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旗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以境內繞旗壩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繞旗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Ràoqí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所屬地區 :重慶市
- 國家:中國
繞旗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以境內繞旗壩得名。
繞旗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以境內繞旗壩得名。歷史沿革1949年前屬岩東鄉八保。1949年後建政為八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為八大隊。1972年以駐地繞旗壩命名為繞旗大隊。1984年1月,改公社為鄉,繞旗大隊改稱繞...
央結村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鎮社合一、撤鄉建社,建立央結生產大隊;1984年5月,冊亨縣進行機構改革,實行政社分開,建立央結村,成立央結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實行新憲制,改區、聯保為鄉(鎮),...
原插旗村村民委員會 原插旗村村民委員會,相傳南宋初岳飛在此安營紮寨並插了帥旗,故名。又此地古名渣圻,乃諧音的地名。地名含義 岳飛在此插旗練兵。或以古名渣圻諧音演變。歷史沿革 公社化時為插旗大隊,1961年改為官山大隊。1982年改插旗大隊,1984年更名插旗村。2016年與蓮湖村、新聯村合併,名插旗村。
交撓村村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該地名來源於其地理位置。地名含義 在寨背後兩條大山脈的走向一致,並在寨背後繞在一起,此寨在該匯合成一條的山脈末端,股稱交繞,後根據當地布依語讀音,改為交撓。歷史沿革 解放初設方村第一區方村鄉交撓村,1956年建交撓初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稱獨山縣甲良人民公社方...
播繞村村民委員會是貴州省地名,因村民委員會的地理位置而得名。地名含義 以播繞寨命其村名。歷史沿革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灘繞鄉;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蘆山鎮聯保;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蘆山鎮第9保。1950年12月屬蘆山鎮第9村;1952年3月屬納橋鄉;1956年分別組建初級社,屬蘆山鄉,1957年轉為播...
圈子村村民委員會 圈子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由圈子大隊改為圈子村村民委員會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有河繞莊而得名圈子。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時,得名圈子大隊,1983年改為圈子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塘溝村村民委員會併入殷莊村村民委員會。至此,圈子村村民委員會消失。
九女村民委員會,以域內九女埡居民點和機構職能綜合而得名。地名含義 “九女”指域內九女埡居民點。“村民委員會”指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明朝屬甘泉里。清朝屬郝梘鋪,民國初期沿襲清制,1921年隸屬西鄉,1936年隸屬第三區,1947年屬遠北鄉。1950年3月為九女自然村,屬遠北區。1955年1月屬荷花區...
胡繞村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鎮社合一、撤鄉建社,建立胡繞生產大隊;1984年5月,冊亨縣進行機構改革,實行政社分開,建立胡繞村,成立胡繞村民委員會。地名含義 以所在居民點名稱(胡繞)得名胡繞村民委員會。...
環城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此村繞縣城的東北方,故名環城村。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此村民委員會。中文名 環城村村民委員會 [1] 羅馬字母拼寫 Huánchéng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所屬地區 重慶市 國家 中國 目錄 1地名來歷 2歷史沿革 地名來歷 播報 編輯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於...
旗幟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旗幟村辦公地點,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太原鄉第三保的一部分。1951年時分置為村。取名麒麟,屬太原鄉。1956年合作化時,因其在普子區內率先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取名旗幟。1958年人民公社時,改稱旗幟大隊。隸太原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公社為鄉,大隊隨之改稱旗幟村,隸...
(八)組織實施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執行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作出的決定、決議;(九)協助鄉(鎮)人民政府開展工作,向國家機關反映意見和建議。第四條村民委員會應當充分發揚民主,認真聽取村民的不同意見,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決策機制和公開透明的工作原則,建立健全財務管理、經濟管理、村務公開等各項管...
