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陽古代冶鐵遺址

綦陽古代冶鐵遺址位於綦陽村西不遠處的黃土溝內。1958年,文物工作者在溝側發現了十七八個古代煉鐵爐遺址,有4個還剩有五分之一,爐型為圓錐形,附近還殘存有兩大堆鐵塊,計十七八塊,每塊有幾噸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綦陽古代冶鐵遺址
  • 位置:綦陽村西不遠處的黃土溝內
  • 發現時間:1958年
  • 發現者:文物工作者
以後又在距此不遠的鐵牛洞及坡山腳下發現古代採礦老洞,其中坡山老洞長150米,寬50米,高1--2米。同時還發現大量古代採礦用具。更可喜的是在綦陽村北玄帝廟東發現有《大宋重修冶神廟記》石碑,刻於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八月,碑文中載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在該處始設官吏,置鐵冶務,此碑刻與《元豐九域志》記載沙河有綦村一鎮,鐵冶一務相符合。另外在村南觀音寺後發現有塊掩埋的石碑,上刻“順德等處鐵冶提舉司,大德二年九月日立石”的字樣,大德是元成宗年號,大德二年是公元1298年,此碑刻與縣誌中元代至元年間縣主簿張從裕兼綦陽鐵冶司提舉之記載互相印證,可知元代在此處一直設有鐵冶司。不過以上遺址多在農田建設和礦山開採中破壞,到1977年,西溝內僅遺存一殘爐,爐高2.5米,殘存直徑1.4米,厚0.8米,暴露有紅燒土,鐵塊灶渣等物。建築方法是用黃土斷崖往下切挖,削成半園形的筒芋,再用石塊壘砌內壁而成。1991年該處最後一個殘爐也被選礦廠渣石埋沒。現在只有綦陽村西頭古代修築的“映鐵冶”閣門仍完好。該門東面朝街處刻有“文昌閣”三字,門下可通行,門上舊有小閣樓,門西即面對古時冶鐵遺址,門首上刻有“映鐵冶”三字,由此可知,古時鐵冶司及冶神廟等一定位於不遠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