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兵志》是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研究清代兵制的作品之一。該書以研究清代國有漢軍即綠營的起源與沿革、組織管理制度為主題,詳細分析了清代綠營這一兵種的組織結構、統轄關係、升遷考核制度、俸祿軍械等的管理內容。全書分為三卷十五章,附有詳細的綠營營制表。
《綠營兵志》是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研究清代兵制的作品之一。該書以研究清代國有漢軍即綠營的起源與沿革、組織管理制度為主題,詳細分析了清代綠營這一兵種的組織結構、統轄關係、升遷考核制度、俸祿軍械等的管理內容。全書分為三卷十五章,附有詳細的綠營營制表。
《綠營兵志》是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研究清代兵制的作品之一。該書以研究清代國有漢軍即綠營的起源與沿革、組織管理制度為主題,詳細分析了清代綠營這一兵種的組織...
羅爾綱(1901年1月29日—1997年5月25日),廣西貴縣(今貴港市)人,著名歷史學家,太平天國史研究專家,訓詁學家,晚清兵志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級研究...
清乾隆《新會縣誌》卷七《兵防志》記:“乾隆四年奉行新設陸汛四:曰板頭,曰...《辭海》解釋:“清代兵制,凡千總、把總、外委所統率的綠營兵都稱汛;其駐防...
解釋 清代漕運總督所屬的綠營兵。擔負漕糧的催督﹑保護等。《清會典·兵部一·尚書侍郎職掌》:“乃頒樞政於天下,凡綠旗兵,在京,則統於巡捕營;十有九省則統...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辰州(今沅陵)天主堂派傳教士來瀘溪傳教,設教堂於縣城東馮家巷尾(今為民房)。宣統二年(1910)裁撤,駐防綠營兵。傳教士乘機賄賂縣官,將...
標, 清 “綠營兵”建制,相當於團,下轄協、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這甚么軍是不歸標的,另外立了名目。”詞條標籤: 語言, 字詞 ...
原注:“防汛兵, 清制,千總、把總、外委所屬的綠營兵稱汛,分防地稱汛地。”亦省稱“ 防兵 ”。 鄭觀應 《盛世危言·民團上》:“兵制有六種:一、營兵...
4.斑鳩汛與綠營兵/245.道路交通:貢象道路與茶馬貿易/256.義學與書院/277.程含章、劉琨:從邊陲到中心/298.思茅正關:海關的設立與裁撤/31...
其中包括各省文職、綠營武職、駐防八旗官員養廉銀四百三十三萬六千一百二十四兩有奇,各省綠營公費銀二十二萬七千零三十二兩有奇,駐防八旗及綠營兵丁白事例銀四...
大沽綠營兵素不練,多恇怯,一見敵船,驚潰。洋兵踞我南北岸炮台。直隸總督譚廷襄、提督張殿元等,皆以疏防獲罪,遣戍監候有差。洋兵以大小輪船七,暨舢板船,駛入...
六部,從周開始,中央行政機構中,吏、戶、禮、兵、刑、工各部的總稱。其職務...清職掌全國綠營兵籍及武職官員的機構。職掌內外武職官員的除授、封蔭之典,乘...
軍隊將領視維護封建倫理道德為己任,其作戰能力遠勝於綠營兵,這與羅澤南的功勞是分不開的。2、嚴肅軍隊紀律。在作戰過程中,羅澤南很重視軍隊紀律的整治,他帶的...
清代軍制,屯駐各省的綠營兵最大單位是“標”(下級單位依次為“協”、“營”、“汛”)、由各省的總督、巡撫、提督、總兵或將軍統轄,其中由將軍統轄的“標”,...
第四章探討了晚清最後10年(1901-1911)的綠營裁軍歷程,這是綠營正式從晚清軍事體制中全身而退的歷史時期,綠營兵丁以及官弁被大量裁撤,綠營遺留的政治和經濟遺產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