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武器

綠色武器

綠色武器又稱環保武器,是指借用“綠色環保”的概念,對自然環境不產生或者少產生污染,有利於環保和不破壞生態平衡的武器。“綠色武器”的研究和套用主要是針對彈藥進行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色武器
  • 外文名:Green weapon
  • 別名:環保武器
  • 子彈彈頭:以鉛為主要材料
  • 歷史背景:兩次世界大戰和韓戰越南戰爭
定義,歷史背景,目的,分析,種類,子彈,炸藥,其它類型,意義,前景,

定義

英國媒體報導,英國防部研製的新一代“環保武器”,又稱為“綠色武器”。英國航空航天系統公司(BAE)研製的這些“綠色武器”武器將減少戰機、戰車以及大炮等軍火中的有毒成分,因為這些有毒成分可能在武器使用過程中危害環境,危害無辜平民。據悉,所研製的“綠色武器”包括無鉛的子彈、減排裝甲車、少毒素的武器以及可制肥料的炸藥等。研製中的其他環保武器還包括可降低噪聲污染的“安靜彈頭”以及釋放更少煙霧的手雷等,研製可以製成肥料的爆炸物的項目已經進行了多次試驗。BAE社會公益部門的負責人表示,為武器研製制定環保標準看起來好像很奇怪,但是考慮到武器的環保影響,這一舉措還是很重要的。武器都會被使用考慮的是儘可能讓這些武器對使用者更安全,儘量減少武器對環境的影響。
長期以來,子彈彈頭一直以鉛為主要材料。以英國為例,每年僅新兵訓練就會打出上億發步槍子彈,雖然每發子彈含鉛量只有兩三克,但日積月累,僅剛入伍的新兵就會把數百噸鉛撒在靶場。而且,當前世界上使用的常規火藥主要為3種炸藥——梯恩梯(俗稱黃色炸藥)、RDX(環三亞甲基三硝胺,俗稱黑索今)和HMX(環四亞甲基四硝胺),它們爆炸後也會產生有毒氣體,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但是,BAE體現出來的“環保關切”遭到和平組織的質疑和奚落。反武器貿易運動的人員說,所謂“環保武器”極其可笑。BAE努力想讓自己更具“道德感”,但是它製造的武器最終是用來殺人的。殺人武器竟還要試圖考慮環保,實在是太荒謬了。
綠色武器綠色武器

