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自診

“網上自診”也稱“網路自診”,利用網路上網自診日趨流行,生病以後上網自診儘管快捷方便,但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專家稱有風險不可盲從。即便不是醫生也知道,同樣的症狀,往往預示著不同的疾病;而相同的疾病,在不同的個體身上,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症狀。所以,“網上自診”的“誤診率”可能會相當高。而一旦出現誤診,就等於是在拿自己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開玩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自診
  • 別名:網上自診
簡介,人群,流行原因,了解病情 網路自查來得快,去醫院麻煩,實惠,恐病症,危害,輕病重斷 自己嚇自己,重病輕斷 越拖越嚴重,信息太雜 病情輕重全靠猜,建議,看病還得去醫院,網路藥方不可盲從,

簡介

隨著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都市人的健康常亮紅燈。由於網路方便快捷,不少年輕人便“上網自診”,由於部分年輕人的熱捧,許多醫藥網站紛紛推出時下較為盛行的“網上自診”服務。並按照網上提供的治療方法,自我醫治。
“網上自診”雖然快捷方便,但終究不能代替醫生當面診療,因為不科學,“誤診”率高,有可能留下疾病隱患,甚至帶來生命危險。網路的虛擬性也會給“自診族”帶來求醫問藥的誠信風險,比如網上搜尋出的有些是不專業的醫藥網站和一些個人提供的信息,讓缺乏醫療知識的患者很難分辨其真實性。
此外,即使是相似的症狀也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一些小毛病可能隱藏著重大的疾病,這需要經過專業的醫學檢查才能確認,僅靠症狀描述無法辨別。診斷病情時需要通過醫生及專業儀器的仔細檢查,網上診斷現象基本屬於“隔空猜物”。如果一味相信“網上自診”的結果,很容易造成誤診,延誤患者病情。因此,專家提醒市民,不要輕信網上診斷,生病時最好還是去正規醫院進行科學治療。

人群

在網上自己看病的人,目前不在少數。西南醫院專科醫生鐘華說,醫院經常接到類似的患者,以女性居多,部分還是高學歷患者。皮膚病婦科病,是女性最常見的網上自診病。
尤其是一些炎症,在氣候比較潮濕、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的重慶,感染率非常高。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一些患者就抱著僥倖心理,想通過網上查詢來解決問題。就診的患者中,許多人喜歡自診自治,在網上尋找藥方並從藥店購買洗液或抗生素來治療,直到急性炎症遷延為慢性病或者進一步惡化,才來就醫。

流行原因

身體出毛病了,怎么辦?網路時代,無奇不有。不久前的一項調查顯示,42.53%的人每次生病都會利用網路蒐集信息,53.64%的人視疾病情況而定,只有3.84%的人從來不會。身邊一些年輕朋友身體出現不適,不去醫院看醫生,而是打開電腦,不斷通過搜尋引擎或者一些醫院網站來“自診”。

了解病情 網路自查來得快

家在深圳的李木蘭是一家圖書公司的編輯,因為工作關係,她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對於在網上尋找藥方,小李自有一套。“如果你想對病情有所了解,那么你上百度知道就行了。但如果你想了解得更具體以及和其他人有所比較,那么就要上一些專門一點的醫院網站,特別是一些專家的網上解答區、專家的部落格等等。” 在小李看來,網路時代就應當充分利用網路的便利性和互動性。“很多事情在家裡就能解決,不是更好嗎?”
在一家雜誌社工作的李華也有上網看病的習慣。“去醫院之前,先到網上查查,可以增加自己對病情的了解,我覺得挺好。比如,你要是打球扭到腳了,上網一查就會有很多好心人告訴你怎么處理,這些都是大家的經驗之談,為什麼不用呢?”李華表示,讓她熱衷網路看病的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更好地和醫生對話。“每次去醫院,自己還沒弄明白就出來了。由於時間關係,很多醫生也不能講得那么細,所以我們必須對病情先有一點了解,這樣就可以更進一步地向醫生詢問。”

去醫院麻煩

生了病後去醫院是件多麻煩的事。尤其是對那些工作節奏緊張的年輕人來說,首先要跟單位請假,然後趕著早地去排隊掛號(若要去大醫院或看專家,還常常掛不上號),接著是排隊候診、排隊檢查、排隊繳費和拿藥。一場病看下來,少則半天,多則一兩天,耗時費精力不說,而真正面對醫生的,往往只有幾分鐘。而在“網上自診”,只需敲敲鍵盤、輕點滑鼠,頁面打開,不但有多位醫生提供即時診斷服務,而且是想看多久就看多久。

實惠

再有,同樣的藥在醫院拿往往要比從藥店買貴上不少,如果能夠通過“網上自診”確定病情後,自己去藥店買藥(只要不是處方藥)治病,就能省下不少錢。更重要的是,不少人認為,“網上自診”還可防止“大處方”。因此,“網上自診”可能會冒點風險,但實惠。

恐病症

很多人身體不舒服,喜歡上網查病因,這其實是都市人常見的恐病症。重慶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周小燕稱,在她接待的心理病人中,許多人不僅身體不舒服時,喜歡上網查找病因;心理上的疾病,也依賴網路。比如,在網上做心理測試等。
恐病症的表現有兩種:一是諱疾忌醫,擔心去醫院檢查出大病,所以就網上查查,覺得是一般毛病就自我安慰;二是成天覺得自己有毛病,而且問題還嚴重,然後就去網上搜尋來印證自己的判斷,終日惶惶不安。

