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邊婆

繽邊婆

花手巾魚”,廣東海豐人叫做“繽邊婆”,是中國及東南亞已知的四種Macropodus屬鬥魚的統稱,分別為紅藍叉尾鬥魚、香港黑叉尾鬥魚、越南黑叉尾鬥魚和圓尾鬥魚

繽邊婆,學名叫蓋斑鬥魚(Macropodus opercularis),又稱叉尾鬥魚兔子魚天堂魚

因為它是叉尾鬥魚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所以也叫“普通叉尾鬥魚”,簡稱“普叉”。

鱸形目,攀鱸亞目,絲足鱸科,鬥魚亞科,鬥魚屬一種淡水魚類。分布於中國南方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淡水流域,活動於淺水窪或水草茂密的岸邊,外形美觀,色彩美麗,可作為觀賞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繽邊婆
  • 拉丁學名:Paradise fish
  • 別稱:天堂魚
  • 二名法:花手巾
  • :動物界
  • :背脊索動物門
  • 亞門:背脊索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硬骨魚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攀鱸亞目
  • :絲足鱸科
  • 亞科:鬥魚亞科
  • :水族
  • :花鱸屬
  • 亞屬:花鱸叉尾
  • :亞洲花鱸種
  • 亞種:中國鬥魚花鱸種
  • 分布區域:中國長江以南、台灣、緬甸、越南
簡介,體形特徵,習性,餵養事宜,水質,餵食,魚缸,繁殖,常見病防治,品種,野生的鬥魚,改良品種,藥用,

簡介

繽邊婆又叫叉尾鬥魚中國鬥魚唐金皮、絲線拖、旁皮閃、天堂魚等等。
由於是長江以南的亞熱帶地區的野生魚種,所以在各地的名稱不一。如廣州叫做“花手巾”,龍巖人叫“呯朋”,也叫“三斑”,客家話叫“鰟鮍婆”、“鰟鮍虎”、“鰟鮍石”、“彩兔“ 等。潮汕人叫“沙蟒”;廉江人叫“浮臘蹩”。
廣西北海叫“菩薩摩”,也叫“菩薩魚”、“婆煞婢”、“菩薩魔”、“菩薩蕾”。廣西柳州叫“老康魚”
以前在我國南方的野外溪流、河溝、稻田到處可見,因為它的分布地帶屬於亞熱帶地區,因而中國鬥魚可以0℃以上的低水溫環境中良好生存,在14℃以上的水溫中它可以很好地生長。現因水質污染,幾乎乎滅絕,難得一見,只可以在南方的一些稻田、魚塘和小溪中可以找到。

體形特徵

野生的中國鬥魚體呈長圓形,稍側扁,眼眶為金黃色,體色呈咖啡色夾雜部份紅色豎條紋,額頭部分有黑色條紋,兩側鰓蓋後方邊緣各有一塊綠色斑塊。背鰭臀鰭都有藍色鑲邊,鰭上有深色斑點,背鰭、臀鰭均呈尖形。
雄性身體基本呈深灰褐色,體型長且大,吻尖,尾巴上有藍邊,底鰭較長,叉形,雌性身體顏色為淺灰褐色,較為暗淡,尾部有紅邊,比雄性要短些,和福壽魚的幼苗相似。

