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有以抱腹岩、蜂房泉、李姑岩、楞嚴會為主的大小岩洞百餘處之多,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餘間殿宇館舍及一兩萬名遊人於其內而不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綿山歷史
- 地址:山西
綿山有以抱腹岩、蜂房泉、李姑岩、楞嚴會為主的大小岩洞百餘處之多,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餘間殿宇館舍及一兩萬名遊人於其內而不滿。
綿山有以抱腹岩、蜂房泉、李姑岩、楞嚴會為主的大小岩洞百餘處之多,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餘間殿宇館舍及一兩萬名遊人於其內而不滿。綿山特點奇明末清初大學者傅山曾題寫長聯讚嘆這一景觀的“絕無僅有”:“閱名山多矣,無如此石凌空...
綿山唐營是國內唯一留存的唐代古營。督戰台、插旗石等歷史遺蹟,講述著秦王李世民當年布兵督戰的故事。綿山的靈氣吸引了眾多的仙家、聖人,僅此處就有伯子常、彭祖、子喬、華佗、漢鐘離、呂洞賓、陳摶等歷代古賢的修行洞十餘處,是中國最古老的養生地。養生源用碑石圖文對養生功法做了簡明生動的介紹。李姑岩 李姑岩...
綿山湖是位於介休市的湖泊。介休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餘公里,海拔2571米。山光水色,文物古蹟,佛寺神廟,革命遺址集於一體。相傳春秋之時,介子推攜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派人尋找,為逼迫介子推出山,採取放火燒山的辦法,卻把介子推和他...
綿山距省會太原約1 6 0 公里。屬太岳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相傳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曾攜母隱居被焚於此,故而又稱介山。綿山歷史上曾建有眾多道教宮觀,但至近代,幾乎全遭毀壞。1995年,當地大居士閻吉英先生籌巨資開始開發綿山和恢復綿山道教,迄今已經建造塑造神像600餘尊,其規模在全國首屈一指。歷史沿革 “三清...
綿山鎮因境內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綿山風景名勝區而得名。民間特色 綿山鎮民間特色有介休麵食、傳統面藝、山西面花、擔擔麵、碗坨子、民間社火、元宵燈會。傳統文化 清明寒食文化,中國清明寒食的古老發源地。綿山鎮歷史久遠,據史料記載至少有2500年的歷史,綿山鎮因南部山巒綿山而得名!傳統節日 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
一、綿山民俗風情 二、綿山探秘攬勝 三、綿山名菜名吃 後記 後記 “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綿山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山,不僅有深厚的古老文化和歷久彌新的歷史故事,更有奇麗險絕的山水和秀美的風景名勝。從古至今,歷代文人墨客曾多次登上龍脊嶺、大羅宮、雲峰寺,步人水濤溝、棲賢谷、古藤園……這就使綿山的...
《綿山故事與傳說》是2010年5月1日山西出版集團,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融亮,張雲萍。本書記錄了綿山景點和景點後面一個個美好的故事和傳說。內容簡介 綿山,地靈人傑,氣象萬千,古老神奇。一個景點就有一串動人的故事,一處景觀就有一個美好的傳說。真可謂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我輩就是聽著綿山的...
綿綿山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處,海拔2000~4500米,為金沙江、馬邊河的分水嶺。基本概述 綿綿山綿綿山,大雪山東南分支。東南方隔金沙江與五蓮峰相望。海拔2000~4500米,為金沙江、馬邊河的分水嶺。富林、礦資源。分布 綿綿山地處滇西北橫斷山脈中段,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境內山峰林立,溝壑交錯,屬...
《綿山造像》是2010年03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驥才。內容簡介 在我國的彩塑造像中,無論歷史創造之巨還是存世數量之大,無論內涵之豐還是藝術水準之高,山西都屬首位。從晉南新絳澤掌鎮光村的普照寺到晉北大同的上下華嚴寺,歷代名塑不可勝數,可是為什麼沒有聽說過綿山的彩塑神佛呢?世人都知道綿山是...
