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閏,是中國古代曆法為調節陰曆與太陽運行周期的巨大差距而採取的在某些年中增加陰曆月數的方法。陰曆每月為29.53天,而地球繞太陽一周(太陽年)為365.2422天,如果陰曆12個月為一年,則每年就比太陽年少11天,3年少33天。就是說太陽年比陰曆年多出了一個月有餘。30年就多出11個月,33年就多出了一年。為了“填補”這個差距,古人根據陰曆和陽曆的歲差,在適當的年份里增加一個月(即人為規定這一年有13個月),這種方法就叫“置閏”。由於太陽運行周期不是月相變化周期的整倍數,置閏是曆法中非常複雜、繁難的學問。我國從公元前2600多年前黃帝時代開始記年,前2350年前(堯帝)開始以置閏調整陰陽曆,但直到祖沖之時代(462年)才有了精密的置閏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