鑲黃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在鑲黃屯,故得名鑲黃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清朝乾隆九年,從北京遷來一批“閒散滿洲”來阿勒楚喀城(阿城)屯墾戍邊,當時居住是按鑲黃旗和正黃旗劃分。解放後,根據人口和土地狀況將其合二為一命名為廂(同鑲)黃旗村。1956年歸南紅村所轄,後以...
納林壕村民委員會,1983年經達拉特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歷史沿革 納林壕村民委員會,1958年公社化時命名納林壕大隊,隸屬於馬場壕人民公社管轄;1983年公社改鄉,隸屬於馬場壕鄉管轄;2006年撤鄉並鎮,達拉特旗行政區劃整體進行了調整,由原20個鄉鎮合併為8個蘇木鎮,將馬場壕鄉劃歸吉格斯太鄉管轄。其中將西大城村、...
旗桿下村村民委員會是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轄區內的自然村旗桿下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建幸福大隊,1959年分為團結大隊,1962年分為團結、北橫大隊。1983年7月政社分設,團結大隊更名為旗桿下村,2001年8月與施家村合併為旗施村,2003年7月旗施村與北橫村合併,更名為北橫村。
準格爾旗三交界處。峰頂有凹地,長有松樹,當地民眾在此敬山神建有小廟,俗稱神山,故名。歷史沿革 原屬十四達慶牌,烏蘭哈達達爾古牌,1950年劃屬十二區烏蘭哈達鄉,1955年屬忽雞圖區,1958年屬烏蘭哈達管理區,1961年分設大隊,1983年改為村民委員會。2005年屬準格爾召鎮。2006年將神山村併入烏蘭哈達村。
環塘村村民委員會,以其標誌性地物和聚落形態而得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此處有座水塘,居民們環繞著水塘而居,故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為環塘村,屬嚴褒鄉;1951年為祁門鄉環塘村;1958年屬紅旗人民公社,為環塘大隊;1961年為環峰大隊隸屬,褒山人民公社;1982年屬褒山公社管委會,期間為環峰大隊;...
張連營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地在張連營子,以駐地村名稱命名。張連營子,民國年間,有一名叫張連的人定居此地務農,故得名。歷史沿革 張連營子村民委員會,解放初屬六區所轄;1956年歸新民堡鄉管轄;1958年成立張連營子大隊,歸新民堡人民公社管轄;1983年大隊改設村委會,隸屬於新民堡鄉管轄; 2005年11月達拉特旗...
2009年4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的通知。 近年來,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在全國各地農村深入開展,對保障村民實行自治、發展農村基層民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應看到,有的地方村民委員會選舉競爭行為不規範、賄選現象嚴重,影響了選舉的公正性;有...
2011年末,攸攸板鎮轄金龍1個居民委員會,攸攸板、段家窯、壩口子、一間房、東烏素圖、元山子、毫賴溝、西烏素圖、東棚子、刀刀板、塔布板、廠漢板、青山、小府、四合興、什拉門更、西龍王廟、孔家營、倘不浪19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20年6月,攸攸板鎮轄15個社區5個行政村。攸攸板鎮人民政府駐攸攸板村...
1992年,新涇鄉劃入長寧區。至1992年底,全區共有10個街道、1個鎮、1個鄉,下設219個居民委員會,9個村民委員會。1994年5月,撤銷天山新村街道、遵義路街道,建立天山路街道。1995年3月,撤銷華陽路街道、武夷路街道,建立華陽路街道。1995年6月,撤銷新涇鄉,建立新涇鎮。1996年,經區政府同意做出區劃調整:...
他自己資助的兩位貧困女生,都考上了重點師範大學,孩子們的家人親友也受到感染和影響,更多人堅定了摒棄等靠要的思想,其中4名黨員貧困戶主動放棄了低保;1名貧困戶更加悉心照顧年邁多病的養母,被市婦聯評為最美女兒;1名貧困戶勤勞致富後主動退出貧困戶,在村委換屆中被村民選為村委委員,2名好賭的貧困戶也堅決...
