之地的記載:“東山神咒,攝召九天,赤書符命,制會酆山,來魔送鬼,所誅無,悉詣木宮,敢有稽延。”(《太上洞玄靈寶赤書玉訣妙經》卷上)小林正美以《抱朴子》卷三對俗篇的“勢可以總攝羅酆”這句話為據,推測西晉時羅酆山似乎也是一個恐懼的地方(羅酆山就是酆都山,見《真誥》卷十五所引《酆都宮記》),並且與東晉一樣,也被稱為是死者鬼神居住的地方。他還說,如果酆都山的“六天”是基於五行思想與由來於北方的數“六”的話,那么,西晉時的酆都山大概也是在北方一帶。
與東晉一樣,不但有“六天”宮,而且存在由“六天”來統轄這樣的事實。由此可見,酆都山“六天”作為加害人民的魔鬼並為民所恐懼的事實,在東晉國中期的上清派以及葛氏道中間是存在的。
東晉國中期的天師道對“六天”有所了解,但當時的天師道還未視“六天”為惡鬼。因為作為在上清派、葛氏道中間流傳的“六天”魔鬼傳說,在江南一帶盛行。當東晉初天師道移居江南時,信徒們的信仰還是依賴自家天師道的傳統,即相信泰山是死者的世界。不可能馬上接受在上清派、葛氏道中間流傳的酆都山與“六天”的傳說。比如現存的當時天師道經典《女青鬼律》與《太上正一咒鬼經》就沒有“六天”這個詞。因為張魯降曹後,天師道曾大批北遷,此時在江南一帶卻盛行酆都宮“六天”傳說。南北之隔,不太可能互相影響。即使在天師道南移後,也不可能馬上採用別家之說。只有在不斷的接觸中,才慢慢會有互相影響的可能。
劉宋時期天師的“六天”說,是根據東晉國中期上清、葛氏道諸派有關酆都山“六天”的傳說,企圖重新確立理論、弘揚教祖張陵創教的偉大,突出天師道優於別派的特點,來拯救自身組織渙散、教團混亂、日益沒落的局面而形成的。
【“六天”與“三天”及“九天”的關係】
劉宋時期的天師道那裡,“六天”是一個惡鬼形象,“三天”則作為善神出現,並提出用“三天”代替“六天”的主張。小林正美在談到構成“三天”思想的三個條件里,有兩個條件與“六天”有關。並且,小林正美在探討“三天”觀念的淵源時,把它和“九天”聯繫了起來。何謂“三天”?“九天”?這兩個概念與“六天”純屬數字上的巧合,還是有其內涵上的聯繫?清楚這一點對理解本文的主題有很重要的關係。
《劉宋時期天師道“三天”思想及其形成》一文中,指出“三天”這一概念並非劉宋時期天師道獨創,而是源出東晉初期葛氏道文獻原本《五符經序》與原本《五符經》,①例如:“三天太玄陽生符”、“三天太玄陰生符”、“三天太上伏蛟龍虎豹山精文”。同時,在這兩部經典里也出現“三天”與“九天”被一起使用的情況。例如,“九天真王”和“三天真皇”一起作為神的名字出現;“九天真靈經、三天真寶符、九天真金文”一起作為經和符的名字出現:“睹九天之靈奧,觀三天之寶囿”一起作為天上的場所出現,等等。從中可以看出“九天”與“三天”是被作為修辭來使用的,其目的是美化被修飾的事物。而且“九天”與“三天”被作為天上的兩個世界存在,顯出“九天”與“三天”的神秘性。但是,到西晉為止所有道教文獻里均未見有“三天”觀念。可見“三天”與“九天”的最初聯繫是在原本《五符經序》及原本《五符經》里。
九天”的觀念最早於《楚辭》,後又在《呂氏春秋》、《淮南子》及《史記·封禪書》等道教成立以前的諸文獻中出現,即使在道教經典《太平經》與《抱朴子》內篇里也有記載。但小林正美並沒有說明“九天”一詞在這些道教成立前的古代文獻中的具體意義。
從《抱朴子》卷十九遐覽篇里的“九天發兵符”、“九天符”與在原本《五符經序》以及原本《五符經》里把“三天”和“九天”一起使用的材料來看,至少在道教成立後,“九天”就被作為一種神秘的東西出現。之後道教又在原本《五符經序》與原本《五符經》把“三天”與“九天”聯繫在一起作為天上的兩個世界,賦予了神秘的內涵。但是弄不清何以“天”前冠以數字“三”與“九”。另外,源於上清派的“六天”一詞也是在東晉初期出現,這是否可以說明東晉初期的葛氏道和上清派依於古代文獻有關“九天”的記載,離析數字“九”,分為“三”與“六”,配以神秘的“天”,然後各自定“三天”為善神、“六天”為惡鬼之義。若果真如此,劉宋時期的天師道把“六天”作為“故氣”來排斥並代以“三天”的思想,是有一定理論基礎的。並且,這也是符合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劉宋天師道取“三天”(善神)去“六天”(惡鬼)以重新武裝自己的境況。
【結語】
道教中的“六天”思想架構於東晉國中期上清、葛氏道諸派有關酆都宮“六天”的傳說,再經由劉宋時期的天師道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對自身的思考而逐漸形成的。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組織在它創立之時,都會為其尋找現實根據和理論基礎。並且,當其受到危機時,它會根據現狀吸收別派思想,從理論上重新武裝自己。漢代佛教的傳入與中國本土文化的碰撞以及對道教的影響可想而知。這種碰撞和影響是道教“六天”說產生的文化基礎。
另外,魏晉世道混亂,玄學、佛教、神仙道教“三道”盛行,用劉宋天師道的話說是“三道”混雜,群邪滋盛,不辨真偽,民不聊生。這是道教“六天”說產生的現實社會基礎。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儒家也有“六天”之說②,它是以鄭玄為代表的儒家對周時祭祀制度的一種解釋。
魏文帝提倡儒家禮教祭祀並對其他宗教採用壓制的政策,加上晉初統治者繼續曹魏政策,這對當時正處沒落的天師道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打擊。本文以為劉宋時期的天師道取上清派酆都宮“六天”魔鬼傳說,本身就是對儒家祭祀制度的反擊。
或許“六天”這一詞純屬巧合,可能也正是巧合之故,劉宋時期的天師道才把它拿來作為反擊儒家祭祀制度的最好理由。並且,用葛氏道“三天”觀念,衍化出“太清玄上三天”這樣一個全新的天師道特有的概念來反駁“六天”。③從教祖張陵創教到劉宋時期,“六天”一直作為魔鬼的形象存在。天師道之所以這樣做,是出於反對外來文化對中土文化的滲透和反擊儒家祭祀制度的需要。
註:
①原本《五符經》原名為《太上洞玄靈寶天文五符經》,原本《五符經序》原名為《太上洞玄靈寶天文五符經序》,成書於東晉初期,但在東晉中期時,增補了原本《五符經》,並把它和原本《五符經序》合併成二卷本《五符經序》。故有原本之稱以別二卷本。
②儒家的“六天”說探討,詳見《儒家“六天”說辨析》,《孔子研究》2002年第三期。
③在原本《五符經序》有如“上三天太上靈寶真經”的“上三天”這樣的概念,在《五符序》卷上的“仙人挹服五方諸天氣經”的南方朱丹三氣之天一條里有“上志泰情玄元之靈化、下和三氣之陶館”的話語。可知太清玄元表示的是三氣的天,故在《女清鬼律》里把“太清玄元”和“上三天”結合在一起,形成“太清玄元上三天”這樣一個天師道的特有概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