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在作戰中陸續收降明軍,多達幾十萬人,不可能繼續依照八旗建制。降軍另行編組,旗幟概用綠色,因此被稱為綠旗兵。綠旗兵以營為主要的基層編制,因而又稱為“綠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旗兵
- 別名:綠營
清軍在作戰中陸續收降明軍,多達幾十萬人,不可能繼續依照八旗建制。降軍另行編組,旗幟概用綠色,因此被稱為綠旗兵。綠旗兵以營為主要的基層編制,因而又稱為“綠營”。
清軍在作戰中陸續收降明軍,多達幾十萬人,不可能繼續依照八旗建制。降軍另行編組,旗幟概用綠色,因此被稱為綠旗兵。綠旗兵以營為主要的基層編制,因而又稱為“...
康熙十四年(1675)率綠旗兵征討“三藩之亂”,後領銜綏遠將軍,總統綠營。先後敗吳三桂部於岳州、長沙、衡州、辰州、貴陽、雲南。次年,累上疏論雲南善後事宜,言及...
綠(lù)營,清朝國家常備兵之一。順治初年,清朝在統一全國過程中將收編的明軍及其它漢兵,參照明軍舊制,以營為基本單位進行組建,以綠旗為標誌,稱為綠營,又稱綠...
營員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yíng yuán,意思是清代綠旗兵的武官。...... 營員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yíng yuán,意思是清代綠旗兵的武官。 [1] ...
當時,孫思克率綠旗兵與各路清軍併力奮戰,大敗噶爾丹,追奔三十餘里。康熙帝下詔褒讚,將孫思克召到京師,加以賞賜,又讓他鎮守肅州,偵察噶爾丹的下落。 [16] ...
步軍營的特點,一是合滿、蒙、漢為營,皆隸於統領;二是五城巡捕營步兵萬人皆綠旗兵,亦隸步軍統領,附於八旗禁旅。步軍營後期 ...
(2)綠營兵:一作綠旗兵。清朝兵制:除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等“八旗兵”(以滿族人為主)外,又另募漢人編成軍隊,旗幟採用綠色...
師行,將兩廣綠旗兵八千人,與總兵尚維升、張朝龍等從出關入安南境,至其國都,有大川三:北曰壽昌江,南曰市球江,又南曰富良江。十一月辛未,師渡壽昌江。甲戌,...
索額圖在中路率領八旗前鋒、察哈爾四旗及漢軍、綠旗兵為先鋒,並督火器營。五月大將軍費揚古自西路抵圖拉,康熙帝移營什巴爾台,會議作戰方略。索額圖主張:宜緩行,以...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軍平定阿睦爾撒納的戰爭接近尾聲,大批綠旗兵退出戰場成為閒員。當時清軍糧食不足,雜以羊只供應,很多羊死於驅趕途中。乾隆想到不能讓這些...
兵部尚書蔡士英次子。康熙十四年(1675)率綠旗兵征討“三藩之亂”,後領銜綏遠將軍,總統綠營。後以吳三桂孫女為妾,坐罪遣戍黑龍江,康熙三十八年卒。...
清朝兵制:漢軍用綠旗,通稱“綠營”,分駐各省,最高的統軍官叫提督,下設鎮(總兵)、協(副將)、營(參將、游擊、都司、守備)、汛(千總、把總等)四級,逐級統...
按清朝兵制有八旗兵制,即黃、白、紅、藍與鑲黃、鑲白、鑲紅、鑲藍。雍正三年始將漢兵編為綠旗兵,也稱綠營,鹹豐時由於戰亂頻頻國庫虧空,綠營兵常發不到餉銀...
康熙十三年(1674年),費揚古在三藩之亂中跟從安親王岳樂率兵到江西圍剿吳三桂...兵,屯山上;西則右衛、大同諸軍及喀爾喀蒙古兵,沿河列陣;孫思克率綠旗兵居...
年羹堯又奏請朝廷:選陝西、甘肅、四川、大同、榆林綠旗兵及蒙古兵,共1.9萬人,由岳鐘琪率領,分別由西寧、松潘(今屬四川)、甘州和布隆吉爾四路進剿;防守西寧、...
索額圖在中路率領八旗前鋒、察哈爾四旗及漢軍、綠旗兵為先鋒,並督火器營。五月大將軍費揚古自西路抵圖拉,康熙帝移營什巴爾台,會議作戰方略。索額圖主張:宜緩行,以...
八旗兵分別以黃、紅、藍、白和鑲黃、鑲紅、鑲藍、鑲白為旗幟,為了與八旗兵的旗幟相區別,這些由漢人組建起來的軍隊便以綠色為軍旗顏色,所以稱綠旗兵,或稱綠營...
其他尚、耿二藩也和吳三桂一樣,其藩下兵各有15佐領,又綠旗兵各有六七千,並且也是經商括財,強征市稅,遍置私人,坐地稱霸。吳三桂軍事 ...
四十五年,授直隸昌平參將,累遷雲南永北總兵。五十九年,師入西藏,命會伯與總兵趙坤率綠旗兵會都統法喇從征。西藏定,敘功,加左都督。...
王大臣議師自湖廣進征雲、貴,綠旗兵當有統帥,以湖廣總督蔡毓榮及有德名上,上以命毓榮,令有德受節制。有德尋疾作,留駐常德。十九年,卒。詞條標籤: 政治...
福全請發大同綠旗兵往殺虎口聽調遣,上令發大同鎮標馬兵六百、步兵一千四百從征,兼命理藩院自阿喇尼設站處量發附近蒙古兵尾大軍置驛。福全又請凡諜報皆下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