習性

和其他鬥魚科的魚類一樣,中國鬥魚除正常呼吸器官之外,還長有褶鰓,可以直接從水面以上的空氣中直接呼吸氧氣。鬥魚以其艷麗的體色和好鬥而為人們所喜愛。中國鬥魚生性好鬥,而且偶爾會攻擊其他的小型魚類,因此建議不要將中國鬥魚與體型較小而遊動緩慢的魚類飼養在一起,當然為了避免成為大型食肉性魚類的“點心”,也不可以將中國鬥魚和這些過於兇猛的魚類共同飼養。
鬥魚比較不怕生疏,生性兇猛,對於蚯蚓蚊子的幼蟲等帶有活躍性的生物非常感興趣,一條5厘米長的蚯蚓,對於一條只有拇指大小的花手巾來說,可以整條生吞,毫無壓力。即便對方體型比自身大上好幾倍,也無所畏懼。如若在花手巾魚缸或野外生活水域放入異類魚種,它們即使是單打獨鬥也會對“異類”進行撕咬等攻擊行為,直到自身死亡或將對方咬死、擊退。鬥魚同樣也對投食的飯粒等食物感興趣。但要保證其生猛習性和身體鮮艷,投食昆蟲,諸如蚊子蒼蠅蚯蚓等較佳。
花手巾更喜歡棲息在水草中,任何有遮掩的水域它們都願意呆著。如果有條件,在飼養的時候,可以適當種上些水草,這樣既可以讓花手巾藏匿在草叢中,又可以更細微地觀察它們的習性。但春季野外的花手巾魚,尤其是水質受到輕微或中度污染的地方,花手巾大多數會染上水霉病,在魚鰭魚鱗、魚尾等部位長有類似棉花球、絨絲附著物,這是由於天氣和水質污染導致的魚類疾病,這類疾病極其容易傳染,一旦發現購買時或者捕撈時魚身有此類病症,因放棄捕撈和飼養,極其容易傳染到其他健康的魚群,而且較難治癒,1~3周內便死亡。
中國鬥魚的體質強健,不擇食,偏愛肉食性的餌料,它們對飼養環境要求不高,對水質也沒有特殊要求,可以說飼養很容易,因而受到大部分寵物魚愛好者的喜愛。 性喜陰,喜隱匿,身體顏色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深或變淺。所以捕捉到的鬥魚長期在光亮的環境中飼養,身體的顏色會變得暗淡,而野生的鬥魚顏色卻異常鮮艷。在家飼養的朋友可以通過調節光的強度或營造隱蔽環境,使鬥魚恢復原本美麗的顏色。
在飼養花手巾的時候,建議在魚缸里種上水草。因為花手巾喜歡在水草中藏匿。且喜歡呆在相對一個條件內比較溫暖的地方。
早上吃飽後的花手巾,會使花手巾一天都呆在魚缸底下,一動不動。建議晚上臨睡前餵養。
不要給一開始花手巾餵養昂貴的飼料,否則以後買來較便宜的飼料會不吃,要很長一段時間花手巾才能適應這種新飼料。

餵養事宜

水質

自來水在使用前,應先氣曝,或停放2~3天,以去除水中的氯化物和有害物質。 酸性較高會影響魚的成長速度,較理想保持pH值在6.3~8.1度。
水溫一般在18~29度為花手巾的活躍狀態,低於15度會使魚活躍大減,到5度以下水溫魚需要找泥漿鑽,否則凍死。高於35度水溫會致使魚翻白。換水的時候水溫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

餵食

花手巾胃口很大,可以一次進食吃相當於自身的1/5的食物。但並不代表可以長期如此進食大量食物,否則可能造成撐死。但,很多時候花手巾吃飽了就會對眼前任何美食都不感興趣。所以不會像其他觀賞魚那樣會撐死的結果。(注意:部分仍會有撐死的趨向,小心投食)。如果花手巾一次進食太多時,可以考慮空1~3天再進行餵食。不影響它的健康。花手巾有耐餓的能力,可以3~6天左右不進食,也不會死。
食料不能太大,但可以適當的長度,比如4cm以內的小蚯蚓。直徑不宜超過魚嘴的大小。
食物不能太單一,只餵食飯粒或饅頭碎。這樣會造成花手巾營養不良,體色慘白,久之易得病死去。所以需要配合熱帶魚觀賞飼料和隔三差四地補充活昆蟲。以增加營養,使得花手巾顏色鮮艷。

