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齒鼴

缺齒鼴

缺齒鼴(學名:Mogera robusta),是鼴科、缺齒鼴屬的動物。缺齒鼴是缺齒鼴屬體形最大的種類,呈短圓柱形,頭小,吻尖長,眼小,頸粗短。雄性體色較深,頭及體背深棕褐色,帶金屬光澤;雌體毛色淡,呈淡黃褐色。

缺齒鼴晝夜均活動,不休眠,視覺不靈而聽覺發達,以昆蟲的成蟲、蛹、幼蟲以及蠕蟲、蚯蚓、蜘蛛等小動物為食,一年交配2次,每胎產3-5仔,棲息在土壤肥沃、鬆軟、草被豐富的闊葉林中,分布於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俄羅斯聯邦共和國。

缺齒鼴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缺齒鼴是缺齒鼴屬體形最大的種類,體長可達220毫米,呈短圓柱形,頭小,吻尖長,眼小,無耳殼,耳孔隱於毛下,頸粗短,尾長大於後足長。
缺齒鼴雄性體色較深,頭及體背深棕褐色,帶金屬光澤。毛長約8毫米,毛乾深灰,毛端深褐色。下頜、頸下的毛乾及毛端均為黃色,至胸部逐浙轉為灰褐。腹面絨毛較短,約4毫米。尾毛褐色,稀而粗硬。雌體毛色淡,呈淡黃褐色。毛絨較雄性短,長約4毫米。毛乾呈淡灰色,毛端黃褐色,亦帶金屬光澤。整個背面呈淡黃褐色。下頷毛色淡黃,至頸下逐漸變為黃褐色,後背部亦黃褐色。尾毛粗硬,與背同色、四肢內黃色,掌背被以稀疏短毛。
缺齒鼴頭骨狹長,長度幾乎為顱的兩倍。腦顱扁平,與鼻骨幾乎在同一平面上。顴弓纖細,外側平直,由眼眶部到鼻骨端的寬度幾乎相等,鼻骨端稍膨大,在左右兩側形成兩個半球狀突起。
缺齒鼴上頜前門齒弧形,中央1對門齒稍寬大,犬齒強大直立如刀狀,高度超過門齒8倍。第一前臼齒具雙齒根,與第三前臼齒等大,第二前臼齒較小,第四前臼齒髮達。臼齒齒尖銳利,呈W形。上臼齒第一、二枚等大,具有兩個發達的外尖與一個內尖,第三枚上臼齒較小,齒尖同1-2枚。下頜犬齒缺位。第一下前臼齒大而尖銳,呈犬齒狀。齒式=42。

棲息環境

缺齒鼴棲息在土壤肥沃、鬆軟、草被豐富的闊葉林中,其間有豐富的蚯蚓及其它無脊椎動物生活。在濕草地、塔頭等水位較高的地段,未發現其棲居。

生活習性

缺齒鼴晝夜均活動,以上午6-9時和下午4-7時活動最頻繁。冬季不休眠,而進入較深的洞穴中生活,捕食更多的食物。
缺齒鼴視覺不靈而聽覺發達,洞道很複雜,密布於地下而成網狀,洞道網之中央有巢穴。洞道深度離地面豹15厘米,洞道徑寬約4-5厘米。當它在洞道內掘士前進時,洞道上面的地表泥土鬆散有痕。穴道接近地表,常使地表隆起為鬆散的帶狀。地道交織成網,多為覓食的臨時過道,巢穴往往在網中央部分,但穿過道路和石下的往返道則較為固定,如將其踏平,很快就會掘通,掘開一口,也會很快用土封閉。
缺齒鼴以昆蟲的成蟲、、幼蟲以及蠕蟲、蚯蚓、蜘蛛等小動物為食,有時甚至亦吃蛙、蛇、小鳥、小獸。其食量非常大,每天所吃食物的重量竟超過其體重。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俄羅斯聯邦共和國。
在中國分布於東北各省。
缺齒鼴

繁殖方式

缺齒鼴一年交配2次,每胎產3-5仔,妊娠期約1個月。

亞種分化

缺齒鼴2亞種
序號中文名學名命名人及年代
1
缺齒鼴東北亞種
Mogera robusta coreana
Thomas, 1907
2
缺齒鼴指名亞種
Mogera robusta robusta
Nehring, 1891
(資料來源:)

種群現狀

種群分布不零散。該種在其分布範圍的是普遍且豐富的。缺齒鼴種群數量發展趨勢未知。該種沒有主要面臨的威脅,在1930年到1960年間,其皮毛被加以利用,但沒有很重要的商業價值。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