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會廉

羅會廉

羅會廉(1914-1944年),男,貴州普安縣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1914年,羅會廉出生於普安縣樓下河畔一個殷實的家庭。1928年,考入興義中學(前身筆山書院,現黔西南州興義一中)。1931年,考取昆明市昆華中學高中部。1934年,考取了上海暨南大學(1958年在廣州重建)土木工程系。1937年,奔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新四軍115師隨營學校學習諜報和情報業務,後任新四軍第四師(原新四軍游擊支隊、新四軍第六支隊)二科(偵察科)科長。

1944年12月3日,在安徽渦陽縣執行任務,遭日偽軍夜襲身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會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貴州省普安縣樓下鎮
  • 出生日期:1914年4月25日
  • 逝世日期:1944年12月3日
  • 職業:新四軍第四師偵察參謀
  • 畢業院校:上海暨南大學土木工程系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策反國民黨一個團
    建立津浦路秘密通道
    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人物介紹,人物故事,

人物介紹

1914年4月25日出生在貴州省普安縣樓下河畔一個殷實的家庭。他聰穎好學,14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興義縣中學。那時正是軍閥混戰、災難不斷的動亂年代,羅會廉親眼目睹到一個年齡較大的同學為抵制抓丁派款被槍殺的慘景。他怒火滿腔,憤憤不平,在心底埋下了對罪惡社會的仇恨。
1932年,羅會廉入昆明市昆華中學高中部讀書。在高中讀書時,羅會廉學習研究了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建國方略》等論著和一些進步書刊,思想境界顯著提高,回家過年時為親友張朝聘寫春聯和窗花,對聯是“生活必須貧民化,工作莫存私己心”;窗花是“做工即是求學,求學即是做工,大家努力做先鋒,同作有意識的努力,中國啊,我為你天天努力和奮鬥,你為什麼還居在半殖民地國家。”救國救民之情溢於言表。
1934年秋,羅會廉考入上海暨南大學土木工程系。在大學裡,他受到中共地下黨組織和進步人士的影響和啟迪,讀了大量進步書刊,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暨南大學畢業後,到淮南鐵路工程處任職。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羅會廉毅然拋棄淮南鐵路工作處的工作,奔赴山西臨汾劉村鎮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學兵隊報考。學兵隊將羅會廉轉介紹到八路軍一一五師隨營學校,後又轉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任第六班班長。抗大畢業後,被調入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訓練班,專習偵察情報業務。
1938年羅會廉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訓練班結業後,由延安介紹到彭雪楓領導的豫皖蘇抗日游擊區中心--河南省永城縣書案店,分配在新四軍游擊支隊。
1940年7月羅會廉所在的新四軍游擊支隊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1941年2月改為新四軍第四師。羅會廉在司令部歷任偵察參謀、四科(管理科)代科長、二科(偵察科)科長,他經常深入日偽巢穴進行偵察,為指揮提供可靠情報。
1944年12月3日,羅會廉率偵察小分隊路經渦陽縣東北到達石弓山以南的高樓莊住宿,被偽保長告密而陷入日偽軍包圍之中,羅會廉在突圍中壯烈殉國,時年30歲。