天橋景區位於山西介休綿山風景區中,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里,山光水色,文物勝跡,佛寺道觀,集於一體。是綿山景區的14個大景點之一。主要景點 寶月泉 這裡還有一塊清代碑記,上面記載有關於望峰門的故事。前面有一寶月泉,每到月圓之夜,月光投灑於此,山壁上的泉水會反射出一輪彎月,所以叫寶月泉。陰...
綿山灰岩層 綿山灰岩層是劉季辰,趙汝鈞於1924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劉季辰,趙汝鈞,1924年命名於江蘇省睢寧縣的綿山(劉季辰,趙汝鈞,1924,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專報,甲種,第4號),已解體為賈園組,趙圩組,倪園組,九頂山組,張渠組,魏集組,史家組,望山組,廢棄。分布範圍 華東,江蘇省。
綿山之戰,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一章,主要敘述了磐朝極王殺死兄長,製造“方山政變”,篡奪了磐國最高權力。并州刺史士吉光、絳州刺史黃天元聯合在晉陽起兵,討伐極王。篡位的新帝剛剛整飭了內部之後派遣大將軍周近率兵與晉軍在綿山發生的大戰。章節介紹 綿山之戰,作為小說《再扶漢室》開篇,在描寫戰役上,顯得...
《綿山志》是山西旅遊景區志叢書編委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包括風景名勝、綿山文化、旅遊開發、文獻碑記、人物傳錄等卷。作品目錄 封面 綿山志 圖片 綿山 介公嶺 綿山雄姿 水濤溝 絢麗秋色 綿山峰岩 飛瀑濺玉 雲海蒼茫 萬山紅遍 山間雲霧 茫茫雲海 落日 晚霞 如火如荼 秋色滿山 秋色 冬雪 秋景 冬景 層...
歷史由來 這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線天的狹谷兩邊怪石嶙峋,少有草木,須攀十餘架天梯才能通過。當年介之推母子就是經這裡到達歸隱地的。現在就讓我們踏著這條曲徑古道去尋覓介之推的遺蹟。為天下罕見的九曲一線懸橋飛瀑峽谷。據地質專家稱,此谷早在二十五億年前生成,一條狹長的深溝是天然大理石由水流沖刷形成的...
綿山介紹 (5A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山,清明文化節發源地。地址 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新地村北京到棉山的線路 開放時間 4月~10月: 08:00~19:00;11月~3月: 08:00~19:00 主要線路 北京到綿山的線路 經過“棉山”的線路有:昌平後牛坊專線 昌平30路延線 昌平30路 昌平30路延線2 昌平31路 昌平33...
雙龍峰位於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綿山。景點介紹 對面這座山峰,形似高高昂起的龍頭,所以這裡叫龍頭寺。攀援至山頂,可見一龍蜿蜒盤旋,龍尾經綿山九曲十八彎直至山下牌樓;另一龍龍尾至中岩。二龍於此交匯。唐貞觀十五年(辛丑),唐太宗李世民來綿山謝雨,至靈溪寺極目遠望龍頭寺,遙想當年與宋金剛作戰經神靈點化轉敗為...
第七層內容是太宗敕封:中間的圓雕是空王佛金身像,周圍的圓雕是貞觀十四年(640)長安大旱太宗祈雨,志超命摩斯向西南撥灑淘米泔水後長安降雨。次年春太宗綿山禮佛謝雨,志超圓寂,太宗敕封“空王佛”,並敕建空王佛殿,弟子銀空、摩斯“包容金身”等故事。瞻塔歷史 一千多年來,綿山靈驗塔以其歷史悠久和位置...
歷史記載 史書記載,重耳成為晉文公後,曾陪伴重耳落難19年並為之“割股充飢”的介子推在此時卻選擇了背著老母親深入綿山腹地,成了一名不食君祿的隱士。《呂氏春秋》里寫道,介子推不肯受賞,曾賦詩一首,“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
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三月)綿州裁撤,以綿州本州地域建置綿陽縣,因縣城位於綿山之南,按“山南水北為陽”的古義,故名“綿陽”。同年,實行省、道、縣三級制。綿陽縣隸川西道(治今成都市),1914年(民國三年)改川西道為西川道。1918年(民國七年)四川實行軍閥割據的“防區制”,在其後長達17年的時間裡...