歷史背景

從上世紀初開始,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韓戰越南戰爭、三次阿以戰爭、兩次伊拉克戰爭等大規模高強度戰爭,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門,消耗的彈藥不計其數。以鉛為主要原料的彈頭的大量使用,原子和化學武器的使用,以及戰爭中貧鈾彈等高殘留武器的大量使用,對人類活體和地球環境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影響。歐洲人不易懷孕是否與歐洲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和在“一戰”中曾公開大量使用化學武器有關,值得懷疑;雖然人類的平均壽命普遍延長,體育運動成績也有所提高,但整體上的生物活性下降(如自然抵抗力下降、疾病增多),也不是不能成立。人類的生物活性是受多種因素、包括文化因素複雜地影響著的,但戰爭遺留的“化學自然”肯定也是其中不可否認的要素。隨著戰爭手段的極大增強和戰爭烈度的極大提升,即便是常規武器的使用也到了人類自然和社會環境所難以承受的地步;況且不要說戰爭,即便是美國每年的新兵訓練,就會打出上億發M16步槍子彈,也就是說美國僅剛入伍的新兵每年就會把數百噸鉛撒在靶場。正因為這樣,人們越來越重視武器彈藥的“綠色化”問題。在1974年在聯合國裁軍委員會會議春季會議上,瑞典首次向聯合國提出了關於“因為軍事目的而改變環境”的問題。1976年10月,第31屆聯合國大會上通過了《禁止為軍事或任何敵對目的使用改變環境的技術公約》。保護環境不僅體現在已經達成的軍備控制條約中,而且也體現在對武器發展的限制方面。比如用於增強穿甲效果的貧鈾彈,在穿甲過程中汽化,然後凝結成細小顆粒,懸浮在空氣中傳播到很大範圍,可被士兵吸入體內,損害健康,並對環境有很強的污染作用。因此,這種武器的生產與使用,從一開始就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一方面要越來越大量地使用武器,另一方面又要日益關注武器使用的“綠色後果”,這的確是一種二律背反,其中既反映了文明的要求,又體現出利益的驅動,同時也折射了巨觀巨系統時代彈藥投送能力與“地球村縮小”之間的邊際作用關係。使用什麼性質的武器彈藥,既和人類社會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相一致,又與戰爭經濟和作戰效率的要求相聯繫。在冷兵器時代,人們靠體力和刀劍肉搏,雖然談不上環境污染,但從戰爭經濟和作戰效率來看卻是高耗低效的,因為殺敵一萬,自損八千,而人死不能復生,戰勝方也要失去大量的青壯勞力。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戰爭中的彈藥發射量與傷亡數越來越成反比,以至於發展到今天,一場消耗彈藥當量相當於“二戰”中盟軍空軍投彈量總和的戰爭,竟會以傷亡數百人至數千人的代價就結束了,而且作戰雙方現代化程度越高,傷亡率往往越低。特別是像美國這樣的軍事強國,其軍事理論中只有強調人員生存率的定理,而沒有節省彈藥的要求,並且其經濟實力和後勤補給能力又能夠承受巨量彈藥的消耗,因此它打起仗來從來是狂轟亂炸,是戰場環境污染的最大製造者。在最新的費盧傑圍城戰中,美軍為了消滅一個暗藏的伊拉克狙擊手,往往使用155榴彈炮把一條街的樓房都轟塌,就是一例。顯然,按照戰爭發展的規律,彈藥的消耗越來越替代著人員的消耗,彈藥的消耗量越來越成為天文數字,因此“因為軍事目的而改變環境”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
綠色武器綠色武器
在伊戰期間,英國投下了近千枚炸彈,美國也承認使用了1500枚集束炸彈。這些彈藥不僅給伊拉克人造成了較大的傷害,同時也危害了參戰英美士兵身體的健康,使他們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如今兩國都在考慮如何讓未來的武器更具“可持續性”和“更環保”。美軍正在討論的環保措施包括用大豆油為戰機作燃料,在戰鬥區域使用太陽能,研製氫動力的小型飛行器等。
限制軍事活動對環境的嚴重破壞,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有的軍備控制條約明確以保護環境作為出發點。比如用於增強穿甲效果的貧鈾彈在穿甲過程中氣化,然後凝結成細小顆粒,懸浮在空氣中傳播到很大範圍,會被士兵吸入體內,損害健康,並對環境有很強的污染作用。因此,這種武器的生產與使用從一開始就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

目的

武器“綠色化”源於惡性污染
綠色武器出現的背後是人道主義和改善環境的巨大壓力。
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戰爭中彈藥消耗量與傷亡數越來越成反比,也就是說,彈藥消耗量在增加,但有效人員殺傷數量卻在減少。況且美國等軍事強國的軍事理論,只強調人員生存率定理,沒有節省彈藥的要求。因此,這些國家軍隊打起仗來,往往狂轟濫炸,成為戰場環境污染的最大製造者。
如今世界使用的常規火藥都富含鉛元素,給人類環境帶來的嚴重影響難以估量。有統計表明,美、英軍隊新兵訓練,每年打出的步槍子彈達到上億發,以每發子彈含鉛2~3克計算,這意味著把數百噸有害的鉛撒在了靶場。在軍用靶場附近區域,常規炸藥中的鉛污染現象尤為嚴重。據美國環保署調查顯示,維吉尼亞州阿林頓靶場的員工血液中,含鉛量比官方規定的健康底線高出10倍之多。許多廢棄的軍隊試射場一片荒蕪,土壤和植被受到極其嚴重的污染。美國環保署已將TNT炸藥列為致癌物質,但它仍被廣泛用於採礦,對地下水源造成了嚴重污染。
為此,世界許多國家越來越重視武器彈藥“綠色化”。1976年10月,第3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禁止為軍事或任何敵對目的使用改變環境的技術公約》,不僅將保護環境體現在軍備控制條約中,而且將其體現為對武器發展的限制。1976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禁用集束炸彈公約》也將對擁有集束炸彈的國家施加壓力。
此外,綠色武器的出現,受到經濟利益與能源安全壓力驅使。多年來,由於世界油價長期在高位徘徊,處於戰爭狀態的美軍在經費上捉襟見肘。如今,美軍的飛機、艦船、車輛都使用以石油為原料的燃料,按日均耗油34萬桶計算,等於每天燒掉近4500萬美元。

