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匠胡同

繩匠胡同

老北京地名,現菜市口大街所在位置。該地名的來源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傳明代大學士嚴嵩(相當於宰相職)曾居住此地。另一種說法是明代這裡集中居住了繩匠,故名繩匠胡同,諧音丞相。清乾隆時期改名為神仙胡同,後改為丞相胡同。1965年改名為菜市口胡同。該胡同北口外東部至鐵門胡同南口一段,就是清代菜市口行刑法場故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繩匠胡同
  • 性質:現菜市口大街所在位置
  • 別稱:丞相胡同
  • 又稱:菜市口胡同
歷史沿革,歷史意義,

歷史沿革

菜市口胡同位於宣武區中部,北起騾馬市大街,南至南橫西街,因北口緊鄰菜市口而得名。過去菜市口胡同稱為丞相胡同,再以前稱繩匠胡同、神仙胡同。今天,菜市口胡同已被菜市口大街取代,胡同的西側不復存在了,只留下東半邊(也已經面目一新了),作為新的菜市口大街的組成部分。

歷史意義

這條胡同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影響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人物先後在此居住人數最多的一條胡同,總數達三十餘位。丞相許維禎、陳元龍在此居住;清代同治帝的老師、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李鴻藻住7~11號;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曾國藩住胡同北頭;陝甘總督左宗棠住16號;詩人龔自珍1819年在菜市口胡同“休寧會館”居住;蔡元培於光緒年間任翰林院編修時在菜市口胡同居住;“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住29號,康有為、梁啓超經常來此與之相聚;秋瑾曾在該胡同所設女學堂任“教習”,其間住在35號的“休寧會館”;1916年,李大釗在菜市口胡同路西辦《晨鐘報》,陳獨秀、瞿秋白經常來此;魯迅為圖書館選址的事不時到此找人;大律師劉崇佑資助周恩來赴歐,他住該胡同中段路西。在此居住的還有徐乾學、洪亮吉、畢沅諸人。1998年拓寬南北馬路,菜市口胡同消失得蹤跡全無。
菜市口胡同是北京歷史上名人故居最多的胡同。清末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李鴻藻的府第在胡同的7號,另一位軍機大臣孫毓汶的府第在12號,所以稱它“丞相胡同”確不為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銳也住在這條胡同。再早些時候,1841至1844年,曾國藩也曾在這裡住過三年。胡同里,還有明清時代北京規模最大、匾額最多的安徽休寧會館。
菜市口胡同如此眾多的名人故居,今天已經全都不存在了。
龔自珍舊居,休寧會館。
曾國藩舊居
左宗棠舊居
李鴻藻(李石曾之父)舊居,7號。
孫毓汶舊居,12號。
陳寶琛舊居
楊銳舊居
秋瑾舊居
蔡元培舊居
李大釗任總編輯的《晨鐘報》(後改組為《晨報》)社舊址。
劉崇佑舊居
徐幹學、洪亮吉、畢沅等也曾在居住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