此外,沿山縣市還有各自區域內其他風景名勝、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名城(長汀縣、武夷山市、建甌市、邵武市等)、歷史文化名鎮(鄉)(含:延平區峽陽鎮、連城縣四堡鎮、永安市吉山鄉、武夷山市五夫鎮、邵武市和平鎮、歷史文化名村(含:浦城縣觀前村、武夷山市下梅村、武夷山市城村村、連城縣培田村、光澤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從西漢劉向著《列仙傳》開始,介之推便被奉為道家之神,介公嶺便是介子的隱居地、焚身地和享祀處。概況 介之推是古今中外以山、縣、節、俗銘記的歷史名人。以介之推隱居地介公嶺中心的介公嶺景區屬於山西省介休旅遊區,主要景點有:有哀號坡、綿山碑林、神仙石林、一掌山、呼介石、...
明萬曆七年(1579年)九月《重修彌陀碑記》古碑,碑文脫落多處,但仍可看清其中有“敕賜蘆芽山傳宗第一代正宗法王者”字樣,說明綿山與寧武蘆芽山的佛教、僧侶曾有過密切聯繫。塑像 雲峰寺石佛殿保存有歷代彩塑、包骨真身像。歷史文化 空王佛 空王佛俗姓田名志超,祖籍陝西馮翊(今大荔)縣,後移居山西榆次源渦。
龍涎泉、龍鬚瀑是當年李世民屯兵綿山受缺水之困得龍水而名。子推母子塑像生動傳神,再現了當年介之推偕母歸隱綿山的情景。督戰台、插旗石等歷史遺蹟講述了秦王李世民當年布兵督戰的故事。綿山的精靈之氣吸引了眾多的仙家、聖人,僅此處就有伯子常、彭祖、子喬、華佗、漢鐘離、呂洞賓、陳摶等歷代前賢的修行洞十餘處;...
二龍戲水是山西省綿山的一道人文景觀,位於晉中市介休市綿山的聖乳泉內。景點介紹 綿山五龍聖母將自己的乳汁賜為泉水後,常有精怪肆意糟踏聖水,頗有孝心的四龍和二龍見此情景,十分氣憤,於是在此駐守聖泉。山中牧羊人常見此處有二龍戲水玩耍。故百姓為二龍所感,捐資雕二龍戲水,後又以鐵鑄而成。地址 山西省晉中市...
文殊殿 文殊殿是位於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境內綿山的廟庵,供奉文殊菩薩。景點介紹 傳說北魏時期,文殊菩薩化作一貧婦,在綿山一帶傳播佛法。介休的佛教信徒為紀念此事,在此建庵,供奉釋迦牟尼和文殊、普賢,並在六塊石板上刻《金剛經》全文。
歷史上的萬榮孤山格外知名,不僅僅為它獨有的自然形態,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由於從漢代以後,就有許多人以為介子推所死難的綿上之山即是該山。如楊雄《河東賦》與《晉太康記》、《地道記》、《永初記》等即持此種觀點。這也就是孤山又稱“介山”或“綿山”的道理。因為有名,所以歷代古人對孤山的題詠也...
一斗泉在北京市房山區西南上方山象王峰。其上多大石鐘乳,乳端水滴,匯而成泉。相傳舊有毒龍踞此山。後漢時華岩慧晟禪師驅龍開山,龍竭山泉以行,禪師以錫擲之,令留水僅得一笠。山西綿山一斗泉 一斗泉是綿山一大景區,是因為此地有一天然石泉,僅能盛一斗水而得名,這裡本是玉清原始天尊的道場也稱洞真宮,...
歷史文化 文化內涵 迴鑾寺是初唐“與陝府蜀川天下三處同名寺貌”的著名古寺之一。其寺名因唐太宗李世民於綿山禮佛不遇而至此迴鑾得名。迴鑾寺與綿山佛教文化息息相關,無論是寺內梁架結構的營造或是用材,都體現了所屬時代的原始風貌。相關傳說 相傳唐貞觀十四年(640年)關中大旱,唐太宗李世民到山西介休綿山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