危害

輕病重斷 自己嚇自己

上周三,在某商場當主管的李琳,早上一起床便感覺臉上異常難受,急忙跑到鏡子前一看,原本嫩白的臉蛋,竟腫得像變異的紅蘿蔔,布滿一片片的紅斑,異常難看。
馬上要到上班時間,她只得戴了個大墨鏡,匆匆趕到單位。坐在辦公室,她不敢把墨鏡取掉,害怕同事嘲笑,便打開電腦,把自己的症狀輸入網站,先在網上自我診斷。按照症狀一對照,她嚇得差點癱在電腦前,天啊,她的症狀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相差無幾。驚恐之下,她把“患”上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訊息,打電話告訴給當警察的老公。李琳的丈夫回憶,那天,包括雙方父母、娃兒在內,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哭哭啼啼,妻子還要交代後事。當時,他也癱坐在地上。
李琳說,她隨後請了一個月的假,每天在家看照片、給娃兒和家人做飯,想著後事等等。直到前晚,丈夫一再追問,是否核實清楚?她才不好意思地說,是在網上查看的結果。 鐘先生把妻子帶到西南醫院皮膚科。經過驗血等檢查,醫生說:只是很普通的接觸性皮炎。

重病輕斷 越拖越嚴重

主周曉歐,29歲,提起網上自診,如此抱怨。
小周說,半個月前,她感到肚子周圍不舒服,與李琳一樣,上網自查病情。一瞧,便判斷是一般的炎症,就花幾十元在藥店買了藥,邊吃藥邊擦洗患處。
過了一周,疼痛不僅不見好轉,反而加重,有時疼得連站起都難受。家人喊她去醫院檢查,她卻反駁:在網上查了,是小毛病,沒事兒。
家人把她強行送到西南醫院婦科門診室,醫生一檢查,原來是宮頸炎,比一般炎症嚴重,加上拖延了治療時間,再不及時送醫,真的就危險了。

信息太雜 病情輕重全靠猜

家在遼寧葫蘆島市的劉佳寧女士半年來一直身體不適,為深入了解自己的病因,劉女士不斷在網路上查找相關的信息,但是讓她不置可否的是,網路上的信息太多太雜,一時間更讓她無法作出判斷,只能猜個差不多。
“有的說沒事,有的說的很嚴重,因為自己確實因為這個病而擔驚受怕,所以一看到有人說很嚴重,我就更怕了。”因為有病在身,劉女士更傾向於那種病情嚴重論者,根據他們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症狀一一印證,有時候也會根據別人的勸告,注意飲食,以及選擇藥物治療等等。
劉女士說,通過在網路上查找一些信息,確實對自己了解病情有所幫助,但是往往越是了解得越多,自己越是害怕,而且到底自己的病有多重、怎么治療都還不得而知。
但一提到去醫院,劉女士看起來更加無奈。“小醫院去了也是浪費時間,大醫院掛個號太難了,本來我要掛一個中醫的專家號,但是醫院跟我說要等半年,我又不想花冤枉錢去從別人手裡買號。說實話,每次去醫院,都有一種很無助的感覺。

建議

看病還得去醫院

網上求醫需謹慎 正規醫院最放心
網路擁有強大的信息,能提供許多方便,但這樣一個免費的信息場,裡面“龍蛇混雜”,許多信息的科學性、合理性、真實性等,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可是,這些並不是很可靠的信息,卻會給人一種心理暗示。
周小燕認為,對於網路,不僅要學會選擇性地接受,更要學會選擇性地拒絕,不能只根據網路上提供的一些信息,或一種可能性,就照此執行。畢竟網上信息的不全面,會造成嚴重後果。與其會有更大的傷害,還不如一開始就上醫院。
如果不進行專業的治療,炎症也可能惡化成嚴重病症。與此同時,一些患者則錯把一般小病自診為重病,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鐘醫生提醒,許多婦科疾病、皮膚炎症如果得不到及時、規範的治療,往往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以陰道炎為例,貽誤治療很可能造成宮頸發炎、糜爛、肥大或者腺體囊腫等。他提醒喜歡上網自診的市民,不管大小毛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檢查。

網路藥方不可盲從

北京腫瘤醫院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師結合自己的網路查詢經歷表示,每個人的病情都是很複雜的,個體化特徵比較強,往往同樣一種病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治療,包括藥量大小等等。因此,他建議,患者一定要摒除“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療思維,發現患病最好能及時與專業醫生溝通,及時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家洪昭光此前也表示,網路可以讓人們方便地獲取疾病方面的信息,有利於了解病情。但許多疾病不是僅通過網路信息就能診斷的,隨意用藥很可能引發大問題,必須到醫院諮詢醫生才行。
解放軍302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劉士敬博士認為,網上看病存在諸多弊端和問題,患者得不到安全的保障,還很容易落入騙子設下的陷阱,受到巨大傷害。
劉士敬提醒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要周密細緻,並及時調整診療方案,這就要求患者醫生之間有直接的接觸和互動,這是僅僅通過網路聯繫所無法做到的。另外,在一些非法的醫療網站,任何人都可以註冊成為會員,以“醫生”的身份在網上“應診”,這些網站,為游醫藥販大開方便之門,患者對此更應加以小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