魚缸

花手巾生活習性複雜,既可以群養,也可以獨養,但不建議混養其他魚類。可以放在酒瓶里餵養,也可以放在任何尺寸的魚缸里餵養(只要大於它身長一倍以上即可)。如果群養,建議每3升水放2條魚的(最大)比例增減數量放養,和需要水草或其它飾物供藏匿。
由於花手巾要吃活昆蟲,所以會有硝化菌細菌消化不了的昆蟲殼殘餘。建議魚缸用底部過濾水的方法過濾殘渣,每3~8天清理一次過濾棉。如果沒有過濾系統,每4~8天換一次水,可以不全部水換掉,換1/2~1/4,主要是抽走底部垃圾。
魚缸應該設有缸蓋,否則魚會躍出魚缸,擱淺掉。花手巾可以躍出水面10~30cm左右(野生的花手巾靠躍水,吃水面上植物葉底下的昆蟲)。如果發生躍水擱淺,超過1分鐘的應該單獨曝氧救治,待恢復正常活躍可放回缸內。一般花手巾可以擱淺3~8分鐘不死。
魚缸可以有光照。如果光照太強,應該有讓魚庇護的地方,比如水草、洞之類的地方。如果光照太弱,會使魚顏色暗黑無鮮艷。
魚缸應該有遮蔽物,供魚藏匿,讓打鬥不贏的魚可以藏匿。一般贏的那一條魚不會對輸跑了的魚窮追猛打,輸的一方乖乖的表示服從,贏的魚可以允許與它共存。
繁殖期,儘量不要群養,因為好鬥。

繁殖

花手巾繁殖期在初夏,夏天剛穿單衣的時候,就是它們的發情期。花手巾的雄性魚顏色鮮艷、分明、深刻,魚鰭長而鮮紅,尾鰭分叉長,下巴如大理石顏色一樣灰。雌性魚即顏色淡一點,條紋比較模糊,魚鰭尾鰭短而顏色淡,下巴顏色比較白,體型明顯嬌小。
繁殖期在初夏晴天,由雄性築巢。雄性會在露出水面的水草或石頭邊吐出很多泡泡,成堆(所以圈養的要有類似設施,供魚吐泡泡附著),所以築巢區不宜在有水流動的地方,儘量是靜水。由於氣泡會向水下折射陽光,可以吸引其它異性過來,然後雄性會張開所有鮮艷的魚鰭來示愛,如果示愛成功,則成為繁殖期伴侶,也可能會出現“一夫多妻”的現象。成伴侶後,雌性會加入築巢行列,和雄性一起築巢,雄魚也很樂意分享食物給雌魚。一般會邊築巢邊交配,交配方式是雌雄錯位纏繞對合生殖孔。每交配一次可產10粒左右,約1mm大小的受精卵,一次繁殖期可產下100~500粒的受精卵。每次產下的受精卵,由雄性會放入口中吐到巢的泡泡底下,由雄魚保護。產完卵後雌魚會離開,結束跟雄性的伴侶關係。如果還不走開,雄性魚會為保護受精卵對雌魚攻擊,直至對方死去,雄性也會攻擊其他來犯的任何魚,包括其他東西。受精卵孵化後幾天,雄性魚會離開,結束保護後代的任務。受精卵在24~48小時內孵化,孵化水溫在23~28度左右,孵化出1mm多點的幼魚。一周后可長到3mm以上,一個月後超過1cm,二個月左右進入成魚。一般花手巾的壽命可以達到3年以上。最大可以長到3~4cm寬7~9cm長大小,一般只有2cm寬4~5cm長。
如果圈養的,如果發現雄魚有發情的現象(靠近水面吐泡泡、顏色比任何時候都鮮艷),應該單獨放小缸養。再選一個比較活躍的雌魚放進去,看雄魚對雌魚是攻擊還是接受,如果是攻擊,就換另一條雌魚。如果接受了雌魚,它們就可以建立成伴侶關係。期間,不換水,減少食量。雌魚產完卵後,應該離開雄魚,否則雌魚有殺身之禍。孵化後,建議速度移開雄魚。雖然野生的雄魚會繼續保護幼魚一段時間,但因為有雄魚吃孵化幼魚的記錄,還是隔離開雄魚吧。孵化的幼魚第二天開始,可以餵食。用煮熟的雞蛋蛋黃,取適量,拌水攪均勻,用針筒慢慢注入水中餵食。不宜過量,因為蛋黃變質很快。 因為幼魚要保持水質的乾淨,所以建議隔離開雄魚後,就抽走一部分底部的水(幼魚都浮水面上的),建議水高5cm左右。如果水底部有不乾淨的沉積物,可用針筒插入底部抽走。如果水面漂浮有不乾淨的漂浮物,可以用質量過關的紙巾吸走。 幼魚的密度是剛孵出一周的應每10平方厘米20~30條左右,為宜。一周后加倍,一個月後水高加到10cm以上,每10平方厘米8條內為宜。一個月後,可以餵食熱帶魚那種細飼料,也可訓練吃活昆蟲了。