分析

也可以這么說,“綠色武器”是高技術高強度戰爭的必然要求,是對戰爭深度破壞性的一種不得不進行的約束。如果說過去人們諸如把步槍彈徑變小主要是從戰爭經濟和作戰效率考慮的話(彈徑變小可節省原材料,使得槍的後坐力小、射速快,因而後勤補給壓力小、單兵帶彈量提高,而且由鋼彈改為鉛彈也是因為鉛更便宜,且金屬穩定性在鐵、錫之上),那么,如今人們更多地是要從文明的要求、利益的驅動以及巨觀巨系統時代彈藥投送能力與“地球村縮小”之間的邊際作用關係來考慮。
所謂文明的要求,是說儘管世界上存在著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儘管世界上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戰爭,但人類文明和文明意識整體上是發展提高的,它對戰爭和戰爭的種種技術細節有著制約作用。全球化背景下的人道主義訴求和綠色環保思潮的壓力,雖然不能制止戰爭本身,但多少能夠對戰爭手段和方式、戰爭對人類自然和社會環境的破壞程度進行一定的人類學控制。畢竟在今天的世界上,還沒有一個軍事強國敢於拋開文明人的體面赤裸裸地開戰,相反它們即使發動戰爭也是要打著文明的旗號的。
海灣戰爭綜合症所謂利益的驅動,是說由於美國等軍事強國早已是全球性國家,而且美國在“冷戰”結束後獲得了軍事上的超強地位,因此它們、尤其是美國如果發動一些對弱國的局部戰爭,其主要目的在於國際震懾和取得地緣政治利益,對政治方面考慮較多,對戰後的“善後”考慮較多,因而它們也希望減少戰爭對環境的污染,從而減少戰後重建中治理環境的成本。同時,它們當然也希望減少對自己參戰軍人的身體損傷,防止出現“海灣戰爭綜合症”等現象的發生。
所謂從巨觀巨系統時代彈藥投送能力與“地球村縮小”之間的邊際作用關係來考慮問題,其實也與利益的驅動有關,只不過是從更巨觀一些的層面來考慮問題。因為由於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一方面經濟、社會全球化的進程加快,地球在時空尺度上也“日益縮小”,另一方面現代化戰爭即使是常規局部作戰也是全球性行動,甚至可以在一瞬間造成這個小星球“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因而任何軍事強國都不能不考慮戰爭的持續進行與地球的承受極限問題,否則軍事上的勝利將沒有意義。

種類

研製的“綠色武器”包括無鉛的子彈、減排裝甲車、少毒素的武器以及可制肥料的炸藥等。所研製中的其他環保武器還包括可降低噪聲污染的“安靜彈頭”以及釋放更少煙霧的手雷等。當今很多國家在考慮如何讓未來的武器更具“可持續性”和“更環保”。

子彈

子彈彈頭一直以鉛為主要材料。以美國為例,每年僅新兵訓練就會打出上億發M16步槍子彈,雖然每發子彈含鉛量只有二三克,但日積月累,僅剛入伍的新兵就能把數百噸鉛撒在靶場。依此類推,算算全球每年打出多少發子彈,由此造成的鉛污染將更加驚人。如今,美軍已開始逐步用環保型子彈取代常規鉛制子彈去訓練。
據美國《紐約時報》稱,2003年9月,美軍就已研製出新型無鉛子彈,以減少環境污染。承包商是世界最大彈藥生產商、年產34億發子彈的阿連特公司。該公司研製的以鎢為彈頭主要材料的“綠色子彈”現已批量生產。