2011年末,城子鄉下轄畫匠溝門、喇嘛扎子、興隆莊、新莊、太平莊、猴頭溝、海蘇溝、永合營、瓦房、烏台圖、塔子、城子、水泉、王子墳、碾坊、柳村、阿戈府、大窩鋪、小營子、盔甲山2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76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城子鄉下轄20個行政村:畫匠溝門村、喇嘛扎子村、興隆莊村、新莊村、塔...
1996年1月1日,旗內轄有1個鎮、11個蘇木、9個鄉和2個牧場,下設8個居民委員會,44個嘎查,50個村民委員會,378個自然村。2001年,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將原有21個蘇木鄉鎮合併調整為17個。撤銷巴音塔拉蘇木,劃歸滿都拉蘇木;撤銷西營盤鄉,劃歸小文公鄉;撤銷腮忽洞鄉,劃歸烏克忽洞鄉;撤銷坤兌灘鄉,劃歸...
把什鄉是土默特左旗轄鄉。“把什”系蒙古語“先生房子”的節略譯音。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旗府西北,距旗府3公里。110國道和京包(頭)鐵路橫貫鄉境。人口民族 把什鄉下轄20個村民委員會,89個村民小組,103個自然村。2007年,全鄉總戶數5808戶,人口21911人,其中蒙古族0.23萬。其中:農業戶共...
文武並重底蘊厚——魏莊村(大興區魏善莊鎮)千件田野文物、千人太極廣場、百棵百年古樹、大量名人字畫,在這個千人的村莊:喜武尚文,禮儀教養隨行,文明蔚然成風。山水聚落築精品——黃山店村(房山區周口店鎮)坡峰嶺、玉虛宮、迎風峪、紅螺三險、醉石林,山嶽景觀奇美、生態環境純然、村民安居樂業,真正做到“高起點...
2023年,石林彝族自治縣下轄鹿阜、石林、板橋3個街道,圭山、長湖、西街口3個鎮,大可1個鄉,共7個鄉鎮(街道)。全縣有1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83個村民委員會,534個村(居)民小組,384個自然村。縣人民政府駐石林大道行政中心。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林彝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東部、昆明市東南部,是昆明市的遠郊縣...
1984年9月,將9個公社(鎮)改為12個鄉和1個鎮,其中增設那社、局桑、平洞、板蘭4個鄉;城關公社改為燕洞鄉,鄉政府遷至燕洞;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1987年8月,全縣103個村民委員會改為村公所,另以自然村(屯)聯合成立村民委員會608個;從羌圩鄉分出成立乙圩鄉。1988年3月30日...
1983年5月,全縣行政區劃實行政企分設,各公社成立經濟管理委員會,各生產大隊設村民委員會。1984年8月,人民公社建制撤銷,改建鎮、鄉政府。全縣設2鎮7鄉:八面通鎮、穆稜鎮;河西鄉、福祿鄉、馬橋河鄉、興源鄉(1983年改)、下城子鄉、共和鄉、磨刀石鄉。1985年2月,馬橋河、下城子、興源、磨刀4鄉改為鎮制...
一、居民委員會 天府中路社區·朝陽中路社區·東湖社區·光明社區·白馬社區·濱河路社區·錦陽社區·百和社區·利安社區·龍檀社區 ·棗子樹社區·龍安社區·臨江社區·站前社區·人和社區·清平社區·北塔社區·里仁社區·西海社區·東林社區 ·南津社區·柳河社區 二、村民委員會 ·星光村·銀木村·雷音村·白廟村...
蘇木鄉鎮下設76個嘎查、66個行政村、211個獨貴龍、264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委員會、105個居民小組。1997年,巴林右旗轄14個蘇木、2個鄉、3個鎮、158個嘎查村、561個獨貴龍村民小組。2001年,撤鄉並鎮後,巴林右旗轄10個蘇木、4個鎮、2個鄉。2006年,巴林右旗轄3個蘇木、5個鎮、161個嘎查村、568個獨貴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