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藝術時代——世貿精文藝術大展(
上海·金貿大廈精文美術館)。
2001年 成都雙年展(成都·成都現代藝術館)。
2001年
四川美院展(
德國卡塞爾·卡塞爾文化火車站)。
2001年
漢城國際藝術邀請展(漢城·韓國美術館)。
2001年 當代繪畫新形象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2年 首屆
中國藝術三年展(廣州·廣州
博物館)。
2002年 世紀風骨——
中國當代藝術50家展(北京·世紀壇美術館)。
2002年
中國當代藝術展(秘魯利馬·國家
博物館)。
2002年
重慶辣椒美國巡迴展(美國俄亥俄州·俄亥俄大學美術館)。
2002年
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
深圳·深圳美術館)。
2003年 第三屆油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3年 北京雙年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4年 彼此——
中國當代藝術展(法國土魯斯·土魯斯美術館)。
2004年 第十屆全國美展(廣州·廣東美術館)。
2004年 觀念藝術——
中國當代繪畫作品展(中國澳門·塔石藝文館)。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1、手稿《故鄉》
2、父親
3、荷花池
【名稱】荷花池
【 簡介】 作品尺寸:95cm*130cm
創作年代:1994年
作品描述:布面油畫
【名稱】蟬鳴
【簡介】作品尺寸:95cm*130cm
創作年代:1994年
作品描述:布面油畫
出版著作
成就榮譽
獎勵為藝術事業執著追求並富有創造精神的優秀青年藝術學子,為
中國藝術的發展催生
後備新人。1992年創建
羅中立油畫獎學金,用於鼓勵全國藝術院校
研究生、
本科優秀
畢業生。
創作科研成果
1981年油畫父親獲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
人民日報金獎,被認作是當代
美術史上的里程碑,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
1982年“故鄉組畫”參加全國藝術院校創作會,被稱為中國的“米勒”。
1984年到1986年在比利時研修時,作品《金秋》獲全國第六屆美展優秀作品獎。
1986年5件作品入選全國美協與
美國在
紐約舉辦的首屆“中國當代油畫展”。
1987年--1992年在
台灣新光藝術館、台灣高雄“炎黃藝術館”、
比利時駐華使館、
芝加哥等舉辦個人畫展。
1994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八年回顧“羅中立油畫展”,各大媒體重點報導。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專題節目。
1995年--1997年在布魯塞爾、澳洲、台灣等地舉辦個展,並參加
中國美術館“批評家提名展”,
上海雙年展(四件作品)。
1998年油畫《父親》參加在美、英、法、德等地舉辦的“中國文明五千年”展。
1983年被四川省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1984年再次被四川省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1997年被評為文化部百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1998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18年12月,當選中國美協第九屆顧問。
藝術理念
羅中立:致未來
從古至今,藝術不斷的超越既定規範和現有
邏輯,是可能性和
想像力生長的載體。它一方面為現實生活找尋精神的皈依,另一方面為未來提供夢想的形態和方向,在文明的長河中
熠熠生輝。
人一生能夠做自己
喜歡的事,是
幸福的。這取決於青春年代的選擇和追索,通過
學習、經歷和
思考,不斷校正我們的終極方向,然後執著地去
追求,才能在超越個人和時間局限性的路途上領悟更多創造的
快樂、收穫更多存在的意義,最終把夢想變為生命的
現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藝術,今天的青年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夢想,我們有幸處於
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文化和藝術是一個時代發展的重要標識。“羅中立獎學金”旨在獎勵對藝術事業有執著追求並富有創造精神的優秀青年學子,為他們搭建展示才華的平台,並向相關藝術機構、
美術館、
