纊

纊是形聲字,糹為形,廣為聲。讀作kuàng。纊的本意是新絲棉,後泛指絲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纊
  • 拼音:kuàng
  • 五筆:XYT
  • 倉頡:VMI
  • 筆畫數:六畫
  • 筆順編號:551413
  • 統一碼:7EA9
  • 字級:二級
漢字釋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音韻參考,宋本廣韻,方言集匯,

漢字釋義

(1)新絲棉。泛指棉絮[silk floss]
纊,絮也。——《說文》
纊,綿也。絮之細者曰纊也。——《小爾雅》
三軍之士皆知挾纊。——《左傳·宣公二年》
絲纊竹箭。——《禮記·禮器》
纊為繭。——《禮記·玉藻》
厥篚纖纊。——《書·禹貢》
又如:厥篚纖纊(謂把新的絲綿裝在竹筐里進貢);纊衣纊服。綿衣。);纊息(彌留之際的呼吸。古人臨死,置纊於其口鼻之上,以驗氣息之有無);纊絮(棉絮)
(2)繭
淮南子·繆稱訓》:“小人在上位,如寢關曝,不得須臾寧。”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纊
絮也。從糸廣聲。《春秋傳》曰:“皆如挾纊。”絖,纊或從光。苦謗切

說文解字注

(纊)絮也。玉藻。纊為繭。注曰。纊、今之新緜也。按鄭釋纊為新緜者、以別於縕之為新緜及舊絮也。許則謂纊為絲絮。不分新故。謂縕為麻紼。與鄭絕異。從糸。廣聲。苦謗切。十部。春秋傳曰。皆如挾纊。春秋宣十二年左傳文。
(絖)纊或從光。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 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謗切,音曠。《說文》絮也。或從光作絖。《玉篇》綿也。《書·禹貢》厥篚纖纊。《傳》纊,細綿。《儀禮·旣夕》屬纊。《注》纊,新絮。《左傳·宣十二年》三軍之士,皆如挾纊。《注》綿也。
《集韻》古曠切,光去聲。義同。

音韻參考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四十二宕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等呼
韻部
韻攝
羅馬字
國際音標
苦謗
唐合
合口一等
宕(dàng)
khuangh/quanq
kʰuɑŋ

方言集匯

◎ 粵語:kwong3
◎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kong3
[客英字典] kwong3 kwong5
[海陸豐腔] kong3
[梅縣腔] kwong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