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膜間隙

線粒體膜間隙

線粒體內膜和外膜之間的間隙, 約6~8nm, 其中充滿無定形的液體, 含有可溶性的酶、底物和輔助因子。膜間隙的標誌酶是腺苷酸激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線粒體膜間隙
  • 別稱:線粒體膜間間隙
  • :植物界
  • 英文名:intermembrane space
  • 內膜外膜間隙:約6~8nm
  • 膜間隙標誌酶:腺苷酸激酶
相關資料,轉運機制,

相關資料

線粒體膜間隙英語:Intermembrane space of mitochondria)也稱為“線粒體膜間間隙”,是線粒體外膜線粒體內膜之間的空隙,寬約6-8nm,其中充滿無定形液體。由於線粒體外膜含有孔蛋白,通透性較高,而線粒體內膜通透性較低,所以線粒體膜間隙內容物的組成與細胞質基質十分接近,含有眾多生化反應底物、可溶性的和輔助因子等。由於蛋白質不能穿過孔蛋白,所以它們必須以一段特定的信號序列以供識別並轉運進膜間隙,細胞色素c正是以這種方式進入膜間隙的。線粒體膜間隙中還含有比細胞質基質中濃度更高的腺苷酸激酶、單磷酸激酶和二磷酸激酶等激酶,其中腺苷酸激酶是線粒體膜間隙的標誌酶,它可以催化膜間隙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簡稱“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團轉移到單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簡稱“AMP”)分子上,生成兩分子的二磷酸腺苷 (adenosine diphosphate,簡稱“ADP”)。
線粒體膜間隙中存在的蛋白質稱為“線粒體膜間隙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全部在細胞質基質中合成。有研究指出,線粒體膜間隙蛋白質在誘導癌細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轉運機制

在細胞質基質中合成的蛋白質進入線粒體膜間隙需要兩段導向序列:位於蛋白質N端的基質導向序列(marix-targeting sequence)和緊接其後的膜間隙導向序列(intermembrane-space-targeting sequence)。擁有這兩段導向序列的蛋白質能以保守性尋靶(conservative targeting)或非保守性尋靶(nonconservative targeting)這兩種轉運方式進入線粒體膜間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