畫廊推薦,提供畢業後繼續從事藝術創造的機會和可能性。
羅中立:“《父親》只代表那個時代”
羅中立:在北京的畫展沒有帶《父親》去,是因為展出條件所限制。《父親》有著它自己獨特的時代背景,那時剛剛社會開放,生活和創作都還非常單調。這件作品確實是一個階段的高峰,但只是代表那個時代。新生代的畫家們誰都畫得出《父親》,但離開時代的烙印和背景將失去意義。
《父親》這幅畫它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了。從技術層面來講,應該說很多人都可以畫了,但是《
父親》內在的情感,它的社會意義等,那個時代的這種背景離開以後,就沒有再複製它的條件了。
人物軼事
作品《父親》的背後
農民是這個國家最大的主體,他們的命運實際上是這個民族和這個國家的命運。”
羅中立說。《父親》原型是
大巴山一位老農民。
羅中立出生於重慶一個工人家庭,他承襲了父親在美術方面的愛好。196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
四川美術學院附中。在附中二年級時,他來到離家200多公里遠的
四川達縣。
羅中立說:“我們學校那個時候因為整個教學的方針就是為政治服務,為要生活,深入火熱的
工農兵民眾當中去教學,學校在大巴山新村國小。”他至今還清楚的記得,三十多年前的那個夜晚,熱情的村民里三層、外三層,將
羅中立等來自大城市的學生們圍在新村國小的空場裡,村長喊著學生的名字,喊到一個就被一戶村民領走。
羅中立那天被一個叫鄧開選的老人領到了他家的土屋裡,羅中立覺得那天的蛙鳴特別響,星星特別亮。他在那頭吸菸,那個煙味讓我從此都聞不了煙味。我一直不吸菸,但是那個時候都非常喜歡,都聞慣了。”
羅中立說。在一個十分陌生的環境裡,
羅中立很快與自己的房東大爺搞好了關係,夜裡就和老人睡在一個床上,鄧開選老人也就是後來油畫《父親》的創作原型。再到大巴山離《父親》越來越近擅長用毛筆畫
連環畫的
羅中立確實有著同學羨慕的技術。
1968年於
四川美術學院附中畢業後,
羅中立又選擇去達縣,在
達州鋼鐵廠當了一名鉗工,後成為廠里專門畫批判專欄的宣傳幹事,畫過不少連環畫,還為廠子裡的宣傳欄畫過
主席像。
羅中立說:“那是一些很大的牆面的主席像,《
毛主席去安源》啊,還有一些大的頭像。”1977年9月,國家恢復高考。
羅中立報考了
四川美術學院。
羅中立說:“我是一心想著考
國畫的心思過來的,但那一年剛好不考國畫,沒有國畫招生,只有油畫、
版畫、
雕塑,我想以前畫那個粉畫,跟油畫差不多,我就選了油畫,反正四年下來,我還是乾我的國畫。”他只能躲在宿舍里畫連環畫,四年下來畫了300多幅。難道
羅中立真的就要在連環畫中找到成就感嗎,他離自己第一幅《父親》有多遠?這時,又一個機會出現了。
到了二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始
研究生考試,
羅中立就報考了國畫研究生。專業考試排名第一,但他卻沒有考上,原因是他的古典文學不及格。國畫系
教授還說,幸好
羅中立的古典文學不及格,不然就不會有後來的《父親》了。沒有考取
研究生的
羅中立只好回來繼續畫油畫。這時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的訊息傳來,
羅中立決定為自己的油畫生涯作最後一搏,他又一次到大巴山尋找
創作靈感,這時的他離《父親》這件作品又近了。三到大巴山終於畫出《我的父親》在
四川美術學院第二年,快到農曆大年三十時,
羅中立在路邊公共廁所看到一個收糞的農民,這個場面觸動了羅中立。“看到他的時候天已經黑了,而且外面的天氣陰雨綿綿,非常濕、非常冷,當時我看他還是很麻木的,完全不知道已經是大年三十這樣一個感覺,所以當時一下子很震動,然後回去馬上畫了很多關於收糞農民這樣一個場面。”他認為是又髒又臭的農民支撐著國家,農民才是支撐國家和民族的真正
脊樑。
當時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的通知下來了。
羅中立準備用《收糞的老人》創作一幅作品,他對朋友說要畫一張大的大頭像,原話是“像毛主席像一樣大的畫”。說完後就大跳,又跳又舞很興奮。正式創作以前,
羅中立又回了一次大巴山,他把鄧開選老人所有的照片能找的都找了出來,能畫的都畫了出來,然後把這些綜合出來構成一個老年農民的形象。期間差不多半年時間裡,一稿一稿地變化著。等他從大巴山回到學校,畫的題目也從《收糞的農民》變成了《我的父親》。1980年夏天的
四川美院,同學們都在為即將召開的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作準備,學院也非常支持,改變了以前過點熄燈的做法,宿舍的燈整夜不熄。加支原子筆表明是新社會的父親當時有人看了《我的父親》說,你這個是舊社會新社會,你這么搞也看不出來。於是提議加一支原子筆,這個原子筆放在耳朵上頭。只有解放以後才有原子筆,舊社會解放前是沒有原子筆。
羅中立說:“加一個原子筆的話,就表示他是一個新社會有文化的一個農民就不像苦巴巴看到一
箇舊社會的老頭。我很快把這個原子筆畫上去。
為了縮小這個原子筆