人物故事

進步青年投身革命
羅會廉,1914年4月25日出生在貴州省普安縣樓下河畔一個殷實的家庭。他聰穎好學,14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興義縣中學。那時正是軍閥混戰、災難不斷的動亂年代,羅會廉親眼目睹到一個年齡較大的同學為抵制抓丁派款被槍殺的慘景。他怒火滿腔,憤憤不平,在心底埋下了對罪惡社會的仇恨。
1929年,全國各地革命力量不斷增長,革命活動異常活躍。羅會廉在興義中學一些進步人士的宣傳影響下,開始對一些不合理的現象進行思索,反抗情緒不斷增長。這年7月下旬,羅會廉與劉仁安等人帶領100多名同學走上街頭遊行宣傳,反對外國傳教士用教義來奴化中國人民,要求提高教師的待遇。學潮持續了四五天,遭到反動當局鎮壓,劉仁安被逮捕。在這種情況下,羅會廉廣泛爭取社會開明人士和進步教師的同情和支持。在一片輿論聲中,幾經“交涉”,這次學潮在反動當局作出了增加學校教師的薪金、驅逐外國傳教士、釋放被捕學生劉仁安的妥協決定後宣告結束。
1932年,羅會廉入昆明市昆華中學高中部讀書。在高中讀書時,羅會廉學習研究了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建國方略》等論著和一些進步書刊,思想境界顯著提高,回家過年時為親友張朝聘寫春聯和窗花,對聯是“生活必須貧民化,工作莫存私己心”;窗花是“做工即是求學,求學即是做工,大家努力做先鋒,同作有意識的努力,中國啊,我為你天天努力和奮鬥,你為什麼還居在半殖民地國家。”救國救民之情溢於言表。
1934年秋,羅會廉考入上海暨南大學土木工程系。在大學裡,他受到中共地下黨組織和進步人士的影響和啟迪,讀了大量進步書刊,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暨南大學畢業後,到淮南鐵路工程處任職。1936年冬,國民黨貴州軍部一個姓羅的參軍路過普安樓下,看到些處富饒,驅趕羅會廉父母兄妹遠離樓下,國民黨隊伍在樓下吃喝玩樂數月,想將樓下占為己有。羅會廉知道後,組織貴州同鄉會,控訴國民政府,以合法手段、發動民眾抗爭反動軍閥,迫使蔣介石親自下手諭,命令貴州軍部責令參軍隊伍立即撤離樓下,樓下人民才得以安寧。
羅會廉羅會廉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發動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在國家存亡關頭,羅會廉毅然拋棄了優厚的生活和安逸的工作環境,隻身奔赴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系統學習了革命理論和毛澤東主席軍事思想,聆聽了毛主席的親自授課,革命理論水平和政治思想覺悟得到迅速提高。於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新四軍115師隨營學校學習諜報和情報業務。
智勇雙全的偵察兵
經過抗日軍政大學和115師隨營學校參謀訓練班學習畢業後,經延安介紹到彭雪楓領導的豫皖蘇抗日游擊區中心新四軍游擊支隊,羅會廉在新四軍游擊隊六支隊司令部任作戰參謀。後游擊支隊與八路軍一個旅合併為八路軍四縱隊、新四軍六支隊,“皖南事變”後,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紅軍著名將領、抗日名將彭雪楓任師長,鄧子恢任政委,張震任參謀長,羅會廉擔任偵察科長。其間,羅會廉圓滿地完成了押送一批黃金轉交中央的任務和秘密聯絡準備起義的國民黨一四二師四二五團團長陳銳霆的使命。
1942年至1943年,在抗戰形勢好轉的情況下,羅會廉在上級的領導和支持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建立了數十個解放區與敵占區相結合的情報網點。在敵後艱苦的鬥爭環境裡,他積極開展偵察工作,建立起情報網路,為培養更多的偵察人員,他經常到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抗大四分校給學生講授偵察知識,為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做出特殊貢獻。在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的初創階級,新四軍游擊支隊處於敵偽頑匪的軍事圍困、經濟封鎖之中,環境惡劣,戰鬥頻繁,偵察任務異常艱巨繁重,而偵察人員卻又少得很。羅會廉總是時而化裝成商人,時而化裝成農民,時而喬扮為敵軍,深入虎穴,每次都較出色地完成了偵察任務,為我軍取得軍事上的勝利,減少兵員損失提供了大量的情報,豫皖蘇邊區一支偵察隊伍在羅會廉的培訓下迅速地成長起來。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張震上將在回憶羅會廉時說:“他化裝什麼人就像什麼人……他帶領的偵察隊有時穿便衣化裝商人深入徐州、宿縣、蚌埠等敵偽據點偵察,取得第一手材料。在戰鬥前總是他率領偵察隊或騎兵連預先詳細了解情況,為建立根據地、殲滅敵偽軍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情報。”
羅會廉與戰友羅會廉與戰友
由於日偽的嚴密封鎖,延安與新四軍的聯絡一度中斷。羅會廉到運河支隊考察,建立了津浦路秘密通道,形成一條快捷、安全的通道,為保持黨中央和新四軍的通暢聯繫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策反國民黨一個團
