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友

羅友

羅友,晉襄陽人,字宅仁。博學能文,桓溫闢為部屬,但未重用。一天,又有人被任命為郡守,桓溫會集僚佐為此人餞行,只有羅友姍姍來遲。桓溫問他因何來遲,羅友答:“途中遇見鬼取笑我,說,只見你每次送別人去作郡守,卻從未見別人送你去作郡守。我先是害怕,後來又覺得慚愧,傷心落淚,故而來遲。”桓溫聽了,也覺得怠慢了他而心中不安。不久,羅友就被任命為襄陽太守,以後還當上了廣州、益州二州的刺史。他處理政務,只管大事,不存小察,吏、民都感到安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友
  • 國籍:晉
  • 出生地:襄陽
  • 主要成就:羅友有極強的記憶力
東晉官員,羅友默記,羅友軼事,

東晉官員

羅友:東晉時人,生卒不詳,字宅仁,襄陽人。出身寒門年少行乞於荊州,後入征西大將軍府,擔任幕僚,有奇才,不拘小節,逐漸得到桓溫的重用。桓溫任荊州刺史時;他任刺史屬下的從事。後出任襄陽太守,累遷廣州、益州刺史。

羅友默記

羅友有極強的記憶力
出典:《世說新語·任誕》(41)
襄陽羅友有大韻,少時多謂之痴。嘗伺人祠,欲乞食,往太蚤,門未開。主人迎神出見,問以非時何得在此,答曰:“聞卿詞,欲乞一頓食耳。”遂隱門側。至曉,得食便退,了無作容。為人有記功,從桓宣武平蜀,按行蜀城闕,觀字內外,道陌廣狹,植種果竹多少,皆默記之。後宣武漂洲與簡文集,友亦預焉;共道蜀中事,亦有所遺忘,友皆名列,曾無錯漏。宣武驗以蜀城闕簿,皆如其言,坐者嘆服。謝公云:“羅友詛減魏陽元!”後為廣州刺史,當之鎮,刺史桓豁語令莫來宿,答曰:“民己有前期,主人貧,或有酒饌之費,見與甚有舊,請別日奉命。”證西密遣人察之,至夕,乃往荊州門下書佐家,處之怕然,不異勝達。在益州,語兒云:“我有五百人食器。”家中大驚。其由來清,而忽有此物,定是二百五十沓烏樏。
【譯文】
襄陽人羅友有突出的風度,年輕時人們大多認為他傻。有一次他打聽到有人要祭神,想去討點酒飯,去得太早了,那家大門還沒開。後來那家主人出來迎神,看見他,就問:還不到時候,怎么能在這裡等著,他回答說:“聽說你祭神,想討一頓酒飯罷了。”便閃到門邊躲著。到天亮,得了吃食使走了,一點也不感到羞愧。他為人處事記憶力強,曾隨從桓溫平定蜀地,占領成都後,他巡視整個都城,宮殿樓閣的里里外外,道路的寬窄,所種植的果木、竹林的多少,都一一記在心裡。後來桓溫在溧洲和簡文帝舉行會議,羅友也參加了;會上一起談及蜀地的情況,桓溫也有所遺忘,這時羅友都能按名目一一列舉出來,一點也沒有錯漏。桓溫拿蜀地記載都城情況的簿冊來驗 證,都和他說的一樣,在座的人都很讚嘆佩服。謝安說:“羅友哪裡比魏陽元差!”後來羅友出任廣州刺史,當他要到鎮守地赴任的時候,荊州刺史桓豁和他說,讓他晚上來往宿,他回答兌:“我已經先有了約會,那家主人貧困,可是也許會破費錢財置辦酒食,他和我有很深的老交情,我不能不赴約,請允許我以後再遵命。”桓豁暗中派人觀察他,到了晚上,他竟到荊州刺史的屬官書佐家去,在那裡處得很愉快,和對待名流顯貴沒有什麼兩樣。任益州刺史時,對他兒子說:“我有五百人的食具。”家裡人大吃一驚。他向來清白,卻突然有這種用品,原來是二百五十套黑食盒。

羅友軼事

羅友任荊州刺史桓溫的從事,有一次桓溫聚集大家給車騎將軍王洽送別,羅友前來坐了很久,才告辭退出。桓溫問他:“你剛才像是要商量什麼事,為什麼就走呢?”羅友回答說:“我聽說牡羊肉味道很美,一輩子還沒有機會吃過,所以冒昧地請求前來罷了,其實沒有什麼事要商量的。現在已經吃飽了,就沒有必要再留下了。”說時,沒有一點羞愧的樣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