炸藥

另一個“綠色武器”是常規炸藥被“綠色炸藥”所取代。當今世界上使用的常規火藥主要有三種炸藥:梯恩梯(俗稱黃色炸藥)、RDX(環三亞甲基三硝胺,俗稱黑索今)和HMX(環四亞甲基四硝胺),它們爆炸會產生有毒氣體。在軍用靶場,常規炸藥的廢氣污染尤為嚴重。據美國環保署的調查顯示,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負責清掃維吉尼亞州阿林頓靶場的員工的血液中,含鉛量比官方規定的健康底限高出10倍之多。此外,靶場周邊的生態環境也“中毒”很深。在美國,許多被廢棄的軍隊試射場一片荒蕪,土壤和植被都被梯恩梯嚴重污染。美國環保署已將梯恩梯列為致癌物質,但是它仍被廣泛用於採礦,對地下水源造成很大污染。此外,現有的彈藥存貨也是美軍的一塊心病。美國國防部材料專家說,有幾十萬噸貯存的炸藥已經進入老年期,臨近20到50年保質期的底限,它們可能引發嚴重的環保問題。

其它類型

當今的戰術飛彈包括巡航飛彈和戰術彈道飛彈,都普遍採用精確制導技術,包括紅外成像、毫米波、景象匹配等,實現了高精度探測、高精度控制和高度自動識別能力。這些武器可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能夠在摧毀敵方設施的同時減少平民傷害。這種武器武器也被一些人歸入了“綠色武器”。
納米技術具有非常突出的淨化作用。新型納米級淨水劑具有比普通淨水劑強10—20倍的吸附能力,不僅可以除去水中的懸浮物,還可過濾掉細菌和病毒。在淨化空氣方面同樣如此,採用納米技術可較好淨化汽車尾氣,清除煤燃燒時產生的有害氣體。在未來戰爭中,納米技術甚至可以讓遭受生化襲擊地區的水源和空氣重新乾淨起來。另外,無菌戰服、無菌帳篷,各種納米技術製造的“綠色軍品”也紛紛走進軍營。
納米技術還有另外一種“靜”化作用。用納米技術開發的潤滑劑既對物體表面有潤滑作用以減小摩擦聲,又能延長機器的壽命。當納米技術在未來戰場廣泛套用時,所有武器都會靜悄悄的,不會發出大型武器那種令人難受的噪音。

意義

研製這些“綠色武器”武器將減少戰機、戰車以及大炮等軍火中的有毒成分,因為這些有毒成分可能在武器使用過程中危害環境,危害無辜平民。

前景

2010年 5月13日,英國《新政治家》周刊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未來大國衝突會以環保武器和綠色戰術為特徵,美國軍方正積極利用可持續的綠色能源技術,試圖在這場有關清潔能源的戰略競賽中領先。
在一些專家看來,儘管當今世界存在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不時有戰爭或武裝衝突爆發,但是,人類文明和文明意識整體在發展和提高,對戰爭、軍事裝備和軍事技術細節有了一定的制約。人道主義訴求和環保壓力雖然不能制止戰爭和武裝衝突,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戰爭手段和方式,以及戰爭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破壞程度有所控制。
但是,由於受製造技術等因素制約,綠色武器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生物燃料能量密度低、糧食消耗量大。據計算,一畝大豆每年轉化的生物燃料,還不夠“超級大黃蜂”戰機完成一次起飛所需的耗油量。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本已十分脆弱的世界糧食安全問題。
生產商也在盤算著收益預期。美國混合燃料生產商不願意投巨資興建新型煉油廠,正是希望先獲得軍方長期契約,在保證收回成本前提下擴大生產。由於美國法律只允許軍方簽訂5年的中短期契約,因此,他們認為,“沒有政府的幫助,混合燃料精煉廠難以建設”。美國能源部政策分析員戴維·伯格評估認為,混合燃料生產陷入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怪圈。
道德上,綠色武器計畫也遭到一些國際社會團體的激烈反對。一位“反對武器貿易運動”組織的成員認為,世界軍火巨頭企圖讓自己變得更加道德是十分滑稽可笑的。這樣無法掩飾製造武器殺死眾多無辜的真相,所謂環保武器對環境有利的說法,完全是荒謬的,這好比賊在偷完東西之後,還要將失竊者的房間收拾整齊一樣。
同樣,在反對者看來,世界各國武裝部隊忙於開發各種形式綠色技術的後果值得深思:核武器中止了好戰分子遊戲,但是,卻意味超級大國間任何衝突,都有可能毀了地球;未來,綠色武器不是沒有可能使世界出現一場“清潔”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綠色武器是否有可能成為世界軍事裝備發展的一個趨勢,人們拭目以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