常見病防治

花手巾體格強健,複雜水系統也可以存活,抵抗疾病能力強。但並不代表不患病。
一般患病跟水質和病原有關。花手巾因為好鬥,常常身上會有傷口,易患水霉病。所以要加強水霉病的防治。一旦魚出現水霉病,應及時進行隔離,和換水、消毒燈措施。患病魚一般在1~3周內病重死去,如果救治一個星期後沒有好轉,應該捨去,基本……沒得救治了。水霉病的醫治可以參考其他觀賞魚的方法。
所以,一旦花手巾出現打鬥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傷口,應及時消毒。否則後果不堪構想。
其他常見病可以參照羅漢魚的常見病防治。

品種

野生的鬥魚

野生的鬥魚大概分有四種

1.叉尾鬥魚(中國鬥魚、天堂魚唐金皮、絲線拖、旁皮閃)Macropodus opercularis(L.), 1758 - 廣布於華南(包括香港)、台灣越南,一般稱之為普叉
繽邊婆
2.圓尾鬥魚(中國鬥魚)Macropodus ocellatus Cantor, 1842 - 分布於華北(上海及長江以北省區)。
繽邊婆

3.越南叉尾鬥魚(越黑)Macropodus spechti Schreitmuller, 1936 - 分布於越南、廣西壯族自治區邊境。
繽邊婆

4.香港黑叉尾鬥魚(HK)Macropodus hongkongensis Freyhof & Herder, 2002 - 分布於香港、福建、廣東省、廣西東部。
繽邊婆

改良品種

德國的魚友從廣州將當地的野生鬥魚帶回德國培養,以至於在西方國家引起轟動,德國著名的觀賞魚專家弗蘭克·舍費爾在《迷鰓魚大全》一書中對叉尾鬥魚進行評價:“最早的熱帶觀賞魚,也是迄今為止最美麗的魚種之一。”
1、白化品種, 白叉尾鬥魚經叉尾鬥魚白化而來,又叫“白兔”,是目前國內較為常見的品種。英文名為Albino paradise fish (白化天堂魚)。
繽邊婆
繽邊婆
2、火焰叉,德國的火焰叉(super red ),也可叫作紅叉,無紋紅叉,屬於人工改良品種。
繽邊婆
繽邊婆
3、藍叉鬥魚
繽邊婆
4、藍火焰叉,德國火焰叉(藍型)
繽邊婆
5、紫色天堂
繽邊婆
6、藍珍珠天堂鳥,越南黑叉鬥魚(Macropodus spechti)
繽邊婆
7、深圳爆針黑叉
繽邊婆
8、客家黑叉
繽邊婆
9、靖西壯家普叉
繽邊婆
10、惠東黑叉
繽邊婆
11、海豐黑叉
繽邊婆

藥用

《陸川本草》
【異名】鬥魚,花蝶魚(薛德焴《系統動物學》),錢爿魚(《脊椎動物分類學》),蝴蝶魚、火燒板(《中國動物圖譜·魚類》)。
【來源】為攀鱸科動物歧尾鬥魚的肉。
【動物形態】歧尾鬥魚
體形極為側扁,略似紡錘形。全長約8厘米。眼大,口小,口內有尖利的牙齒。鱗片大,無側線,體側縱列鱗扔。背鰭ⅪⅤ7,起點與臀鰭的起點略約相對;臀鰭很長,ⅩⅩ12。胸鰭10,圓形。腹鰭小。尾鰭分叉。各奇鰭皆有向後伸延的特長的鰭條,在生殖期內,各鰭條漂搖如綬帶。體灰綠色,鰓蓋上有一大形黑斑,體兩側各有8條黑色橫斑。由眼目到鰓蓋部,有3條黑綠。生殖期各奇鰭有紅色邊緣,鱗片上有紫藍色反光。
棲於水田、溪流、池塘內。性好鬥。喜食各種小蟲,尤以孑孓為多。分布長江以南,如四川、湖南、江西、廣東、廣西。
【性味】《陸川本草》:"甘,淡。"
【功用主治】《陸川本草》:"解瘡毒,消炎。治眼膜瘡癰。"
【用法與用量】外用:搗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