視覺上的強度,所以我把透視畫得特別大,基本上是正面透視的一支用竹桿套的那種帶圓芯的筆,那個時代很常用的一個原子筆的形象。”
羅中立加上的這支原子筆如果不仔細看的話幾乎不容易發現,可是就是這小小的一筆改動就決定了父親這一具有歷史性的作品和羅中立的未來命運。農民形象的草圖幾經變化變成了一幅巨形圖像,這件作品在最後時間終於通過了當時的
四川省美協的審查,同意參加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取掉兩個字引發對《父親》的爭論作品送到了北京,
羅中立的心提到了更高。“各方面的一些壓力,一些估計,對它都覺得挺懸。” 這是
中國油畫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幅巨幅頭像。看著眼前滿是皺紋蒼老的面孔,幾乎所有的評審都被深深的的打動了。據說,這一天評審們在畫像前站了很久,細細品味著畫像的每一個細節。就在這時,評審
吳冠中認為,作品表現的人物完全是我們上一代的父親形象的一個概括,用“我的”太小了,應該把“我的”拿掉,就留“父親”,就代表父親那一代。儘管
吳冠中的建議只是去掉了兩個字,但這恰恰引發了新的爭論,新
中國成立以後,觀眾來投票《父親》一舉奪金獎1980年12月20日,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終於在
中國美術館拉開了序幕,參展作品543件。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羅中立的《父親》再次成為觀眾矚目的
對象。由於評審們一開始就對參展作品存在不同的意見,所以如何給出每一件作品的公正評價也就成了難題。最後評審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把評判權交給觀眾,讓他們來給作品打分投票。如此重要的全國性展覽讓觀眾來打分還是第一次,觀眾們會選擇哪一幅畫呢?當青年美展在北京廣受關注的時候,
羅中立正在達縣陪伴著即將臨產的妻子。
一天早晨,廣播裡突然傳來了令他難以置信的訊息:
羅中立的《父親》獲得當時標誌
中國美術界的最高榮譽——金獎。熱情的觀眾給他的作品投了800多票,比第二名作品高出了700多票。一時間,關於《父親》的美譽之詞不脛而走。但是,更讓他驚訝的還在後面,獲獎之後,一場圍繞《父親》的更大爭論正在悄悄醞釀,而且批評的矛頭竟然又一次不可思議的指向了父親耳朵上的原子筆。很多人認為原子筆多餘,也有的認為這支原子筆加得好。1981年的6月,關於原子筆的爭議仍然沒有結論。
這一年,
羅中立作為參加青年美展的優秀藝術家受邀赴北京參加藝術研討會。這是
羅中立第一次以藝術家的身份有機會向
專家和
老師們解釋自己的創作思路。在研討會上,
羅中立終於獲得了
專家們的一致認可。
賑災贈畫
羅中立為
賑災義賣近作慈善家張靖依不看畫就砸160萬
羅中立“賣”畫了!並且一“賣”就是5幅。昨日,“為
四川地震災區捐贈
藝術作品專場展”在重慶美術館開展,重慶美協主席、
四川美術學院羅中立帶頭“賣”畫,在他的倡議下,川美86位師生拿出122件作品進行義賣,並被羅中立的一位“冬粉”以160萬人民幣打包認購,而所有收入都將捐贈給重慶紅十字會。
不捨“大巴山”
儘管
羅中立的畫作在拍賣市場炙手可熱,但鮮有近作在市場上露臉。而本次
羅中立“賣”出的作品中,除了兩張
水彩和兩張色粉,還有一張羅中立2004年創作的“大巴山”系列的油畫。據了解,“大巴山”系列,是《父親》之後
羅中立創作的又一重要“鄉土”題材,他對這部分
作品十分珍愛,不願讓其流入市場。而此次將這幅8開尺寸的作品義“賣”,也是考慮到會有比較高的市場價值,
羅中立給這幅作品的自估價為25萬,但按照拍賣市場的普遍規律,這幅畫的
市場價值遠遠高於這個數字。
羅中立的
夫人私下告訴
記者,羅中立對這幅畫非常不捨,在捐贈前,羅中立一個人在工作室守了兩天,並且拿起
畫筆對這幅畫又重新進行了修改和
色彩的補充,羅中立說:“別人買這幅畫是對
災區的支持,一定要讓作品更完美一些。”
畫家近況
中國當代藝術院將正式在京掛牌,
四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藝術家
羅中立由文化部欽點出任藝術院院長。同時,21名藝術家被文化部聘為
研究員。按照當代藝術院藝術總監
葉永青的說法,“英國皇家藝術院或者
法蘭西藝術院那樣的機構給傑出藝術家以院士稱號,
文化部的這一認聘,也等於說給了
中國的藝術家們‘院士’的榮譽。”此後,
羅中立的身份除了
藝術家、川美
院長,還成了20個“院士”的“帶頭大哥”。當帶頭大哥,擔子並不輕。
中國當代藝術院藝術總監葉永青透露,
羅中立擔當院長,是文化部直接任命的,他考慮再三,最終才決定出任。這個院長並不是名譽上的,藝術院除了是個“名譽殿堂”,更是要構建一個平台,對
中國當代藝術進行深入的梳理、研究、推廣,讓其在國際上產生更大的文化影響以及對話能力,同時還要承擔部分的教育職能,“
羅中立身上的擔子並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