皖南事變”後,羅會廉任新四軍四師(原新四軍游擊支隊、新四軍第六支隊)二科(偵察科)科長。這時,國民黨軍隊已形成對新四軍四師的軍事包圍,為避免“皖南事變”的悲劇在皖北重演,羅會廉接受了策反國民黨九十二軍一四二師四二五團的艱巨任務。
新四軍四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以渦河為防線的,所以渦河南北往來都要經過嚴格盤查。在這劍拔弩張的非常時刻,國民黨頑軍對渦河的封鎖更為嚴密。當時,國民黨四二五團駐守在渦河南岸。羅會廉打扮成商人,巧妙地穿過頑軍的道道封鎖線,兩次找國民黨四二五團團長兼第五總隊指揮官陳銳霆(中共地下黨員,與共產黨多年失去聯繫)商討起義之事。
後在兩軍交戰時,羅會廉再次幾經周折,冒著炮火找到陳銳霆商議起義事宜,終於在新四軍四師戰鬥失利時促成國民黨四二五團作出了提前起義的決定。羅會廉將這一訊息迅速地向彭雪楓師長作了匯報,為提高我軍的士氣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彭雪楓師長和中央領導人對國民黨四二五團的起義作出指示後,羅會廉又一次將毛主席、朱總司令等中央首長的指示電文和彭師長的具體安排意見轉達給陳銳霆。陳銳霆看了中央首長的指示電文“為了政治上打擊蔣介石反共,軍事上遲滯李仙洲援戰,同意陳團在‘堅持團結,堅持抗戰,反對中國人打中國人’的口號下光榮起義”後,更堅定了立即起義的決心。
在他的努力下,國民黨四二五團在新四軍四師戰鬥失利時提前進行了起義,第二天,陳銳霆率部舉起義旗,使這支部隊成為抗敵反頑的人民軍隊。陳銳霆將軍回憶起他與羅會廉第一次會面時的情景時說:“我倆相處雖然只有兩日夜,但談的問題很多。他敦厚穩重、樸實無華,有淵博的知識,對馬列主義革命理論、時事政治、黨的政策了解得既多又很深透,他的風度儼然是一個學者。他不避艱險、英勇機智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質一下子就感染征服了我,使我有相見恨晚之感。”
年僅三十獻身革命
1944年12月3日,羅會廉帶領6名偵察員受命到蕭縣執行任務,當晚住在永渦陽縣石弓集南高樓莊。這一訊息被偽保長獲知,密告了駐在臨渙集的日偽軍。拂曉前,日軍一個大隊及偽軍共300餘人包圍了高樓莊,他銷毀攜帶的軍事機密後率眾突圍。戰鬥持續一個多小時,敵人越來越多,羅會廉他們數次突圍均未成功,終因敵我力量懸殊甚大而全部傷亡。日偽發現羅會廉是團級幹部,應該掌握很多機密,決定活捉羅會廉,羅會廉在突圍中不幸中彈犧牲。羅會廉犧牲後,敵人為發泄對新四軍的仇恨,殘忍地用槍托、石塊砸破他的頭顱。羅會廉犧牲時年僅30歲。
青山處處埋忠骨
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羅會廉犧牲後,為悼念這位無產階級戰士,四師和蒙北根據地人民把他的屍骨安葬在新四軍第四師師部駐地,也就是現在蒙城縣壇城鄉王樓村。新四軍第四師和當地民眾隆重地召開了追悼會,動員全師化悲痛為力量,消滅皖淮敵占區的日偽武裝。新四軍《拂曉報》、新華社分別登載了張震參謀長《血債要用血來還》的悼念文章。為銘記烈士功績,新四軍第四師首長、司令部和政治部及當地民眾敬立了紀念碑,幾座紀念碑上分別刻著四師司令部政治部撰寫的碑文《羅會廉烈士傳略》;韋國清、張震、吳芝圃聯名挽書:“會廉同志千古”,壇城鄉民輓詞“義勇可風”;新四軍第四師副師長韋國清、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吳芝圃共立的墓碑上鐫刻著:
八稔歲月專精參謀業務詎料功績甫著勝利在望身先死;
卅一年華獻身革命戰爭孰意壯烈犧牲齎志以歿事堪哀。
羅會廉在蒙城、壇城一帶做了大量革命工作,在當地人民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壇城數千民眾為他樹碑記實,其碑勒文:
科長羅會廉先生,當代之國士也,器識過人,英毅邁眾,生逢亂世,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之急。七七事變,參加八路軍,以功升偵察科長,石弓山之役,慷慨捐身。烈哉!爰為之頌曰:山有時而為湖,海有時而為田,獨先生之壯烈,與日月而常懸,其死者一時,其不死者立千秋萬代而猶然!
壇城鄉全體人民敬頌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十二月
羅會廉墓成後,遠近民眾自發前來祭掃,天長日久,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會,羅會廉烈士陵園已成為豪州市和蒙城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旅遊景點。1998年羅會廉妻子許璞去世,為完成老人的遺願,一年後,他的兒子把母親的骨灰從南京遷來與父親合葬。2014年,蒙城縣將羅會廉和許璞的靈柩遷移到蒙城縣城,新建羅會廉烈士墓,新陵墓地勢平坦,松陰滿地,安詳靜謐。如今的烈士墓墓前建造了花壇,四周遍植了青松,濃郁的青松四時翠綠,盛開的鮮花飄著芬芳。每年清明,少先隊員們列隊來到烈士墓前敬獻花圈,每當這時,他們都會懷著崇敬的心情,高唱懷念羅會廉烈士的歌曲:
皖北的平原上野花飄香,
羅會廉烈士長眠在大道旁。
起伏的松濤是他均勻的呼吸,
萬里藍天是他廣闊的胸膛。
我們少先隊員來到烈士墓前,
紅領巾映照著金色的陽光,
留下了皖北人民的真摯敬意,
帶走了革命前輩的崇高理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