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與中國政治發展

經濟特區與中國政治發展

<經濟特區與中國政治發展> 本書試圖以經濟特區的設立、發展和逐步與其他地區趨同化的歷史變革為線索來解釋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邏輯和遵循的模式,闡述經濟特區對中國政治發展的影響,主要關注的的是國際因素如何從“外生變數”轉變成“內生變數”,從而促進了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嬗變和制度變革。經濟特區的政治效應還體現在它是國家創親的的“試驗田”以及由此帶來的“示範效應”和“擴散效應”上,也許還可以說經濟特區的“今天”就是其他地區的“明天”。因此,與關注經濟特區的經濟效應研究不同,我們主要是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研究經濟特區,也就是經濟特區的“政治溢出”效應。這些是本書討論的主題。 研究的視角是從經濟特區的構想、建立、發展到示範效應的擴散,從中折射出中國從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從傳統封閉的社會向現代開放的社會轉變的歷程,在其中探索政治層面發生的變革。因此,本書屬於中觀層面的研究,關注的中心問題是過去20多年裡中國的政治發展。

基本介紹

  • 書名:經濟特區與中國政治發展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第1版 
  • 出版時間:2005年1月1日
  • 開本: 32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叢書名: 中國政治文明發展與建設叢書
平裝: 29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7536670311, 9787536670310
條形碼: 9787536670310
尺寸: 20.8 x 14.6 x 1.6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朱德米,1972年2月生於江蘇盱眙,1999-2002年師從復旦大學林尚立教授攻讀博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政治學博士學位,現為同濟大學公共管理系講師,主要從事MPA項目《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的教學工作,在國內主要研究領域有比較政治經濟學,地方政府治理等。主要論文有:《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的興起》、《當代西方政治科學最新進展》等。目前正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公共政策制定與公民參與》項目的研究。

內容簡介

《經濟特區與中國政治發展》從政治學的角度分析了經濟特區的設立和發展,探討了經濟特區對中國政治轉型的意義,全書為價值偏好——制度——行為政治效應分析框架。

目錄

總序
前言
一 寫作動機
二 研究主題和理論假設
三 研究邏輯和分析框架
四 研究計畫
第一章 研究的基礎和研究和邏輯
第一節 研究的基礎:海外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研究述評
一 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的困境
二 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文獻述評的評述
三 海外當代中國政治轉型研究的述評
四 對海外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研究的批判
第二節 研究的邏輯:比較政治經濟學視野中的經濟與政治相互支撐邏輯
一 新政治經濟學的發展
二 比較政治經濟學的知識譜系
三 比較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四 經濟現象的政治邏輯和政治現象的經濟邏輯:比較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五 比較政治經濟學與當代中國政治轉型的研究
第二章 經濟特區決策過程中的意識形態因素:政治發展的現念基礎
第一節 經濟特區決策的意識形態背景
一 合法性危機
二 真理與實踐關係的討論
三 實事求是:經濟特區決策的觀念基礎
第二節 經濟特區決策:在意識形態的真理和工具成分之間
一 “四個現代化”與對外開放
二 設立經濟特區:上下互動的決策創新模式
第三章 經濟特區的發展與意識形態的嬗變:經濟績效與觀念爭論
第一節 意識形態視野中的經濟特區發展:1979-1986年的經濟特區
……
第二節 經濟特區引發的思想爭論:1987年以來的經濟特區
第三節 意識形態和中國政治轉型:經濟特區的觀念效應
第四章
第三節 經濟特區制度變革的理論框架
第二節 經濟特區的經濟制度變革:以制度關聯性為視角
第三節 經濟特區的國家建設:行政體制的改革
第四節 經濟特區的民主建設:1999年深圳市大鵬鎮鎮長選舉的制度分析
第五章 經濟特區的政治發展動力:公民社會的成長與制度選擇
第一節 利益聚集與集體行動:深圳市業主維權個案研究
第二節 業主維權與制度選擇——經濟和特區的制度效應
結論 經濟特區的政治效應與中國政治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