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異制,漢自天子之號,下至佐史,皆不同於古,而獨改三公,職事難分明,無益於治亂。(《漢書·朱博傳》:成帝時,何武建言宜建三公官,於是以何武為大司空,...
三公九卿(sān gōng jiǔ qīng)據史記記載“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採。”三公是中國...
自隋文帝罷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親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三公後周 依《周官》,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不置府僚。
三公制,又簡稱“三公”、“三司”。“三公制”是我國封建社會一種重要的中央行政體制。它是在君主之下設定若干高級官吏分別掌管行政、軍事、監察之權,使其相互...
明朝中樞有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孤(少師、少傅、少保),為皇帝的輔佐官,職位崇高,無定員,無專責,實為虛銜。明中期,為加官或贈官(生而授為加,死而授...
《上疏駁江馮督察三公議》是漢朝陳元撰寫的文言文,出自《後漢·陳元傳》。作品名稱 上疏駁江馮督察三公議 創作年代 漢代 作者 陳元...
《又詔報三公有司勿議封禪》是晉朝司馬炎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名稱 又詔報三公有司勿議封禪 創作年代 晉朝 作品體裁 散文 作者 司馬炎 作品出處 《全晉文》 ...
三公是中國古代星官名,屬三垣之中的紫微垣,是中國古代的最高官職,周代時指太師、太傅和太保,東漢時則指太尉、司徒和司空,在太微垣內也有一個三公星官,這是因為...
慶曆七年(1047年),春旱,用漢災異策免三公故事,罷宰相賈昌朝,輔臣皆削一官,宋庠為右諫議大夫。慶曆八年(1048年),除尚書工部侍郎,充樞密使。
司隸校尉是京官,本職為監察在京百官諸不法事。東漢時,每每退罷三公均由司隸校尉糾劾所致,所以司隸校尉號為“雄職”。皇帝召集朝會的時候,司隸校尉與御史中丞...
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東漢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罷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為丞相。兩漢時實行了兩百年之...
公元208年,曹操罷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操自為丞相。兩漢時實行了兩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終止。 曹魏重新恢冥三公之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公依然位...
歷代的官制,宋朝大多保留下來。《宋史·職官志》雲: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師、三公不常置,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尚書、門下並列於外,又別置中書禁中,是為政事...
六月,曹操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自為丞相。 趙溫自漢獻帝興平元年至建安十三年,其在司徒之位共居十五年而以壽終,雖有名無實,卻可謂前無古人,後無...
明朝中樞有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孤(少師、少傅、少保),為皇帝的輔佐官,職位崇高,但無定員,無專責,實際上是虛銜。中期以後,成為大臣加官或贈官(生而授...
蓋以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故不以一職名其官。然周、漢已來,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罷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親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龍...
官名。漢哀帝元壽二年(前1年),由御史中丞改置。東漢仍改為御史中丞。又東漢建安中罷三公官,復置丞相、御史大夫,大夫不領中丞,以長史為佐官。魏再改御史...
太師,官名,始於商朝,殷紂之時,箕子為太師,周武王時,太公為太師。歷代相因,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或“三公”,多為大官的加銜,無實際職權。周時為“...
董卓曾經以集太師、大將軍、相國為一身。其中又以相國為尊,位居三公之上。曹操掌權時,罷去太尉、司徒、司空,又置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自為丞相,至其死。
及入議,祐極言中書政本,祖宗所立,不可罷;三公古官,今徒存其虛位,未須設。事遂罷。阿合馬怒其忤己,除祐僉中興等路行尚書省事。西涼隸永昌王府,其達魯花赤...
東漢後來不置,但前期有,如桓譚在光武朝“拜議郎給事中”。魏、晉時,或為加官,或為正官,亦無定員,五品。所加之官或三公、將軍、中書監令、博士、郎等。隸...
元朝官制分為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中央政權下設三公、中書省、六部、樞密院、御史台、大宗正府、宣政院、太禧宗禋院和儲政院;地方政權下設行中書省(職同中央中...
司馬炎:黃門郎劉頌,貞平居正,兼明法理,可議郎守廷尉。 [19] 乾寶:是以目三公以蕭杌之稱,標上議以虛談之名,劉頌屢言治道,傅鹹每糾邪正,皆謂之俗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