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百度名片,基本概況,歷史沿革,東山祖廟盛會,
百度名片
羅定東山祖廟始建於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位於羅定市羅鏡東山公園山上,距市區38公里,羅鏡東山祖廟曾與佛山祖廟齊名。為廣東四大名廟之一。文革時期曾遭嚴重破壞,2000年在各級政府和各方人士的大力幫助下,東山祖廟得以重建,至今東山祖廟已恢復往日神韻。
基本概況
羅定東山祖廟位於羅鏡東山公園上,以修復太平天國凌十八擴清紀念館等歷史名勝古蹟為主題,集休閒、觀光、紀念、集貿於一體,占地面積160畝,總投資3000萬,首期建設100畝,投資500多萬元。公園計畫建設一個能容納一萬人以上,占地7000平方米的廣場;建設一個停車場,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設一個牌坊,牌坊門前建成一個小廠場,占地約3000平方米;建設八角亭、六角亭、行人回廓和大花壇等休閒設施;建設一條6.5米寬的水泥石級道路直通山頂廣場,鋪設一條1公里長的環山公路;東山公園的建成將成為羅鏡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將會帶動羅鏡的各項各業的迅速發展。
歷史沿革
羅鏡東山祖廟始建於是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當時的人們叫祖社,其實就是北帝廟,當時瀧江河至信宜瀧江源頭地區,每年雨季洪水多,大部分地區發洪水就成災,而北帝恰是傳說中治水的神,羅定本來是小數民族地區,從珠璣巷的漢人剛移民到羅定,人煙稀小。於是北帝作為瀧州人民的保護神被供奉起來。就是現在的東山廟,也是廣東地區較早的廟宇,僅次於佛山的祖廟,故有東有媽祖,中有佛山祖廟,西有瀧州東山祖廟之稱!
經過明代修復,祖廟不斷擴大。成為羅鏡周邊最大的祖廟,洪武10年,祖廟得到重建。完善 祖廟內供奉的北帝神,東南西北都建設有亭,東邊是觀日亭,南邊是望江亭,西邊是鎮哨亭,北邊是虎嘯亭,中間是摘星亭,四個亭都有喻意。主殿供的是傳說是北方水神,所有興風作浪的蝦兵蟹將都由他統管。由於明朝中期一帶多瀧州有水災,瀧州人便將北帝請到東山坐鎮。這真有效,自此之後,信宜地區和羅定羅鏡一帶再也沒有鬧過水災。
羅定人都有以水為財的觀念,社壇命名祖廟,舉辦一般五年一大醮,三年一小醮,每年秋收後的小醮叫禾穀醮。分為搭壇、開壇、行香、行徑、祭神等。醮主要內容是祭神,所以祭神和菩薩巡遊是必須進行的,取消了菩薩巡遊,很多地方都以民間文化巡遊代替,各地均以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娛樂活動吸引外地遊客。
歷史不會忘記過去,沒有過去的歷史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們要銘記歷史,發揚羅定先輩從古珠璣沿江到瀧州大地開枝散葉,經歷幾百年而生生不息。建設好我們美麗的家園!
東山祖廟盛會
化身遠鎮通三界,慧眼高懸照萬家。廟會於九月初三至初九將有盛大活動,介時,羅定周邊市、縣各界民眾、傑出鄉賢、名人和黃俊英等出席和表演、分界春牛舞、連灘跳禾樓、民間漂色、瀧州山歌和佛山黃飛雄獅團表演等眾多節目等你睇,希望廣大市民沾染一下東山瑞氣,祈來年福氣臨門
——羅鏡舉辦首屆民間藝術節(新華網、雲浮電視台、羅定電視台)
一次檢閱羅鏡鎮綜合文化藝術的大型活動——羅鏡首屆民間藝術節於近日隆重舉行,得到了該鎮眾多民眾的支持和參與,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成為構建和諧羅鏡的一個新亮點。
據介紹,這樣的文化藝術節該鎮每三年舉辦一次。它既是承傳文化、宏揚文化、民間文化得以發揚光大的載體,又是民間文化藝術的一個宿影,施展民間藝術才華的舞台,更是推進文明建設、促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平台。
從10月5日開始,為期三天的羅鏡傳統文化藝術節在東山公園進行,前來觀賞的民眾絡繹不絕,表演的節目精彩紛呈,其中粵劇表演、舞獅表演、民間曲藝等節目更是獲得民眾的陣陣掌聲。在歷時3天的首屆民間文化藝術節期間,該鎮近500多名來自各行各業、各個村的文藝業餘愛好者,既是觀眾,也是演員,所代表演的節目體現了將軍故鄉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和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藝術節期間,該鎮還邀請了市粵劇團前來演出助興。據該鎮有關領導介紹,本次藝術節共吸引了3萬多人前來觀看,充分反映了羅鏡人積極、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當代村民嶄新的精神風貌。(梁宇 劉學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